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ke1

喜歡分享 分享喜歡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畢汝諧:徐文立的「獄中獄與獄外獄」讀後感

(2024-06-21 15:14:53) 下一个

畢汝諧:徐文立的「獄中獄與獄外獄」讀後感

 
 

作為中國大陸知名的政治犯,老徐對獨生女兒的言傳身教自有其特殊性。1981年的一個深夜,老徐因政治原因被捕,在天塌地陷般的嚴重變故面前,他鎮靜如常,心思縝密,首先想到用身體擋住9歲女兒的視線,以避免惡形惡狀的警察,刺激孩子幼小的心靈。筆者也是做的人,讀到這裏不免掩卷沉思:如果我遇到同樣情況,又當如何呢?

抓住一本紙質書,一口氣從頭看到尾;這是我幾十年來視為至樂的一種享受,是所謂愛不釋手。

現在年紀大了,眼睛老花,為了保護視力,除非有特殊吸引力的書,不會如此了。

然而,夫婦合著的這本煌煌巨著《獄中獄與獄外獄》,我帶著老花鏡,不間斷地從頭看到尾了,津津有味。

這種特殊的吸引力從何而來呢,因為我從徐文立身上,看到一種很罕有的人文現象,

即一個人一輩子搞政治,幾十年置身於《獄中獄與獄外獄》,卻依然不失其優秀的人格人品。

記得前年台灣總統大選,有個台灣朋友跟我說:蔡英文品德不端,她的那個博士論文有問題。

我一聽,反而鼓掌大笑:太好了,主席的博士帽有問題,蔡英文總統的博士論文有問題;男騙子碰上女騙子,雙方扯平了,這才叫對勁兒呢。搞中國政治,不懂厚黑學怎麼行呢。

然而,徐文立作為一位知名的政治人物,卻出淤泥而不染,與厚黑學不沾邊;使我改變了搞中國政治不能不厚黑的舊有看法。鄙人結交朋友,從不關心其政治立場,而是看重人品,看中為人。

人生在世不稱意,一人難稱百人心。身處複雜嚴酷的政治環境,老徐的性格及行事方法、思考上的某些特異,自不免引起了一些人的非議,這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我卻未聞關於其人格人品的微詞。

徐文立清清白白,不貪不佔;眾所周知,民運圈的財務狀況比較混亂,在社會上惹來很多流言蜚語,然而,卻從沒有關於徐文立在這方面的不良傳聞,這一點尤為可貴。

老徐把個人尊嚴看得比生命還重,不屑苟取錢財。

徐文立曾經因從事政治活動,兩度被北京當局兩次重判共28年有期徒刑,實際坐牢16年,卻不改初衷,保持本色。

由於我對中國政治保持冷感,故不想從政治角度評價老徐,而是從人格人品的角度,對《獄中獄與獄外獄》發表一鱗半爪的讀後感。

請看徐文立於獄內獄外點點滴滴、平凡瑣碎的事迹——

單位宿舍失火后,老徐最早打電話報火警,臨危不懼,冒險救災。

平時上了汽車、電車,徐文立總是主動給老人讓座;他心地善良,助人為樂。

老徐在監獄裏面看電視,一貫顧及別的獄友的喜好,從不獨佔頻道;

徐文立熱愛大自然,欣賞大自然,陶醉於大自然;假釋期間,他遊覽五台山的時候,著意照顧陌生的小朋友,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對於人類的大愛。

在監獄里,他的囚室雖然簡陋,卻始終保持整潔,絕不苟且。

老徐永遠重情重義,個人品行值得稱道;以致作為其對立面的監獄長說,不僅服刑人員要向徐文立學習,全體公安幹警也要向徐文立學習,因為徐文立是個品質高尚的人。

徐文立由內而外散發出人格魅力,顯得罕有而可貴,就連鄙人這樣的非主流人士,都會不由自主地被他所吸引;因此,我視心悅誠服地以徐文立為人鏡,與之對照,自我檢點。

竊以為,追根溯源,老徐的人格人品源自其家教;早年,我剛剛來到美國,敏感地注意到台灣人吵架的時候,常常說一句人拌嘴時從來不會說的話:你這個人怎麼沒有家教?

