在美国华人的脑海里,兄弟会的形象不是那么太好。 因为网上会看到美国高校的兄弟会被批评已久,说到兄弟会以狂野派对闻名,欺凌事件不绝,入会仪式甚至不时造成死亡事件。
那么兄弟会究竟是个什么团体?
兄弟会,英文是fraternity。与兄弟会相对应,还有姊妹会,英文是sorority, 在此暂且不表。两者都是一种学生社团。兄弟会通常都会用1~3个希腊字母来代表一个兄弟会的名字(比如说ΓΨΦ)。“fraternity”和“sorority”两词是来自拉丁词frater和soror,分别代表“兄弟”和“姐妹“,可以用来形容许多社会或慈善性质的组织,如“名流俱乐部”等。在美国和加拿大,“兄弟会”和“姐妹会”通常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的社团组织。同时,有些兄弟会还有自己单独的宿舍供兄弟入住。这些宿舍也就分布在学校周围。兄弟会不是强迫性的,所以学生不一定要参加。但是参加兄弟会是一种扩张人脉的捷径。所以,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孤单,自主选择狂欢, 或者自主选择中庸。
话到此,大家可能对兄弟会有个初步的了解。年轻人之所以钟情于兄弟会,实际上就是为了合群和摆脱孤独感。至于扩展人脉,可能当初并不是首选。
鉴于对兄弟会的朦朦胧胧的认识,我以前对兄弟会是负面的看法。
那一年,儿子进入一所美国的大学。同屋的室友是一个犹太后裔。两人融洽相处,相互帮助,也是平安无事的渡过了第一年。按规矩,该校对入住学校宿舍的资格比例是逐年递减的。就是说: 第一年的学生可以有百分之百的资格选择入住学校的宿舍,第二年是百分之七十五,第三年是百分之五十,第四年是百分之二十五。所以,除第一年外,以后的年份都有可能被拒绝入住。所以,儿子的犹太同学很早就决定加入兄弟会,同时就入住兄弟会的宿舍。那时,作为对兄弟会有负面的看法的我,当然鼓励儿子继续留住学校宿舍。
第二年新学期开始后不久,儿子告诉我,他的新室友有点吵。原因是这个室友是学计算机科学的,不仅用电脑很多,而且晚上也入睡很晚,同时敲击键盘的声音让儿子不能好好休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还是劝他尽量协调好时间,也劝告室友早些休息。
接着,他又说,某个兄弟会想让他加入。我一听大吃一惊,马上告诉他绝对不可以。因为对兄弟会的成见,我对儿子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告诉他作为第一代移民的后代,他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不可以轻举妄动。他说,这个兄弟会的会长是他在健身房认识的,会长和他已经非常熟悉了,并且向他介绍了许多兄弟会的优点。并说,会长知道我有顾虑,想和我谈谈。
一个周末,会长果然给我打电话,说: 我们兄弟会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口碑一直不错。你儿子我们认识已久,他很不错,我们非常欢迎他加入等等。我说,听说兄弟会有酗酒现象,我儿子还不到21岁,我不想他犯错误。 他说,那是误解,喝酒不是我们的常态,我们还有规则限制不到法定年龄的喝酒。我说,我是想让他集中精力学习,不想让他分心。会长说,我们非常鼓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习态度。而且,根据你儿子的学习成绩,他可以有资格单独住一间房子,不需要和别人合住。听到这里,我有点心动。告诉他说:那我考虑考虑。但是,在我儿子到21岁前,是绝对不可以搬入兄弟会的宿舍的。
大学第三年的开始,儿子如愿搬入了兄弟会的宿舍。果真如他所愿,住进了单间宿舍。美国的大学虽然有良好的学习条件,但是要安静的休息,在这个生龙活虎的年轻人的世界,显然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尽管儿子的新住处虽然是个小鸽子笼般的房间,但在寸土寸金的大学附近,能有这样的条件学习和休息,已经非常难得。
一年以后,经过认真的复习,儿子准备考MCAT, 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 那是一个金秋十月的好季节,考试的地点就是在北面的一个城市,离学校有4小时车程。兄弟会有个老美兄弟,他的家正好就在那个城市。得知我儿子要在哪里考试,这个老美兄弟非常热情的邀请我儿子住他家里。在考试的日子里,该兄弟的父母在他们的儿子不在家的情况下对我儿子是热情款待,车接车送。在这样的条件下,考不好都对不起人家的一番热情。
果然儿子不负众望,以非常漂亮的成绩名列前茅。这个成绩,如果仅仅按成绩算的话,足以可以让他任意选择他认为理想的学校。当然,医学院的录取考量相当复杂,暂且不表。
得知儿子考出好成绩,这对美国夫妇也非常高兴,见到周围邻居,逢人就说:看看我家风水多好! 住我家的那个小兄弟的医学院的入学考试考的非常漂亮。除此以外,因为发榜的日子接近美国的感恩节,这对夫妇还盛情邀请我儿子去他们家过感恩节。当我把我儿子考MCAT的故事告诉我公司的一个实习生,同时也是两次考MCAT没有达标的小姑娘时,她情不自禁的说:“这个美国家长的家在哪里? 风水这么好! 求你帮我推荐一下,我也要住到他们家去考我的MCAT, 我也要考高分。。。。。。“
在以后实习,科研,申请医学院等等的日子里,儿子在许许多多方面都得益于兄弟会brothers的帮助,无论这些brothers是白发苍苍的前辈,还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无论是功成名就的学者,还是正在打拼的素人。
这让我想起当年学过的一篇古老的文章,其中一句话也许可以作为对兄弟会的情况的一个写照, 那就是:“无论你走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凭借国际歌的歌声,你都能找到朋友“。
所以,正确认识兄弟会,也是对美国文化和大学的正确了解。 当听到片面的负面评价时,也许这个三言两语所聊的美国大学里兄弟会的“黑与白”会对正确认识兄弟会有帮助。兄弟会也是个小社会,但毕竟不是“黑社会“。 然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住那片林,爱那种鸟,需要自己做出判断。已经是大学生了,毕竟不是蹒跚学步的婴儿。小孩子,总是要自己学着长大。不是吗?
上大学参加个啥需要会长给父母打电话,一般孩子还不得囧死。
国人是先有个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