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文学城博友康赛欧在她的博文《老爸摔倒后我终于要拿到回国签证了 飞台湾转机》里说,由于从美国飞往大陆的航班飞机票很贵,她决定先飞台湾,在台湾转机再飞大陆。但是,因大陆要求做两次核酸,所以,在台湾转机时不得不在台北停留最短一天。
好在,台湾从10月中就对外开放了,持美国护照入境台湾不仅不需要签证,也不需要隔离和查核酸,转机非常方便。
最近我的一位美国同学也是从美国出发,飞台湾再转机回国内。不过,由于他在台北准备转机的时候,他的国内航班被连续取消两次,他不得不在台北呆了一周,但他说,正好可以在台北到处逛逛。
周六我和这位同学在台北见了面,吃了午餐之后,我陪他去台北的国父纪念馆参观。
国父纪念馆我去过很多次,但这次不知不觉有种特别的感受。对于三民主义,以前听先生讲过,有一些印象,昨天,我从网上找出孙中山写的《三民主义》全文,重点看了看,觉得邓小平的一些改革开放政策跟孙中山先生的 “三民主义”很吻合。我今天把一些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名词在自己的博客里留一笔,做个记录保存起来,也算是一次自我学习过程。
【国父纪念馆】
国父纪念馆位于台北的信义区,是纪念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诞辰百年时而兴建的综合性文化纪念建筑,于1972年5月16日落成启用,至今五十年。
(网络图片)
该纪念馆入口正厅中央设置的是国父孙中山先生坐姿铜像,跟美国林肯纪念堂大厅相似。铜像前面左右两边由中华民国国军三军仪仗队站岗守护,每一小时执行卫兵交接仪式,成为台北观光的重要景点。
(我拍的原创图片)
前几年,每天有成千上万的大陆游客前去参观,我经常散步经过国父纪念馆,看到的都是一辆一辆的旅行大巴和络绎不绝的人潮。如今,没有了大陆游客,显得门可罗雀,其他地方来的游客不多,周六卫兵交接仪式时,也只有20人左右观看。
纪念馆一楼设有“国父史蹟展览”,展出了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事绩政要,可以全面的了解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和丰功伟绩。
【国父】
所谓“国父”(英文:Father of Nation )也称为“国家之父、建国之父、国民之父,是给予某个国家政权奠基者的尊称。据维基百科介绍,现代汉语中的“国父”一词,可考证的最早出处是清代学者梁廷相的著作《海国四说》书中提及了第一人美国总统乔治· 华盛顿逝世时,举国称其为国父。
全世界目前有国父尊称的国家还很多。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4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正式明文规定,称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国父”,并要求一切公文、报刊杂志、教科书等一切文字中有称总理或孙先生的,均应改为国父,以肯定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国民革命,推翻满清君主专制皇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并且制定建国蓝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但在2007年陈水扁当政时期,一度推行“去中国化”政策,划清台湾与中华民国界限,把教科书中的国父去掉了,后来,马英九当政之后又纠正过来,好想一直持续到现在。
中国大陆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没有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只认定他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但文革后,有些政府部门的非正式文稿和一些媒体报道中,有把孙中山称为国父,然而,两岸关系紧张之后,“国父”之称又不见了,比如,电影《国父孙中山》后来改为《第一大总统》。
【三民主义】
什么是三民主义?国父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民国十三年)1月到8月在广州高等师范学校礼堂演讲了十六场,最后,演讲的内容所汇集成了一本书《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主要包含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是孙中山先生的基本“建国思想”,也是国民党的基本党纲,并纳入了《中华民国宪法》之中。
(网络图片)
民族主义:包含了三个方面:(1)推翻满清,中国国内各民族自求解放,一律平等,并建立民国,实行民主政治,以保障国内各民族永久平等。(2)世界各民族自求解放,取消不平等条约,一律平等。(3)发展国际友好关系,积极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
民权主义:这是孙中山先生融贯了中西思想,独创了“五权宪法”和“权能区分”的政治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了权能区分、五权分立、地方自治和均权制度。
据文献介绍,权能区分就是把国家政治大权区分为政权和治权两大类。
“权”就是政权,有选举、罢免、创制和复决四权,由人民来行使。
“能” 就是治权,有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权,由政府来行使。因此,人民有权,政府有能。
孙中山先生认为:“治理国家,权和能一定要分开” “ 用人民的四个政权,来管制政府的五个治权,这才算是一个完全的民权政治机关”。
写到这里,讲一段小故事: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孙中山先生到处演讲,宣传民主思想,有一天当他讲到:“所谓的民主,就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时,有一个人当场提问:“你说,人民是主人有最大的权力,那政府呢?政府要是没有权力,那怎么执行命令?政府要有了权力,人民的权力不就消失了吗?” 这个问题问得很尖锐。
孙中山先生是这样回答他的:“ 我来这里的路上搭了一辆计程车,由于快迟到了,我一上车就说「司机,请尽快到达目的地 」,话说完,司机立刻开车,但奇怪的是,他都不走大马路,而是走弯弯曲曲的小道。车开得很快,旁边的道路又很陌生,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所以有些紧张。十分钟后,我准时到达目的地,我问司机:「你为什么不走大路,走小路?」司机回答说:「你刚刚急着赶时间,我要尽快把你送到目的地,这个时候大路一定会塞车,我走小路虽然弯曲距离较长,但可以全力加速,你看,我不是准时把你送到了吗?”
