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ke1

喜歡分享 分享喜歡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驚聞老友一平兄仙逝,不勝哀痛! 一平夫人節哀!—徐文立賀信彤 附和一平通信

(2025-01-06 13:29:47) 下一个
一平遺像
驚聞老友一平兄仙逝,不勝哀痛!
一平夫人節哀!
徐文立賀信彤
 

吴称谋:一路流亡意未平,人权自由终有期——参加一平先生告别仪式侧记

本站首发 | 2025-01-06 10:31:43 | 吴称谋 

时光进入2025年,美东北地区已经进入寒冬腊月。周六闲暇在家写作,突然接到笔会秘书长杨子立兄的来电。古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如今是,有事才会致来电。当我目睹来电显示,就已知有事相告,接通后果然。

杨子立兄受独立中文笔会蔡楚会长的委托,开车前往纽约上州参加独立中文笔会创会会员、知名诗人、作家、编辑和人权活动家李建华(一平)先生的告别仪式。子立兄问我能否一同参加,因我是笔会成员,与一平先生有过几面之缘,对其经历有所了解,对其人品非常敬重,故而爽快应允。

大约五个小时的车程已不算近,两人轮番开车也还轻松畅快。一路向北,看不见春意;一路长谈,却相聊甚欢。周六晚,我们顺路前去著名维权人士江山家吃手擀面,倾听江山先生讲他曾经在中国大陆基层维权和社区独立竞选的经历。屋外冰天雪地,室内热情洋溢,相识何必言晚,道合自有真意。

我们吃完热气腾腾的手擀面,回到旅馆歇息。第二天一早,继续赶路。在路上,巫一毛女士来电说笔会已经订购了花圈,需要写幅挽联贴在花圈上。开车路上没有笔墨,而且挽联文字尚未确定。于是,我们一边开车,一边匆忙斟酌文字内容。沿途找到一家杂货店,买好纸墨,并且利用店内的一个简易平台,制作并书写了挽联,内容如下:

 

秉承独立之精神,荣为中文笔会创始会员,铭记汗青史册;

追求自由之理念,成为中国人权刊物编辑,昭示赤子丹心。

当我们拿着写好的挽联走出杂货店时,已经是饥肠辘辘的中午时刻。正当计划去旁边一家中餐馆吃饭时,子立兄突然发现已经快到告别仪式的开始时间。于是,我们顾不上吃东西,匆忙赶到告别仪式的会堂。

在告别仪式上,一平先生的夫人周琳女士深情地回忆起她与丈夫的风雨人生与浪漫故事。一平在十七岁时,与十六岁的周琳,在上山下乡的乡间农场相识。他们俩都是放猪娃,每天必须劳作在蚊虫苍蝇很多,又臭又脏,湿滑不堪的猪圈。那时,十七岁的一平个头还小,每次都要艰难地跨过猪圈围栏,才能将几大木桶的猪食倒入石槽里,周琳则在猪圈外面帮忙。他们两人一同喂猪,等猪吃饱了,就出去放猪,然后看守。

两个正处豆蔻年华的放猪娃,日久生情,彼此帮扶。然而,那个不允许自由恋爱的特殊年代,一平从来不敢对周琳说甜言蜜语的话,从来没有主动去牵过一次手,但周琳能够从一平火热而诚挚的眼神中体会到爱意。他们心照不宣,彼此深藏爱意,经过多年的考验和磨砺,终于走在了一起。此后,一同携手,患难与共;风雨同舟,不离不弃。1989年六四以后,他们一同从北京流亡到欧洲,从欧洲辗转到美洲,最终定居在纽约上州的小镇伊萨卡。

据告别仪式上的亲朋回忆,一平先生特别能干,什么事情一学就会,动手能力非常强。作为诗人的一平,可以干装修房屋的粗活;作为学者的一平,可以下厨烧得一桌美味佳肴;作为长者的一平,总是为亲朋故友排忧解难;作为同仁的一平,以诗文会友,以真诚待人。

康奈尔大学的同事朋友们,宣读一平的英文诗歌,夫人周琳则朗诵中文翻译。已年满77岁的作家郑义与夫人北明从维州驱车七个小时,专程前去为好友一平送行。郑义讲述与一平几十年的交情,故事让人难忘,真情让人感动。此外,还有从芝加哥和麻州赶来的朋友为一平先生送行。整个告别仪式简约而肃穆,平实而感人。

古诗云: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记得,我第一次见到一平先生是在纽约法拉盛的一家小旅馆里。那时,我和学者张博树、诗人孟浪一起,刚到纽约。张博树与一平都是北京人,孟浪与一平又都是诗人,因此大家很快热情畅聊起来。一平先生给我的印象是为人谦和,平易近人。孟浪已经过世多年,如今一平先生又走了。

