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书斋

居乡野陋室,喝自制粗酿,侃庙堂之事,写俗气文章,谈笑无鸿儒,往来尽白丁
正文

创业 - - 起步

(2022-08-14 11:57:27) 下一个

应大家的要求,在征得儿子的同意,并与儿子有过几次长谈后,我试着记述和分享儿子创业的经历和心得。儿子的创业经历未必有代表性,结局也不能说是多么成功,但我希望能对咱们有志创业的华人孩子有所启迪、有些帮助。

 

 

起步

 

 

我们时不时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消息:某个几人或几十人的小公司被一家大公司以几亿甚至几十亿令人咋舌的高价收购;或者,三五个年轻人初创了一家小公司,几年后将公司发展成为了大公司甚至上市公司,几个创始人都成为亿万富豪。

 

有野心的年轻人听到这样的故事是否会热血沸腾?是否会恨不得马上投身于滚滚创业大潮中?别的年轻人不清楚,至少儿子当时是这样想的,他在想,既然不能拚爹,创业就是实现自己人生小目标唯一的途径了。

 

其实,现实很骨感。根据Startup Genome的统计,2019年,每12家初创公司有11家失败,这是针对所有行业的统计,如果仅针对高科技初创公司做统计,失败的比例或许更高。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是这三种:没资金了,产品与市场契合度不好,管理团队内部出现了裂痕。

 

我们曾向儿子表达过作为父母的担心:三五年的创业,辛苦付出很多,最后很可能一无所获。儿子也明白选择创业的风险,但还是决意要去闯一闯。用他的话说,不要说take a try(试一下),如果你说试一下,就意味着你意志不坚定,事情还没开始做,就开始想退路,是干不成事的。我问,如果三年后,公司没眉目,甚至都没了,怎么办?,他说,那我再干三年!,我说,再干三年,还是没成功,怎么办?,他说,那我就一直做下去,总会有成功的时候!。儿子有这样的决心,做父亲的还能说什么呢?

 

这时候,创业对于儿子似乎是头顶上一朵美丽的云,承载着梦想,但也并非遥不可及。

 

但摘云,需要云梯;登山,需要体力储备。对一个十九岁的大三孩子,前面的每一步都像摘一朵云,跨越一座山,都需要全力以赴地去准备,去争取。

 

儿子想做的第一件事,是希望能够近距离接触一些成功的创业者,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了解他们的产品、思想和创业的历程,更主要的,是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比常人更睿智更深刻。如果有机会,最好能去一家优秀的小公司实习两三个星期,亲身感受公司是如何管理、如何建立团队精神的。

 

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小公司和这样的创业者呢?

 

经过几天苦想后,儿子想到了一个办法。VC(投资公司),尤其专门针对微小公司投资的VC, 都会与它有投资关系的微小公司保持定期的通信往来。儿子找到一家以前有过联系的VC, 问能不能在它的一期通信上附上他的简历和寻找寒假实习的短信。这家VC居然答应了儿子的请求。

 

很快,儿子收到了八、九家小公司的面试邀请。儿子按照自己的标准,比如雇员不能超过200,从中挑选了五、六家公司前去面试。由于这些公司规模很小,面试他的一般是公司的CEO CTO。通过与他们的交谈,儿子最大的感受是他们并非什么超人,而是和他一样的普通人。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增强了儿子创业的信心。最后,儿子选择了一家只有20多人的小公司,作为即将到来的寒假实习的公司。这家公司除了产品比较有意思外,还有一个非常能干的年轻的CTO

 

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篱笆三个桩。对创业者,尤其是对没有多少社会经验的在校学生,如果有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遇到需要作出重大的决定的时候,伙伴们在一起商量,往往能避免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錯误,或者有了一个想法,大家在一起讨论、实施,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刚好,大三第二学期开始不久,麻省理工的一位朋友组织了一次以创业为主题的活动。这位麻省理工的朋友在校外租了一个房间,十几个麻省理工、哈佛的学生,集中在这里,用一个星期,个人或自由组队,题目不限,形式不限,做一个小项目,一周结束时汇报各自的项目。在这次活动中,儿子遇到了两个同班同学,他们三人很自然地组成了一个团队,愉快地合作了一个星期。

 

活动一结束,儿子就鼓动两位同学和他一起组成一个创业团队,走创业之路,并向他们介绍了Y Combinator 夏季创业营。YC创业营在圈内有些名气,孵化资助过AirBnB, DoorDash, Dropbox 等知名企业。 两位同学原没有三年毕业的计划,都已经找到了理想的暑假实习岗位。在儿子的劝说鼓动下,两人都同意放弃实习机会,于是三人一起开始准备申请YC夏季创业营的项目、材料和面试。

 

YC 是一家创业孵化(accelerator)公司,除了提供初创公司亟需的起动资金外,还指派创业顾问(advisor), 最主要的是,它有强大的筹资网络。创业者们在近三个月的创业营里,先用11个星期琢磨、建模或发展自认为有商业前景的想法或产品,最后参加项目展示会。在展示日,许多过去从YC创业营走出去并已发展成规模的公司会派代表到展场寻找投资对象,许多风险投资公司或投资个人也会到展场寻找投资猎物

 

儿子团队通过与已有过YC创业营经历的校友的交流,了解到进创业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YC对申请者要严格甄别,每年只有差不多2%的申请者被录取。因为两个同学已经辞退了夏季实习的机会,团队拿出背水一战的精神,精心准备,最后顺利通过面试,获得了当年夏天参加YC创业营的资格。(其实,儿子后来发现,进YC创业营并没有那么难,只是在他们取得资格之前,患得患失,才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准备)。

 

在创业营里,儿子团队在前面几个星期一直沿着以前的思路在做工作,但总感觉不是很满意,总觉得他们的项目理念没在风口上(follow trend) 终于到了第八个星期,也就是离展示曰只有3个星期的时候,团队决定调整方向,做新项目。这要冒很大的风险,如果不能及时拿出东西参加展示会,或展示会上的反馈很不理想,就会拿不到预想的投资,前几个月的努力就要付之东流,而且创业营之后的筹资和发展也会变得异常艰难。

 

在离展示日大概两个星期的时候,YC的创始人之一保罗.格雷厄姆作为校友,邀请了几支由哈佛学生或毕业生组成的团队到他家中小聚。在与儿子的交谈中,他得知儿子团队刚刚改变了创业项目,就建议儿子不要参加两星期后的展示活动,言下之意,与其拿不成熟的产品去展示,还不如不参加,等到有了比较成型的产品时,再与投资人联系。

 

儿子不想错过难得的展示和筹资机会,还是决定参加展示会。接下来的两个星期,三人废寝忘食、加班加点,终于在展示日的前一天做出了他们比较满意的模型产品,赶上了展示会。

 

据儿子介绍,展示会上,驻足询问他们产品的人特别多,一天下来,三人都嗓子冒烟、声音嘶哑了。那天,他们的产品在展示会app上获得的点赞,如果不是第一,至少进了前三。保罗也到了他们的展台,拍着儿子的肩膀,说“You have guts!” (你真有种!)。

 

展示会之后的两三个星期,儿子团队顺利拿到了预期的种子投资,和好几位朋友的个人投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一步一景 回复 悄悄话 继续啊,跟读中…
3227 回复 悄悄话 创业可以,但得用别人的钱。原则就这麽简单, 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