孙中山先生继续说:“各位,乘客就是人民,有权力决定目的地;司机就是政府,可以决定哪一种方式可以到达目的地。如果司机不能完成我的要求,甚至胡乱绕路,或者损害乘客的利益,我们可以不搭这辆车!也就是说人民有权力可以罢免不需要的政府,这就是我强调的,人民有权,政府有能。” 这段故事很直白的表达了权能区分的理念。
民生主义:孙中山先生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民生主义就是要解决民生问题,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民国初期,中国还很贫穷,民生主义的目标是求富而防患不均。他认为,资本主义是富而不均,共产主义是均而共贫,只有民生主义是即富且均。
当时,中国是农业国,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生主义具体目标就是要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和资本问题,缔造富强的国家。
在土地问题上,那个时候,他就主张平均地权,分农地和都市地两类。在资本方面,他提出中国实业开发分个人企业和国家经营两步走。
他指出,中国贫穷,缺乏开发实力资金和专业技术人力,要解决民生问题,先要借用外资和外国人才开发资源,振兴实业,发达国家资本。了解到这里,我觉得怎么跟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很相似。
我在台湾生活了这些年,我感觉得到,台湾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做得比较好,在社会保险、福利服务、社会教育、国民就业、国民住宅、社会救助和社区发展等方面都有达到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目标。
【天下为公】
大家都知道,孙中山先生有题写“天下为公”,这是他毕生的理想和毕生的奋斗目标。
其实,“天下为公”最早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礼记· 礼运》篇。在该篇的《大同》里,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末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是天下人所公有的, 是孔子的理想:选举贤德能干的人出来办事,讲究信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完成真正的和平、平等的大同社会。
【博爱】
博爱是孙中山先生政治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他把“博爱”、“天下为公”和“世界大同”视为理想的最高境界和追求的最高目标。
孙中山的博爱观是通过道德的感化,使人们在“互助”与“博爱”的精神启导下,努力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贫富差距,实现人类的和谐、幸福和大同。
据了解,除了不断地理论宣传和毕生的实践外,孙中山先生还通过题词方式,使他的博爱思想得以广泛传扬,从而得到海内外有识之士的认同。据统计,他一生关于“博爱”的题词有64件。我前天接待我美国的那位同学,他的外公在民国时期跟孙中山先生一起参与过民国革命,也曾得到过孙中山先生的亲笔题词“博爱”。
然而,随着世界文明越来越发达,我怎么觉得,如今的博爱精神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现在的世界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我在想,是我看错了这个世界,还是世界在忽悠我?
这些图片是国父纪念馆陈列展览的部分展品(我拍的原创图片)
10/31 写于台北
一直听到三民主义,还真没仔细读懂其中的意思呢!
孙中山还是很有远见和魄力的,担得起国父这个称号
https://noahpinion.substack.com/p/eleven-days-in-taiwan?sd=pf
沈香好文笔,pp也拍得好!
有时静下来想想,也很困惑。
“随着世界文明越来越发达,我怎么觉得,如今的博爱精神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现在的世界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我在想,是我看错了这个世界,还是世界在忽悠我?”
----政治人物,说的和做的不是一回事。
很喜欢沈香的文笔,第一次读你的历史文,也是那么出色,真是一个才女!
理想很美好!
现实太残酷。
善良的人的想象,被善良限制了。
看来沈香也可以很快回大陆了,祝福!
问好并祝秋安!
高中时,即使是理工组的学生,三民主义也是必修课。17岁的我只关心民生,除了在台湾实行过的375减租,公地放领,耕者有其田,其它都不记得了。直到现在,邻里乡亲还有许多是这些实践的受惠者。
現在啊,仇恨的情緒比較容易被煽動,恩惠卻讓人難以啟齒。
台湾风景很美,就是老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