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禅的博客

体悟人生真理,通达智慧觉悟。自觉觉他,自利利他。youtube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4fjoWGlYx4&list=PLXXuRYOXx2fKoL33puVNg_m7JH9th7Wu4
正文

终于搞明白了姜子牙渭水垂钓

(2021-10-26 07:31:55) 下一个
终于搞明白了姜子牙渭水垂钓
 
 
今天去了一趟潍坊的坊子太公庙和九龙山,终于搞明白了姜子牙渭水垂钓。。。。。。。
 
 姜子牙垂钓渭水之说由来已久,妇孺皆知。陕西的渭水河,也称蟠溪,山东潍坊的这条渭水河,也称南溪。
 
  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位于渭水河下游,这里商代属营州莱国潍水部九龙乡,周代属齐国潍水部九龙乡。渭水河是潍坊境内少有的东西流向的河流,为潍河支流。渭水河畔留有姜子牙垂钓处——钓鱼台。
 
  康熙《潍县志》载:“溪在东南五十里,昔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垂钓于此。其溪亦名渭水。有钓鱼台旧迹犹存。”
 
  渭水沿岸至今留有与姜尚相关的地名三十多个,如:尚庄、尚庄李家、尚庄东南庄、太公堂村、姜家庄、望庄、太公堂山、太公庙、尚井子、姜泉、飞熊崖、子牙坡、点将台、钓鱼台,姜尚走婚道。还有与姜尚婚姻家庭相关的地名,如:马家沟(姜尚夫人马氏娘家处),凤凰庄(姜尚迎娶马氏处),五丁村(姜太公之子丁公吕极出生地),琴溪(姜尚女儿邑姜抚琴处)。
 
  姜尚在商代因何到营州莱国之渭水?1980年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中,昌潍普查队会同北京大学考古系,在潍县穆村公社(今坊子区九龙街道)的渭水古遗址有了新发现,出土一件“南互”文鬶足。《山海经》注:“炎帝之孙灵恝生互人。”又说:“互人鱼面人身。”由此可知互人为姜姓(炎帝姓姜),互人以鱼为图腾。当地太公庙道人流传的口头档案是,姜尚到渭水河畔祭拜祖先故地,巧遇也是来祭拜祖先的东伯侯姜桓楚。东伯侯任命姜尚为商地营州莱国潍水部九龙乡之长。姜尚离开本乡时,乡民们苦嚎相留,送出十多里地。最后把他的车子留下藏了起来。后来,那地方立有一村,取名车留庄。今有前车留庄和后车留庄两村。
 
  姜尚在任九龙乡之长时,在渭水河畔的渭阳山上搭建草堂以居。因此,自周齐至今,该山一直称作太公堂山。山上建有太公庙,在此庙中、姜太公神像与马娘娘神像同受香火供奉。在当地传说中,姜妇人马氏是一位有德有能,贤妻良母式的正面人物,与史书中的描述大相径庭。
 
  姜尚离开营州莱国的渭水河畔之后,辗转去了西岐的渭水一带。在那里,他遇到了西伯侯,再次应验了师傅留给姜尚的预言:“要出头、渭水遇伯侯。“直到西岐渭水遇到伯侯时,姜尚始称太公望。
 
  元代状元张起岩所作《南溪垂钓》一诗,载入《潍县志》。诗曰:“垂柳阴阴蘸碧溪,溪边钓叟坐台矶。是非拨置纶竿处,闲看沙头白鹭飞。”
 
  乾隆年间,潍县画家郭汝龙重绘《南溪垂钓》图,姜太公的形象更显年迈,应是太公主齐后的垂钓场面。并且,这幅图中的远处水面上点绘有龙形图案,周围有山涧之景,应是太公在渭水河北侧的九龙涧垂钓,这与当地传说《姜太公垂钓九龙涧》内容相符。
 
  康熙五年,潍县令侯抒愫为潍阳十景写传,将南溪垂钓列为十景之首。侯抒愫是中原人。可见,姜尚曾在莱齐渭水垂钓之说已得到广泛认同。
 
  《民国潍县志》刊有太公堂山太公庙影照。庙前有一株千年古松,庙壁绘有《姜子牙垂钓渭水》图。
 
  清末民初,朝鲜国的姜、崔、卢、丘、高等姓香客曾到太公堂山太公庙祭祖。他们一是看重太公与马娘娘同庙受供,二是为前来亲睹《姜子牙垂钓渭水》壁画。
 
  清末状元王寿彭到尚庄认族树旗,亲往太公庙祭拜。对族人言道:“太公确来我乡渭水垂钓。”当时,渭水河正从尚庄村前流过。
 
20201011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