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蓝小诗

作者简介: 作者紫若蓝,定居美国,职业女性,喜欢写诗。有原创中英文诗歌,散文,翻译和摄影作品发表于国内外报刊,微信诗歌平台,偶有获奖。希望我的作品给你带来清新温暖和一些思考。
个人资料
正文

双螺旋的宿命:也说说科学和伦理

(2025-11-12 10:03:09) 下一个

 

双螺旋的宿命:也说说科学和伦理

文/紫若蓝

11/12/2025

 

最近因为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获诺贝尔奖的大神沃森(Watson)去世,真凡和多多在城里讨论科学和伦理的话题,引起了我的好奇。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一些想法在脑海里不断盘旋跳跃,挥之不去,不吐不快。索性凑个热闹,也来闲聊几句吧。

 

“伦理”这词有点扎眼,总是让我想起鲁迅的文章里说民国时代的遗老怪罪世风日下于穿丝袜的女人。 也许是因为“伦理”和“伦常”发音上太近了吧。我并不是反对“伦理”这个概念,这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

 

伦理的英文原词是Ethics。我觉得Ethics翻译成“操守”更贴切一些。伦理总让我联想到“不能近亲结婚”这样的八卦话题上,和科学放在一起,总觉得有点别扭。当然这也可能只是我个人的pet peeve吧。

 

我猜沃森这老爷子也是一个真性情的直肠子吧。身为资深基因专家怎么不知道“基因和种族”这潭水有多深,可不能随随便便乱蹚的啊!这水我也不蹚了,否则“躺枪”可不是闹着玩的。我甚至有点怀疑,那些问他敏感问题的记者是不是别有用心,成心埋坑让他跳。他们又何必让一个老实的科学巨匠踩这个身败名裂的暴雷呢?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天生小资气质的我总是让妈妈发愁,她常常叮嘱我在外面不要乱说话。毕竟作为地主的女儿她经历过“说错一句话,全家被无产阶级踏上一只脚”的年代,那可比身败名裂惨多了。好在上小学就不感冒“无产阶级美学”、喜欢风花雪月、喜欢莎士比亚、喜欢红楼林黛玉、后来又喜欢八卦真相的我逃过了我妈妈生活过的那个垃圾年代。

 

不过说逃过了,真逃过了吗? 我不是也不敢蹚沃森老爷子被“躺枪”的浑水吗?想想这几年这样的浑水还真不少。比如2020年的大选,明明曲线可疑,你要是质疑,给你颜色看看的人随时会从眼花缭乱的社交平台跳出来教训你一番;还有如果你对病毒源头嚼嚼舌头,你对新冠疫苗、核酸、口罩不信任试试看,主流媒体对待川普的模式就是你的下场;你如果敢带个MAGA帽子出去走走,正义感爆棚的“道德婊”随时随地会跳出来给你一个下马威。 原来逃到“灯塔”美国的小资体质的我,居然不小心跳进了上个世纪我妈妈生活过的陷阱里了啊!

 

我胆子小,不敢蹚浑水,但我们的时代也有猛人如虔诚的基督徒、保守主义者的英雄查理柯克(Charlie Kirk),他不忌讳说种族问题,敢用数据说真相。他也被不怀好意的媒体通过断章取义、移花接木这些违背伦理的下流手段说成种族主义者。可是查理完整的辩论网上比比皆是,那些别有用心的小人伎俩,很容易被揭穿,这还了查理一个清白。沃森老爷子没有查理高曝光度,媒体陷害他不是不可能,他被陷害了我想也是百口难辩吧……

 

话说回来,查理因为敢于直面真相却失去了生命,又是多么大的牺牲啊,比沃森老爷子失去名誉严重多了。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如此惧怕真相呢?反过来再看,媒体毫不犹豫地把说真相的人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又毫无顾忌地把带颜色的罪犯说成英雄,即违背“伦常”,又违背“伦理”,他们到底又是为了哪般呢?让人细思极恐!

 

好吧,我对近年来的言论怪象已经唠叨了不少,也算是对“伦理”的一种拐弯的八卦吧。下面絮叨几句数据和真相。我的职业生涯是和数据打交道的,管理过数据库,做过为绩效考核程序设计的数据模型,而且我做的模型,还解决了我们部门顽固的绩效难题;现在我在搞“元数据”管理,元数据就是有关数据的数据。总之,我对从小数据中淘小真相有些一手经验。 如何从数据库里挖掘真相不仅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在我看来,这个世界存在三层真相:目测真相、概率真相与常识真相。目测真相,是“眼见为实”的直观事实;概率真相,是由数据与统计支持的事实;常识真相,则是人类长期经验积累下形成的底层逻辑,或者说,是一种“共识性的理解”,也就是所谓的 common sense。 当然每一个层次的真相都会有盲区,但我们不应该否定真相,可以讨论,要勇于探索,但不应该禁言。禁言是掩盖真相,也是违背科学、违背伦理的表现。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现在好像生活在逃无可逃的庞大无比的数据和算法的黑洞里,高科技滋生出来的假相远远多过了真相!可惜啊,大数据、高科技的时代,很多人醉心意识形态,并无心真相。

