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图书馆的活动之一,是放映不少以教育为主的电影。刚观看了一部本地图书馆放映的得奖无数,引人入胜的记录片《彼得·埃特尔的不可思议的旅程》(The Unimaginable Journey of Peter Ertel ),讲述了彼得·埃特尔(Peter Ertel),一位作家、诗人和钢琴家,二战期间被迫担任德国军队的一名步兵,身经百战而侥幸存活。作为战俘,被美国国务院招募为特工重建西德,后来受雇于东正教犹太人,在美国工作了 25 年的故事。
《彼得·埃特尔的不可思议的旅程》,由来自德国、俄罗斯和英国的稀有档案照片组成,其中许多照片以前从未见过,这部引人入胜的纪录片由彼得·埃特尔(Peter Ertel)亲述,他已经 96 岁了,但他的讲述充满活力、诚实和情感。通过精心再现的场景讲述了他令人难以置信的人生故事。
彼得·埃特尔 (Peter Ertel) 是一名德国小提琴家,作为一名和平主义者,他却不情不愿地被迫在二战中成为了纳粹德军军队的一名步兵。历经磨难,九生一死,从波兰、法国、苏联诸多东线战场上活下来。他经常反抗杀人,在战争中尽可能的挽救了无数的生命,甚至获得铁十字勋章以表彰他作为兵王(platoon leader)的成功。埃特尔本人以非常坦诚的方式讲述这些故事,对自己在德国军队中的角色以及他所采取的许多行动深感羞愧,这些行动虽然不是大屠杀的一部分,还是在当代最令人憎恨的军队中发挥了作用。
有些档案资料情节和画面真的令人窒息:
彼得·埃特尔在诺曼底战役中幸存下来,被美国陆军俘虏。受到良好待遇的他,为美军解放帮助犹太民族和为德国重建的努力所感动,接受美国招募成为美国政府特工,帮助经历了六年的战争,满目疮痍的前国家德国进行重建,将西德改变成民主政治体制,也找到了他失散多年的家人。
1953 年,埃尔特尔移民到美国,在克利夫兰一家东正教犹太家庭拥有的小型化学公司找到了工作,该公司在知道了彼得在成为美国特工之前,曾在二战期间担任过德国士兵,仍然录用了他。在这家公司,他开始了 25 年的职业生涯。彼得充满感恩美国社会对他这个罪恶滔天的人的包容!这个曾一度代表“邪恶化身”的人,却被他的犹太雇主视为家人。
纪录片的档案资料重现二战后期的战俘生活
《彼得·埃特尔的不可思议的旅程》是一个非同寻常的真实故事,讲述一个可敬的人如何在充满仇恨、破坏和死亡的宇宙中保持人性, 令人感动。
任何战争在国家层面是输赢之争,在个人层面是生死之博。彼得·埃特尔以自己个人的经历告诉大众:战争都是残酷的,争取和平应该是人类的追求。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题外话:战俘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都不会随意让军人投降的,都不会鼓励军人贪生怕死的,相反,都会激励军人勇于为国捐躯,绝不轻易向敌人投降和屈服。
但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对战俘的态度截然相反。据资料显示:
西方人的信仰是人权至上,以人为中心,绝不做没有必要的牺牲,《军人行为准则》中是允许士兵在抵抗手段耗尽时投降的,这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只要生命得到保证,就不会缺少从头再来的机会。西方国家士兵,在知道自身胜率不大的情况下会选择主动举白旗。
作为“世界警察”的美国参战无数,美军允许在下列条件下可以投降:第一手中的弹药己经耗尽了,第二后方的补给已经断了,第三没有援军能赶到,这时投降无疑可以保全这些士兵的生命。因为世界各国基本都签署了日内瓦公约。唯一例外,就是如果面对的敌人是日军的话,即便战死也决不能投降!这个例外的规定要追溯到二战时期日本和美国的战争中,一开始美国还是依法投降的,然而他们发现,没有签署日内瓦协议的日本,公然虐待他们的投降的士兵!手段残忍令人发指,这使得美国方面很愤怒,由此下达了不允许向日本投降的命令!
在文化方面,东方人以荣誉至上,士可杀不可辱,特别是投降后会遭到同胞的唾弃和鄙视,生活生不如死!日本人每次任务失败后,军官会剖腹自尽,以表明忠心。东方国家的军人特点,战至最后一人,绝不退缩,即便是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