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网络上听了一些台湾作家蒋勋先生对美的感受和觉醒的讲座,他给我很多的启发,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刻、更实际的理解。
我非常赞同他所言,美并不是一种知识,感受美和领悟美不需要学习黑格尔的美学理论,不需要了解康德的美学思想。美并不等于美学!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是说,美,存在于大自然中,默默无语,从不喧哗。只有我们在大自然中去感受到美,大自然中的美分分秒秒在惊艳着我们,各种的光、各种的声音和各种的色彩,一直在变化和施展着它们的美。
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美,也不是没有文化,没有学历的人就感受不到美。一位博士可能毫无美感;但一个不识字的农夫却可以感受月光的美和稻浪翻飞的美;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女孩可能会看到一朵花发呆…
我最近看了一部法国电影《花落花开》(Seraphine),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的故事而改编的电影,讲述了法国知名画家萨贺芬(Seraphine de Senlis)平凡无奇,却又执着于绘画的一生。她的画作在她去世后名声大振,无价于世,她就是一位天生能感受大自然美的人。
1914年,在法国桑利斯小镇,一个年近中年的女人,肥胖臃肿,穷困潦倒,孑然一身,她是一位卑微的仆人,她就是萨贺芬。她每天做工之前都会去教堂祈祷,她虔诚地坚信,守护天使一直保佑着她。
从教堂出来,萨贺芬提着一个篮子,前往郊外的旅馆,她在那里做清洁工。面对老板恶劣的态度,她只能低声下气地顺从,无力的维护仅剩的尊严。
她除了做清洁工,还帮人洗衣服、床单,去肉店打杂,在人们冷言冷语专注着自己的工作。而每天工作之后,她会来到一棵大树下,然后爬上树干,坐在上面,任凭清风拂过她的脸颊,抚慰那颗疲惫的心灵。
她攒够一些钱,就去一家文具店购买一些廉价颜料,回到住处,房东总是催她缴房租。萨贺芬赶紧躲进自己狭小的世界里。然后,开启她一天花落花开的另一个世界,她专心一笔一笔的绘画。她的笔下没有人物,没有风景,她只痴迷于描绘各种植物、枝枝蔓蔓,铺满了整个画面,树上的果实花卉挤得密密匝匝,色彩艳丽。这些春华秋实的画面给她灵魂的安慰。她生活中的惆怅和孤独都倾泻于她的笔下。
虽然贫困,但并不妨碍她对美的感受和绘画创作。她用在肉店采集的猪血和在野外采集的泥石、野草野花,研磨出独属于自己的色彩,所以,她的绘画色彩很特别。
她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只有两个修道院的修女愿意跟她做朋友。她们经常去萨贺芬家一起吃饭聊天。
不久之后,有一位艺术收藏家从德国远道而来,他就是电影中的男主角威廉· 伍德(Wilhelm Uhde),威廉恰好入住萨贺芬打工的旅店。威廉待人彬彬有礼,身上没有一丝上层人士的偏见与傲慢,他会轻声询问萨贺芬的名字,这让她对他有了好感,但是,卑微的身份不允许她有丝毫的遐想。但是,时间一久,萨贺芬在威廉面前的自卑渐渐消除了。
她会在收拾他的房间时,静静欣赏他的画作,当看到他不开心的时候会真诚的安慰他。她对他说:“每次不开心,只要和大树、鸟儿说说话就不那么难过了”。
旅店的女老板有时候也端祥萨贺芬的画作,但她不懂得欣赏,把萨贺芬的画仍在房间角落。有一天,旅店举行一场晚宴,围坐在餐桌上的富人们大谈艺术和美学,这时,威廉无意中看到了萨贺芬那幅被老板遗弃的画作,他向老板买下了这幅画,急忙回到房间,仔细欣赏着这幅画,他惊叹万分。
第二天,他看到萨贺芬轻声询问:“您还有别的画吗?如果有,我想马上看到。” 萨贺芬带他去了她家,把画都拿出来给威廉看。威廉兴奋不已,买下了所有的画。
威廉开始鼓励萨贺芬应该继续专心作画,不应该替人打工。可萨贺芬并不贪恋那些赞誉,她说:“执着自己的作品,在锅子里也能找到上帝。”
威廉认为萨贺芬的画很有艺术价值,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鼓励她:“你很有天分,但还需勤加练习。我将在巴黎为你办个人画展。”
不幸的是,没有多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作为德国人,威廉也被遣返回国。离开之前,他再三嘱咐萨贺芬:“无论发生什么,请一定要画下去。” 他拿出一些钱,最大程度支持她。萨贺芬没有收下钱,因为她不喜欢不确定的等待。