是的,父母教養子女的態度、觀念、期望,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

然而,在大陸那種厲行階級鬥爭的艱難歲月,家庭成員之間、甚至長輩與晚輩之間的關係,均被視為階級鬥爭關係的表現;彼此監視甚至彼此鬥爭被視為美德而非悖德;以致於很長時間,人們在大陸提及家教二字,只不過當成家庭教師的簡稱罷了;只是改革開放以後,這種反常情況有所改觀。

大陸人終於認識到,家教即家庭教育,是子女在家庭接受的影響和教育。

老徐的父親是抗日國軍的江西後方醫院的院長,少將軍銜的軍醫,人品、醫術雙馨。

徐文立早年喪父,所以,人生的一切奮鬥都要靠自己,從而鍛鍊出堅強的意志力;他同情弱者,嚴於律己,幾十年來,一向與人為善,從不對人惡言相向。在群體中,從來都是寧可自己吃虧,卻總是照顧別人的感受。

老徐時時事事注重仁義和人性,與人分享是最快樂的事。

老徐表面上溫和有禮,卻又堅韌不拔;既有北方漢子重然諾、講義氣的特點,又兼有南方人知進退、懂通變的優點;面臨重大關頭,他敢於擔當,敢於面對,不愧為堂堂正正、坦坦蕩蕩的男子漢。

1979年十一前夕,老徐和他的朋友們,決定在30大慶國慶節這天,在北京舉行史無前例的「要藝術自由要政治民主的維護憲法」的遊行。這是中共於1949年進入北京后,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群體事件,吉凶難測。

有位藝術家的母親扯後腿,而徐文立對這位憂心忡忡的母親說:伯母,請您放心,遊行一定是我走在最前面,如果要打死打傷也是我們這幾個人,我們一定會全力保護這幾位藝術家的。

老徐言必信,行必果,是漢子,是爺們;但是,我在這裏略感不滿的是:他不該把7歲的女兒也帶上參加這次遊行;因為事實上,這就等於置女兒于險地了。

作為父親,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種失職;要知道,四五流血事件殷鑒不遠,當局搞血腥鎮壓的可能性不能排除,這次遊行于成年人尚有風險,少兒委實不宜。

再後來,民主牆運動失敗,有的朋友因政治原因被捕,老徐堅持看望其家人,這是很不容易的;在大陸那樣險惡的政治環境,這樣講義氣,徐文立因而贏得了包括王若水在內的尚有良知的官員的同情。

老徐認為,做人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這是最基本的為人之道。

作為非主流人士,我難以判別在中國政治圈如此行事是否太書生氣了,卻不能不對老徐的為人表示擊節讚賞。

凡與老徐打過交道的人,只要不帶偏見,都認為他有親和力、明事理、敢擔當、有言語感召力;無論對妻女,對朋友,對工作,對政治上的同志都敢於負責,真誠熱情;用老百姓的大實話來說,老徐是個好人。而在政治圈,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堅持當個好人是多麼不容易呀。

幾十年來,筆者冷眼觀望政治圈,閱人多矣。徐文立之所以與眾不同,就是因為他擁有人格魅力,在當今社會,為人處世的基本點就是要具備人格魅力。而老徐的人格魅力,系性格、氣質、能力、道德品質等特徵的總和,具有較高的境界——于逆境不自餒,于順境不自傲。

心理學認為,人格是一個人整體精神面貌的表現,是一個人的能力、氣質、性格及動機、興趣、理想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

即使是在獄中,老徐也能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從不做有失自己的風範的事;即使在獄中,老徐也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自信地面對慘淡人生。

徐文立的優秀人格是一點一點表現出來的,持之以恆;無論被命運置於何種逆境,始終保持堅定的思想觀念,樂觀的生活態度,體現自己的人格魅力。

儘管遭受監獄生活的長期磨難,老徐的內心依然非常柔和敏感;我曾經在紐約火車站送老徐回羅德島;在候車室里,老徐久久地凝望一位典雅的白人老太太,嚮往地說:她長得很像我的母親。

人世間所有孝子的心都是相通的。我甚至有些肅然起敬了。

作為中國大陸知名的政治犯,老徐對獨生女兒的言傳身教自有其特殊性。

1981年的一個深夜,老徐因政治原因被捕,在天塌地陷般的嚴重變故面前,他鎮靜如常,心思縝密,首先想到用身體擋住9歲女兒的視線,以避免惡形惡狀的警察,刺激孩子幼小的心靈。

筆者也是做父親的人,讀到這裏不免掩卷沉思:如果我遇到同樣情況,又當如何呢?