 

回头再说科学和伦理的关系。科学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真相,否定真相是伪科学,也是伪伦理的。科学和真相本身没有善恶。如何应用科学和真相才涉及到善恶范畴。话说运用言论陷阱让人身败名裂,还是挺不善良滴。

 

不过,虽然我对“伦理”这词有点偏见,但我想科学与伦理是不可或缺、互补互需、互为镜像的存在。伦理不应该束缚科学的真相,但应该辖制科学如何应用。我们公司在讨论如何给公司AI加“Ethical”的滤镜,高科技的算法也要有伦理的束缚来保证私人隐私和言论自由,另外比如器官移植这样的敏感医疗手段就更是需要严格的伦理规范,甚至苛刻的法律来管辖,以保障人性的尊严和安全。

 

回到沃森老爷子,我想科学和伦理也许是另一种形式的双螺旋——彼此缠绕、互相制衡,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基因的结构。或许科学和伦理的双螺旋正是我们人性真相的“宿命”。这也算是对沃森大神的致敬吧……

 

***********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谢谢!

紫若蓝文学城博客链接:https://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79242/

海外原创论坛链接:

https://bbs.wenxuecity.com/origin/1169097.html

若蓝小诗油管频道:https://www.youtube.com/@lorenpoetry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紫若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rankTruce1' 的评论 : 真凡好。其实目测真相也不能说完全不靠谱,这是一种点状现象。 是一个层面理解,尤其意义。
FrankTruce1 回复 悄悄话 哈哈,若蓝的文章有趣:)早就知道“身边的的统计学”不靠谱了,原来叫“目测真相”呀!

古代违反人伦的话家族能把人给私法处置了,幸好这个时代没有了:)现代伦理学对人的约束相对来讲还是主要是软约束的,出于言论就将人物理消灭的做法实在是非常过分了。

沃森的事情,我在我博客也说过两次,就不展开了,老爷子一辈子我行我素,也算是快意人生了:)
紫若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大汉唐' 的评论 : 谢谢新朋友的光临和支持!
紫若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odems' 的评论 : 科学基于逻辑,伦理基于尊重。谢谢光临!
紫若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yz66' 的评论 : 谢谢新朋友光临和鼓励啊!
紫若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ionaRawson' 的评论 : 原来如此啊,我说怎么找不着了呢。 三层真相是我的发明的理论啊:-) 根据我的工作经验。也许还有别的层次吧,LOL
FionaRawson 回复 悄悄话 诶?三层真相的说法第一次知道,不错不错!关于伦理,我的看法是大前提是不要直接伤害到其他人。唉,早些年我说话太直了,目前反省中。。。。

“数据和算法”,很多都被别有用心的人给扭曲了。

同时,大家也要尽量包容所谓的“异端学说”,不管是谁说的。虽然目前不会再出现布鲁诺被烧死的刑法,但“网暴”也是相当厉害的。我最反感因言获罪,或者封谁的嘴:)

(另,之前原创版主让大家暂停科学伦理的讨论,连删了几个贴。我怕若蓝的贴被删,就跑来这里回了。)
xyz66 回复 悄悄话 “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如此惧怕真相呢?反过来再看,媒体毫不犹豫地把说真相的人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又毫无顾忌地把带颜色的罪犯说成英雄,即违背“伦常”,又违背“伦理”,他们到底又是为了哪般呢?让人细思极恐!“

同赞紫若蓝博主敢于直面事实,发出犀利的灵魂拷问!你的勇气和良知值得敬佩。

多少人在所谓主流媒体的煽动下,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被廉价的感性绑架,跟着起舞,变成“乌合之众。“

James Watson 一贯口无遮拦,不讲政治正确。但是,正是因为他怀有一颗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才导致他与哥们儿Francis Crick 在年轻时就做出了划时代的科学贡献。如果他对看到的客观数据加上政治正确的枷锁,然后扭曲“矫正“,那得出的结论还能是科学发现吗?
modems 回复 悄悄话 2020曲线可疑,现在川宝夺得大位,怎么不去彻查可疑曲线及1200万假票?全忘了,还是老年痴呆,还是输了就是假票,赢了就天命在我?快去提醒川宝吧,不然2028一到,假票又来可来不及了
大汉唐 回复 悄悄话 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