战争为萨贺芬初见阳光的心灵,又蒙上浓浓的迷雾,她变得越发沉默寡言,神经紧张。她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沉浸在画作时,才能把红尘烦事倾泻于花朵之中。她没日没夜的画作,啃着硬面包,渐渐地,她精神出现了问题,有幻觉,也忘记了自己是谁。
一转眼,六年过去了,战争得已平息。某一天,住在巴黎的威廉的妹妹玛丽在报纸上无意中发现,萨贺芬的作品出现在小镇的画展上,威廉以为她去世了。于是,第二天,威廉急忙开着车去了桑利斯小镇。在画展上,再次见到那熟悉而更成熟的画作,他惊呆了。
而此时,萨贺芬的生活越发艰难,她老了,体力也不行了,每天依然做着苦工维持生活,她的绘画天赋并没有让她改变这平凡而清苦的日子。
当威廉找到她家时,往日的知己再次重逢,萨贺芬流露出了内心的喜悦。威廉一如既往谦卑的对她说:“你的作品美极了,已不输伟大的画家。” 那年萨贺芬已经63岁了。
威廉的到来和鼓励,让萨贺芬感到曾经渴望的生活即将到来。威廉兑现诺言,出资支持她创作,不让她再去工作,并答应她在巴黎为她举办个人画作。
为了巴黎的画展,萨贺芬燃尽了自己的灵魂,她每天拼命作画,那一幅幅作品令人垂延欲滴,美不胜收。她走进教堂,对着圣母虔诚地细语道:“我准备好了!我已经准备好了!” 她以为她的画展即将成功。
但是,人生的最大悲剧莫过于重获希望后又再次破灭。战后的欧洲经济危机席卷而来,已经无人购买她的画作,濒临破产的威廉也无法为她举办画展,对她的经济支助也取消了。萨贺芬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过去,她能在锅子上找到上帝,能在肮脏的角落里画出惊艳的花朵,可如今,她再也找不到心中的上帝。最后,她疯了!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又是几年过去了,某一天,威廉去精神病医院看望萨贺芬,威廉不顾医生的阻拦执意要跟萨贺芬说话。威廉走到她的病床边,她一直平躺着在哭泣,没有看威廉一眼,沉浸在自己悲伤的黑暗之中。
威廉无奈的离去,他很内疚,他知道这都是他造成的,他只能尽力为萨贺芬做点什么。几个月后,威廉卖出了萨贺芬的几幅画,他又来到了精神病医院。本来他想把这个喜讯告诉萨贺芬,但医生劝阻他说:“她已经记不起任何人,她现在很平静。” 医生没有让威廉跟萨贺芬见面。
威廉离开时,为萨贺芬争取到一间有阳台和后院的独立病房,这是威廉只能为她做的事了。
影片的最后,萨贺芬住上了新病房,她轻轻推开阳台的门,看见一张她熟悉的椅子。然后,她拿起椅子,缓缓地走向后院那颗大树…
真实的萨贺芬一直住在精神病院,1942年去世,三年后威廉为她的画作在巴黎成功举办了画展,之后还举行了世界巡回展。又过两年后,威廉也去世了。
毕加索的画也是威廉· 伍德第一个发现和收藏的。
《花落花开》这部电影有法国特有的情怀拍摄手法,以平缓而淡慢的节奏和探索人的灵魂风格描述一个绘画天才的悲情岁月,没有翻天覆地的高潮,很自然的讲述一个传奇故事。该影片女主角的外形跟一切的文艺片那些美丽清新的女主角不一样,萨贺芬又老又丑又脏,如果你不是一个喜爱绘画艺术的人,恐怕你不会坚持看完这部电影。不过,影片的色彩和大自然的画面很唯美,是我喜欢的类型。
这部电影的男女主角扮演者都不是好莱坞大明星,我是第一次看他们演的电影,但他们是欧洲老演员,演技完全不输给好莱坞的大明星。他们的脸部表情和一举一动都是戏。
这部电影最令我感动的是,萨贺芬在贫穷中知道自己要什么,她单纯的绘画,执着于对艺术的追求和表现。她当初并不是要靠绘画养活自己,更不是想依靠绘画博取别人的关注,她只为自己的天赋而活。
我很喜欢梵高在写给他弟弟提奥的信中说过的这句话:“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旺火,路过的人只是看到青烟而已。” 这句话用在萨贺芬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人们只看到她贫困潦倒的生活、独身一人丑陋的老妇人,却不知她心中有对美和绘画艺术炙热的追求。
最后说一下,萨贺芬的画风被称为“朴素派”,起源于18世纪,此画派的画家均为极少或从未受过正规的绘画训练,凭着与生俱来的天赋自学成才,画作追求原始艺术的风格,表达直接朴素的印象。
另外有一部电影《莫娣》,也是讲述了一位“朴素派”平民女画家的真人真实故事,也很好看。
《花落花开》和《莫娣》都是我喜欢的电影,个人强烈推荐。
电影《花落花开》海报
这三张图片是萨贺芬的画作(网络图片)
8/27 写于台北
祝笑薇周末愉快!