當今中國的家庭教育,基本上還是由長輩傳授自身的經驗、人生的歷程給晚輩學習;作為知名政治犯及其家屬,老徐夫婦盡其所能,在禮儀、道德等方面對獨生女兒進行教育;

老徐于漫漫刑期在家信中對獨生女兒諄諄教誨,還利用親屬接見的有限時間,關心女兒的成長。

老徐作為父親,並沒有因為入獄而喪失了在女兒心中的威信;老徐身陷獄中,堅韌不拔;而其妻女則是于獄外獄備受煎熬。

他給女兒命名為瑾,秋瑾的瑾;事實證明,徐文立的女兒沒有辜負這個名字,小小年紀便作為政治犯的家屬奔走於家庭和監獄之間;出國后,勇敢地向美國國會作證,呼籲世人出於良知拯救自己深陷囹圄的父親。

而今,老徐的獨生女學有專長,且繼承了老徐夫婦的美德,使之在美利堅大地上賡續發展;老徐的風範和家教後續有人矣。

竊以為,《獄中獄與獄外獄》是一部值得推薦給共產黨人和民運人士閱讀的好書;政治立場可以迥異,但是,人的基本人格人品,卻萬萬不能丟棄;畢竟,共產黨人和民運人士就其本質而言都是人,而搞政治是人與人博弈,而非獸與獸相殘。

************

獄中獄與獄外獄

 

https://xuwenli2018.blogspot.com/2024/04/blog-post_18.html

徐文立賀信彤合著(購買處)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4429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關於中國大陸著名的政治犯──徐文立的家庭的真實而感人的故事。

 

  徐文立是中國當代民主運動的先驅,著名的中國政治犯,曾是中國民主牆運動的參與和組織者,主編《四五論壇》,是中國民主黨的領袖之一。兩次被中共逮捕入獄,共被判28年,服刑16年。2002年聖誕夜直接從監獄流亡至美國。

 

  本書講述了徐文立和他妻子彤、女兒瑾二十一年離多聚少、不堪回首的往事,他們之所以有這樣跌宕起伏的生活經歷,僅僅因為他們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紀初、中國著名的政治犯和他的家屬,僅僅因為他們生活在「一黨獨裁」的中國大陸。

 

  徐文立出身於一位自由知識分子──醫生的家庭,其父徐裕文是細菌學專家,曾任中國國軍江西抗日前線醫院少將院長;1952年因公殉職,被福建省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徐文立於1971年10月2日與賀信彤結為連理。

 

  賀信彤父親賀子謇早年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曾被審判日本戰犯的中國法庭聘為翻譯,1948年作為蔣公密友公幹遊學會友赴臺灣,從此父女天各一方,1953年客死他鄉,賀信彤再未見到父親,反倒背上「臺屬」的政治包袱,備受歧視。

 

  徐瑾(乳名晶晶)是徐文立和賀信彤唯一的愛女,1972年11月28日出生,九歲時突遭父親被捕、判刑這如同天塌地陷般的厄運,性格從活潑外向驟變為內向寡言,在中國大陸歷盡了反革命子女的悲哀和無奈,1993年在朋友們的幫助下離開中國大陸,到法國、美國留學,本科畢業於美國BARD學院,後獲美國波士頓大學藝術碩士學位,在海外也備嘗了孤獨和作為最著名政治犯子女的困擾,現在美國工作。

 

作者介紹

 

徐文立

 