尽管人生是短暂的,在自由民主的奋斗历程中,却能接力前行;纵然星光是微弱的,在专制黑暗的仰望夜空里,总能给人希望。

一路流亡意未平,千言短文送君行。待到春花浪漫时,人权自由终有期。
 
附件:
 

我們和一平的通信

徐文立賀信彤

 

发件人: Xintong He 日期: 2017年11月8日 下午4:37

一平:

你好!看到你寫給文立的信,其中還提到了我,我的眼淚竟然在那瞬間奔湧了出來,謝謝你,謝謝你的真誠,謝謝你的肺腑之言。

 

今早,我跟文立說,沒有人說過如此讓我感動的話,在那不堪的歲月裏,是人就敢數落我,是人就敢指責我。

 

其實,非常抱歉,記得,那次是為劉賓雁先生的事,我們在林XX、XX的家里相遇過,回來的路上,我和文立反反復復地都說,“那個一平好眼熟,我們一定認識他!”之前,我們家來的人太多太多,我們印象裏的那個一平是英俊青春永駐的,而後那次見到的你是儒雅、可親、穩重的中年學者,居然就沒能把前後的你歸一——確實是我們的老熟人,老朋友!實在糟糕,冒犯、冒犯。

 

    說起北京白廣路,那簡陋的樓、充溢油墨味道的小家,曾經的激情歲月,曾經純真情誼,永遠定格在了最美好的回憶,自己老了,卻不肯讓腦海中的記憶老去,一個個故友親人,永遠那麽鮮活,那麽純真——包括我們的王康。只有艱苦歲月的情意,只有共同努力過的同道中人,才是我們的永存美好!

 

 信彤

 

 

2017-11-07 18:50 GMT-05:00 :(來自一平—徐注)

 

徐大哥:谢谢您!谢谢您的关注!

 

我在民主墙时期,去过您的家参加《四五论坛》的活动,其后我们也见过数面。那时,我给孙丰的刊物写过稿件,他对您有很高的评价,认为您是天才的领袖。再后,您就入狱了。数十年来,中国最优秀的人几乎被斩尽杀绝。民族之大不幸!

 

感谢您为中国民主运动所做的贡献,以及付出的巨大牺牲!我仍然记得您在广安门筒子楼中的家,也还记得夫人。代我问候她。向她鞠躬!男人们坐牢,妻子们则承受了更大更多的苦难,她们不逊于俄国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们。中国的女性更坚韧,承负得更多!感谢她们!整个国家、民族都对不起她们!

 

自1949年后,中国文明全盘覆灭,其残暴、野蛮,无可言述,唯有血泪! 中国所需要,我们所期望的乃是最简单的,回复到文明的基点。所谓保守主义所主张的都是常识性的,并无什么学问。与其好高骛远,不如脚踏实地,如果中国回到民国的形态,即是民族、国家之大幸。民国的各界先贤就是我们为人处事之榜样。您的大作未曾拜读过,望能找到文本拜读!常常收到您群发的各种文章、视屏、图片,多有受益。知道您归属基督教了,为您高兴,感到您的心梗明亮更开阔了,因而一定会长寿!祝福您和您的全家! 

 

一平

 

幾本拙著已寄去——徐注 

 

jianhua(一平)於 2017年11月9日 上午10:35 寫道:

徐大哥、徐嫂:谢谢你们!谢谢徐嫂真挚的信!

民主墙的岁月让人怀念,尽管艰困,但那些年青的生命,怀有那么美好的理想和情怀。在那个岁月您们将自己的家奉献出来——包括您们全家人,是多么令人感动!那些记忆是珍贵的。但是您们付出了巨大代价,三十年的苦难!感谢上帝,您们全家终于来到了美国,有了自由的生活。在前,我去看望王康,看到您们女儿画的美丽的公鸡,真为你们高兴,孩子也这么出色!是命运的报答吧!中国的事情很悲哀,数十年的摧毁,国人的人心坏了,民族流氓化。

您们受了那么多的苦难,心还是那么明亮,开阔,让我敬慕!前几年在华府见到徐大哥——与王康、台湾蓝营朋友聚会,您精神矍铄。斗争和苦难成就了您!

我住在康奈尔大学地区,美国漂亮的风景区,望您们来做客!何时我去波士顿,就去看望您们!

XX

 

在 2017年11月9日 下午12:04,jianhua写道:

 

谢谢徐大哥!望有机会相聚!一平

 

2017-11-09 11:43 GMT-05:00 徐文立:

 

甚喜!甚喜!

 

你們住處—上紐約康奈爾大學區宛如仙境,我們女兒曾經在上紐約BARD學院上大學本科,我們羅德島州亦然如天堂一般。

 

我們兩家相距約六小時車程,什麼時候等待老康方便一聚。

 

也隨時歡迎你們去波士頓時來我們家(附上我們的地址和電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