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参学51:
今天参学《六祖坛经》机缘品第七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时,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
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
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
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
有魏武侯玄孙曹叔良及居民,竞来瞻礼。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遂于故基,重建梵宇,延师居之。俄成宝坊,师住九月余日,又为恶党寻逐。师乃遁于前山,被其纵火焚草木,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免。石今有师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纹,因名避难石。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遂行隐于二邑焉。
逍遥禅:
六祖大师自从黄梅东禅寺得法,回到韶州曹侯村,没有人知道六祖大师是得道之人。当时,有个叫刘志略的儒士,对待六祖大师礼遇甚厚。刘志略有个姑姑是出家的尼姑,法名叫无尽藏,常常读诵《大般涅槃经》。六祖大师一听,就明白其中的妙义,就为她解说。尼姑有不认识的字问六祖大师,大师却说:“我不识字,法义你随便问。”尼姑说:“您连字都不识,怎么能明白法义呢?”大师却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只有通达光明智慧的佛心佛性,才能明白诸佛妙理)。”尼姑听了很惊讶,就告诉村里乡里的大德们说:“这是个得道之人,大家应该来供养他。”
有个叫曹叔良的人,是魏武侯曹操的后代,就带领大家来拜见六祖大师。并且发愿重建宝林古寺,请六祖大师住寺讲法。宝林古寺在隋朝末年,因为遭受战火已经毁坏了,曹叔良带领大家在古寺原址上,又重建寺院,很快就建成了,请六祖大师居住。六祖大师在宝林古寺住了九个多月,就有仇人追来,大师就躲在前面的山林里。那些仇人就放火烧山,大师隐身躲进石头里才没被烧死。石头上现在还留下了大师打坐时的痕迹和衣服的布纹,这块石头因此叫“避难石。”六祖大师想起五祖告诉他说的“逢怀则止,遇会则藏”,就在怀化、四会这两个地方躲藏。
这个公案事例要点是明白“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这句话。诸佛妙理,是觉悟真心本性的佛心佛性才能明白的,不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就能够明白的!就如同要知道梨子的滋味,需要亲口尝一尝一样,光听别人说梨子的滋味,你不会真正明白梨子的滋味。又如同跟瞎子说白,瞎子听你说的白,你怎么描述也不是你见到的白。瞎子又如何明白你见到的白?
因此,佛法妙理,只有自心觉悟真心本性,才能真正明白!
202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