  中國安徽安慶人,1943年7月9日生。中國大陸1978年民主牆運動的參與和組織者,主編《四五論壇》;亦是1998年中國民主黨的創黨領袖之一。兩度被鄧小平、江澤民欽點逮捕入獄,共被判28年,實際服刑16年。1993年和2002年,前後兩次得到美國柯林頓政府和小布希政府與各民主國家及國際輿論的特別營救,2002年12月24日聖誕夜直接從監獄流亡至美國,獲美國布朗大學榮譽博士。2003年至2013年於布朗大學沃森國際研究院任高級研究員,任教9年,現已榮退。

創作年表

  • 1996年《獄中家書》
  • 2001年《我以我血薦軒轅》
  • 2008年《人類正常社會秩序概論》中英文
  • 2020年《人類正常社會秩序論》
  • 2021年《獄中獄與獄外獄》
  • 2022年《徐文立流亡二十年文選》

 

賀信彤(曾用名:康彤)

 

賀信彤著作及家世和簡歷

https://xuwenli2018.blogspot.com/2024/03/blog-post_2.html

 

    賀信彤,1947年10月14日出生於中國北平。據家譜記載,祖上是唐朝賀知章後人。籍貫浙江。(大哥記憶和家譜)

    爺爺賀紹章是前清舉人,民國時期曾在山西太原任省工商司法廳廳長,曾在北平監管印制鈔票,之後在教育部工作。「鎮海試館」是早年唯一此類「試館(專門供考生投宿的試館)」,後改成「鎮海會館」,位於北平王府井附近的「小甜水井」。賀家長期居於此館。(三姐記憶和家譜)

父親賀子謇是爸爸的號,本名在家譜上是賀忠訏,叔叔叫賀忠謨。是爺爺決定的忠、信,後面排行是孝、友,再傳下去我也不記得了。(小哥記憶和家譜) 

    父親賀子謇早年求學日本早稻田大學,中途被奶奶因爺爺過世招回。之後曾經在商務書館工作;又在《世界日報》報社當記者。蔣介石先生1906-10年東渡日本留學往返期間,在北平就借居我家故居「鎮海會館」,父親15歲、蔣公19歲,與父親建立了深厚私誼;1945年12月蔣介石宋美齡訪問北平時曾回「會館」探視,由父親接待;宋美齡沒有進院,坐在轎車裡發糖給孩子們,孩子們得以圍觀大美人的總統夫人。另外,父親摯友還有陳布雷、成舍我、熊十力……。

    父親曾是北平大興利和鹽田股東。(三姐記憶)

    父親賀子謇,1945年抗戰勝利曾被聘任審判日本戰犯中國法庭翻譯,1948年作為蔣公私友,赴台灣公幹、講學、訪友遂未能返回大陸,1953年客死台灣;賀信彤卻因此背上台屬包袱,備受歧視和壓抑。

     賀信彤所以有曾用名:康彤。

     1968年畢業於北京財貿學校。在丈夫二次入獄期間,為了丈夫在獄中和女兒能夠有較好的生活,一面兼數職工作,一面在1987-1989年續本科於北京師範大學。工作於北京商貿學校,任現代會計學講師。

    1981年-2002年丈夫徐文立被中共政府迫害兩次身系監獄16年,在守望丈夫和去國留學女兒的二十余年歲月裏,以家信的形式開始了自己的文學創作。

     2002年12月24日聖誕夜應美國布什總統邀請,陪丈夫徐文立從北京監獄直接流亡美國。

    系獨立中文筆會作家。 

     創作年表

  《徐文立獄中(含賀信彤)家書 (1981年—1993年)》,1996年在香港由「民主大學」出版、可能已售罄。

  《誤了一甲子的航班——隨團漫筆(1-5)等》2007年-2008年發表在香港等報刊、網站。

  《紅色巨諜俞強聲出走的前夜》因2016年香港政治形勢開始大變,受「銅鑼灣事件」影響,就以《文朗出版社》名義出版,以致無法在香港銷售;電子版由Smashwords公司出版,在亞馬遜上有售。

  《獄中獄與獄外獄》紙質和電子版均於2021年由台灣「亞太政治哲學文化有限公司」出版、銷售。

 

***********

徐文立夫婦 寒舍度春秋

(2024.03.26記)

https://xuwenli2018.blogspot.com/2024/03/blog-post_25.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