电影的摄影非常好,导演很classic,故事讲的好,节奏卡适中,表演也好!电影风格很欧洲!
画家的作品很受她的精神病影响,与密集型恐惧症有关。 艺术家有心理疾病的不是少数,对某种形象的痴迷导致最终的精神崩溃。
再次感谢!
是的,很多的天才艺术家都有精神障碍,他们天生敏感和充满激情,以及执着的人格特质导致他们情绪容易走向极端,达到失控状态。另外有一点,天才都很单纯,他们与外界格格不入,也是导致他们“疯狂”的因素之一。
祝美菲儿周末愉快!秋安!
祝姐姐周末愉快!秋安!
祝水沫周末愉快!
一凡也是很有美感之人,一凡能把自家地里的菜花一一写成一篇美文也是让人感动的!一凡周末愉快哈!
威廉的介入虽然给了一个另外更开阔的世界或更大的艺术舞台,但是期望的毁灭她承受不了,最终她崩溃了。威廉的愧疚就在于此,是他给了她希望却又毁灭了这样的希望。
祝在意周末愉快!
谢谢禾儿缪赞!祝禾儿周末愉快!
沈香的博文写得用心用情,正是这种真情很有感染力,感人,谢谢精彩的影评与介绍分享,沈香周末快乐!:))
大赞,和禾儿一样读完全文泪目了,也同意追忆这样的电影真是“平静中有感人的力量。”
我很喜欢沈香亲在这里关于美的诠释,在世人的眼里,萨贺芬是不美的,她有点像《无依之地》里的Fern,甚至比她更不美,但如你所说她却是一位天生能感受大自然美的人。我尤其感动她 “画画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去爱” “我的灵感来自天上”。看这部电影,特别是结尾,是有些压抑的,和沫沫一样感觉天才画家常常和疯子或精神病连在一起,生活在我们常人无法理解、无法进入的世界,比如,梵高等,而萨贺芬的作品让我觉得她更像《月亮和六便士》的原型高更。非常让人震撼的电影,谢谢沈香的深度评。
几年前我听过蒋欣老式讲过红楼梦,也听过他的美学讲座。很有独特见解。谢谢沈香妹图文并茂的精彩影评分享。沈香妹周日快乐!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法国版千里马的故事,只是结局令人感伤。谢谢沉香姐好介绍。
佣人身份的天才萨贺芬--无意中被伍德先生发现,这就相当於千里马--遇到了伯乐!一部好的电影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这其中的因素很多包括非常棒的电影插曲。
而沈香为“花开花落“所写的影评--就相当於锦上添花的插曲,在沈香的笔下带入感强剧中的人物形象饱满,栩栩如生可称得上是--妙笔底生花!
只是这部电影的结尾较凄凉,一声叹息。为沈香小妹点赞!
是的,莫娣是加拿大平民女画家,她的故事与萨贺芬相似,更励志一些。
祝小C周末愉快!秋安!
+1 喜欢老庄,它们的核心是自然之美和自然力量的无穷尽
贺芬妮执着于画画,我想对于她来说是一种需要,是她破败的生活中的那丝光芒和温暖,她能够在作画种得到的安宁和慰籍,这是她生活的支撑,如果没有威廉的出现,她可能不知道自己有天赋,也有可能最终还是被生活压倒,最终逃避进入自己的想象世界之中与世隔绝……
莫娣应该是讲一位有着相似命运的加拿大女作家的故事。
谢谢沈香精彩介绍,一定会找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