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峰的世界

在下山的路上,享受着上山的乐趣。我能做的,就是努力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写出来,希望别人也能够喜欢。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双林奇案录第四部之古塔疑案: 第三十六节

(2025-09-10 15:09:42) 下一个

双林奇案录第四部之古塔疑案

作者: 八峰

 

第三十六节

 

六月十三日早上八点多,新余县西南、靠近赣西山区的地方出现了一支显得有些奇怪的队伍,他们背着轻便的背包、挎包和水壶,为首的男人带着墨镜、手里拿着一根竹节拐杖,他正是这支队伍的领头人李昌鸿,紧跟其后的是田敏和郭小平;在他们的后面是两个头戴无檐遮阳帽的日本人山口和清田,走在最后的则是山口雇来的两个帮手纪贵新和江志平。一行七人依循着地图上的信息正在寻找藏宝图上标出的起始点‘池下村’。走了半日、时近中午,阳光也变得毒辣起来,七个人走得又累又渴。

尽管他们沿途碰到当地人便打听,却一直没有发现任何有关‘池下村’的踪迹——被询问的几个村民中,无论是男是女、年长或年幼竟然都不知道‘池下村’的所在。看看到了中午,一行人终于来到了阳平镇。

“歇歇吧——都走了半天了;水都喝没了、肚子也饿了,找个地方吃点东西再走吧?”又胖又矮的江志平喘了口粗气、擦了擦脖颈和脸上的汗珠说道。

“嗯,是走得累了,”瘦小的清田也停下了脚步、摘下遮阳帽来一边对着自己扇风一边说道:“我怎么感觉不对呀——藏宝图上标出的这个池下村,好像连本地的人都不知道啊!”

“那边有个小店、进去问问吧!”李昌鸿指了指路边一家售卖烟酒杂货的店铺,他掏出钱来买了一包‘黄金叶’的香烟,然后对柜台后面三十岁左右的女人问道:“老板娘啊,跟你打听一下——去池下村怎么走啊?”

“池下村?哪个池下村哦?我不晓得。。。 ”女人一边找零一边摇头说道。

 

田敏也走到街道斜对面一个卖书报和冷饮的小摊跟前,她拿起了一本杂志,付了钱后又向摊主、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精瘦男子问道:“老板,打听一下——你知道去池下村怎么走啊?从这里去还有多远?”

“哪里啊?池下村?”男子目光疑惑地瞥了一眼面前的几个人摇了摇头,“我没听说过咧——你说的是我们镇上的村子吗?”

“对呀,就是你们阳平镇的池下村嘛!”清田连忙补充了一句。

“哦,那我还真不晓得——你们到乡政府或者派出所去打听一下嘛,就从这里往前面走个两三百米再往右转就看到了!”

“谢谢你哈——”李昌鸿对报摊后的男子点点头、又迅速朝田敏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不要再追问了。

“怎么办?接连问了这么多人,都没听说过池下村这个地方!?”清田感到更加疑惑了。

“是啊,真奇怪——咱们已经到了阳平镇,可是当地人怎么会不知道池下村这个地方呢?”田敏也蹙起了柳眉。

“八嘎!”山口脸憋得通红、竟忿忿地咒骂起来,“搞得什么鬼!这藏宝图上标的是什么鬼地方!?竟然都没有人知道!?肯定是他妈的标错了!”

“标错是不可能的,”李昌鸿摇了摇头,“这张草图乃是熊本亲手绘制,如此重要的信息不知道验证过了多少遍,怎么可能标错呢?”

“那为什么连本地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山本瞪起了眼睛。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个地点也发生了变化;”李昌鸿冷静地分析道,“你们别忘了——熊本大佐在这份藏宝图上留下的是四十六年前的信息;四十六年前阳平镇这附近肯定有个池下村,但时隔了这么多年之后,这个村庄有可能已经改变了名称——”

“即便是改变了名称,也不至于连本地人都没有听说过呀!”清田依旧疑惑地摇头叹气,“唉,难道咱们真的要去这里的乡政府或者派出所里打听吗?那风险可就太大了!”

“诶,你们看前面那边有家小饭馆——咱们先去吃点东西吧?晌午都快过了,大家肚子也都饿了;一边吃一边再想办法嘛!”李昌鸿说着用手指了指不远处坐落在一株大槐树下、面朝街道的一家小小的饭馆;伸出的布招帘儿上‘乔记老鲜’四个大字分外清晰。小饭馆的门口支着一口大铁锅,一个身板结实、白发银须、腰系围裙的老人正挽着袖子、手执一把大铁勺来回搅动着铁锅里的高汤、一股香浓的气味从锅中溢出。

众人走进小店之后围着两张靠近门口的方桌坐下,李昌鸿拿过菜牌,点了牛肉粉、白米饭、黄焖土鸡、酸菜鱼、藕丝炒肉、菜苔腊肉、素炒青菜和鱼头豆腐汤;堂倌还给众人都沏上了香气袅袅的赣西绿茶。

“老人家,今年高寿啊?”李昌鸿看着站在门口手执铁勺不停搅动着铁锅里面高汤的老人问道

“七十有六啦!”老头儿回答的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您是外地来的还是一直在这里生活的啊?”李昌鸿好奇地问道。

“我呀,是这阳平镇上土生土长的,一辈子都待在这个地方,我这个饭馆儿啊,还是公私合营那会儿我父亲盘下来的——也都有几十年了!”老汉用搭在肩膀上的毛巾擦了把汗、憨笑着答道。

“那我向您老人家打听个事儿吧——您知道池下村这个地方吗?能告诉我这个村子在哪里吗?”李昌鸿继续问道。

池下村?”老汉一怔、手里搅和着高汤的大铁勺也停了下来,他忍不住抬头瞥了问话的男人一眼。

“对,池下村——解放以前原属于江口镇,后来行政区重新划分、可能是五六十年代时吧?改归由现在的阳平镇管辖——”李昌鸿用猜测的语气解释道。

“嗯——我晓得!我年轻的时候、嘎婆【1】就住在池下村,我还经常去看望她的。。。 ”老汉眯起了眼睛,男人的问话明显勾起了他对往昔的回忆,布满皱纹的脸堂上露出了难忘的神情。

 

“哦?您知道池下村?”饭桌上的众人闻之眼睛都亮了起来、齐刷刷地盯在了老人身上。

“那现在这个池下村还在吗?是不是改变了名称?为什么好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了呢?”李昌鸿连忙追问道。

“嗨,解放以后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五八年那一阵,我们这里的政府大兴土木、修建新余县的江口水库;因为池下村那一片地势低洼、位置又很偏僻,村里的二三十户人家全部都被搬迁走了,围堰放水以后整个池下村都被淹没了;这个村子呢也就没有了——从地图上也永远消失了!六十年代初重新划分行政区的时候,这个村子都不存在了!时间也过了几十年,所以晓得当年这里有个池下村的人就很少很少了!”

“您是说——那个池下村原来所在的地方已经被水淹没了、变成了现在江口水库的一部分;可是那个地方它到底在哪里呢?”李昌鸿刨根究底地问道。

“你们呀——就顺着我饭馆门前的这条路往东南走,大概走个上十里吧,就会看到一个地方、叫做‘向阳闸’——那里就是原来池下村的码头,修建水库时被填湖围堰的工程加了土石垫高了;从向阳闸那儿向东往水库大湖里面延伸大概三四里就是原来池下村的中心了!”老汉抹了把脸上的汗水说道。

 

注释:

 

【1】嘎婆:赣西南当地土话、外婆的意思。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