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艺术

追求真实的人文历史艺术, 不乏娱乐性。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词义新探讨

(2021-12-12 10:24:22) 下一个

 

苏轼的《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很多人(包括 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 )认为此词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对此词已经有很多好的讲解, 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差异。但是,我们不想落入俗套,当然也不能糊加猜测。提出两个作为讨论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白话译文
丙辰年中秋,通宵畅饮,大醉 ,写了这首词——也思念一下弟弟苏辙。
 
1.醉酒后调侃:
如此明亮(漂亮)的月亮 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我"举杯遥问青天。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哪年月 (你们过得如何啊?)?”我”想乘风 回(上)去 ,又怕高楼层叠 ,”我”可经不住那高处的寒冷 。宫娥起舞, 和影微波 , 比不了人间的 (温暖, 比如可以通宵畅饮,大醉  ) 。   

2.浪漫过后惆怅: 
月光从高楼檐角转过 ,又跳入满是雕花的窗棂,盯着”我”看,  使”我”辗转反侧睡不着 。月儿您不该恨”我”吧, 不然为什么要在”我”与亲朋分别的时候格外的圆呢?其实”我” 知道: 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自古以来就有了, 难以求全。 (”我”不怨你。)

3.满怀希望的未来: 
但愿亲朋好友和每一个人,哪怕现在隔着万水千山,平安喜乐,”我们”一起共有这美好的月色。 

值得探讨的两个重要问题: 
 
问题1:天上宫阙, 是天上还是皇宫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我”想乘风 回(上)去 ,又怕高楼层叠 ,”我”可经不住那高处的寒冷 。”归去” 喝多了,以为自己是天上下来的,“某某星”之类。  然而不能排除,是从皇上身边下来的意思。 皇上身边有什么好呢?高处不胜寒啦。 不如现在的”我“自由自在。 (微微的调侃一下,也可能有”我”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  豁达和浪漫) 。      

问题2:不应有恨, 会不会是指与王安石的关系 ?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八月十五日作者在密州时所作。整个词句都是华丽无比,就是“不应有恨”这句是白描,也就是不想有第二种解释。王安石您不该恨”我”吧, 不然为什么不能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其实”我”不恨您王安石。 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难以求全。  

延拓: 一点额外延拓的想象,  豁达满怀希望的未来。 
但愿每一个人包括王安石 ,一起共有这美好的月色。 王安石对自己生活要求非常严苛,从来不奢侈。在儒家看来 这是非常大的优点,但是也就没有太多的私下的朋友。(苏轼可能有劝告王安石对王自己好一点的意思 。他们都是宋仁宗时期的英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