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斯

心中自有桃花源 何处不是水云间
正文

世难容之妙玉

(2021-04-24 16:04:13) 下一个

 

金陵十二钗中的妙玉,是唯一一位和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并无血缘亲戚关系的女孩子,颇具神秘感,正面出场不多,但耐人寻味的是,作者把她排在十二钗的第六位,前面有黛,钗,元春,探春,及湘云,而她竟在出场颇多的迎春、惜春及王熙凤、李纨之前,足见妙玉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性。妙玉是个带发修行的女尼,出身读书仕宦之家,本该是大家闺秀千金小姐,文墨极通,模样又极好,无奈自小体弱多病,买了许多替身都不管用,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显而易见妙玉这出家根本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有了这个前提,那我们看妙玉的为人行事,便不应以真正的出家人待之,方为合理。

说起妙玉入贾府的缘由,书中其实很有些语焉不详,只说是听闻"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妙玉便随师父来到了京都,因她师傅圆寂时遗言,嘱她在此地静居,自有她的结果,故未回乡。贾府因元春省亲建造大观园,需小和尚小尼姑充家中寺庙为贵妃祈福所用,王夫人听下人说起妙玉,便欲打发人接了她来,然妙玉有话"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只好下帖遣人备车轿请妙玉入住大观园栊翠庵。据此从侧面可看出妙玉的清高孤傲,此处一个"再"字,也非常耐人寻味,隐约表明妙玉从前有过遭豪门贵府以势压人的经历,后从邢岫烟口中得知,果然她是"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而投奔到贾府来的。

妙玉首次正面亮相是在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贾母带刘姥姥游大观园到此,妙玉招待贾母及众人喝茶,只见在贾母面前她不卑不亢地敬茶,从容对答,还非常惊人地捧出了一色的古玩珍品茶具,足见其出身家世之不凡,甚至可说是顶级豪门。然在这等场合,她竟并未一直陪伴贾母说笑,反而拉着黛玉宝钗去吃"梯己茶",连宝玉也只能"蹭喝",可见一向孤高自傲的妙玉自有她品人的标准,对入得了她眼的钗黛,她亦会别样热心的招待。她对茶叶,茶具,泡茶之水之讲究,令人咋舌,连宝玉、黛玉均被她讥为俗人,显见其自小被富贵浸淫,且自视甚高,对此宝玉自是一笑置之,而从来目下无尘的黛玉在妙玉这儿,也没了脾气,破天荒的不与她计较。到贾母率众人离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客居贾府,居然如此行事,其高傲任性固然是一个方面,而贾家对她也极为尊重和包容,给了她足够的自由度,也是另一方面,更显得其出身似乎有格外不一般之处,方得门第高贵的贾家如此相待。

因宝玉微有些知识,妙玉对他另眼相看,宝玉生辰特地给他下生日拜帖。栊翠庵红梅花开,也只有宝玉去方能讨来,这便被很多人抨击说,妙玉身为出家人,却对宝玉动了凡心,身在佛门,心在红尘,委实不该。但前面提过,妙玉投入空门本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设身处地想想,妙玉也只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豆蔻年华,情窦初开,本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她从小离开家庭,无父母庇佑教导,这出家于她又是无奈之举,她内心深处或许从未把自己当是真正的出家人,因此她欣赏聪明俊秀,尊重并怜惜女子的宝玉也应无可厚非。这样来理解妙玉的一些为人处事的怪诞之处是否对妙玉更客观,也更宽容一些?而宝玉在讨得红梅后的赋诗中写道,"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宝玉在此将妙玉比作孤居月宫的嫦娥,体现了宝玉对她孤寂生活的理解、怜惜和悲悯,因此妙玉和宝玉之间的确存在着互相欣赏并彼此惺惺相惜。而据刘心武老师的推断,妙玉在贾家大厦倾覆后,为救宝玉出过大力,甚至牺牲了性命,可惜这只是推断而已,因着书的未完成无从知晓了。若《红楼梦》就是曹公自传式小说的话,那么就非常容易理解为何妙玉虽和四大家族并无血缘关系,却在十二钗中的排名如此靠前了。

妙玉为人孤癖不合时宜不假,但她自有她的底气,出身世家不说,那首关于她的曲子《世难容》说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才高貌美,气质出众,连绛珠仙子黛玉在她面前都是服气的。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黛玉湘云中秋赏月,悲怀身世,两人联诗以遣寂寞,被妙玉听见,邀她们至栊翠庵一起品茶论诗。以湘黛之才,完成二十二韵五言联句,最后竟被妙玉一挥而就,凑成三十五韵,其诗才之高在此处方得一显身手,黛玉湘云俱称赞不已,故而妙玉自有她清高骄傲的资本。特别有深长意味的是最后湘黛离开,妙玉"送至门外,看她们去远,方掩门进来",对照前回贾母率众人的造访,她只"送出山门,回身便将山门闭了",这其中的细微差别说明妙玉自有她自己为人处事的态度,不作伪,不虚假,瞧得上的自然得她真心相待,瞧不上的,不论身份,俱是虚礼而已,不愿应酬,用句俗语说她便是:完全不通人情世故。

妙玉饱受指责的便是她的超乎寻常的洁癖,具体体现在她对前来贾府打秋风的刘姥姥的态度,仅因为刘姥姥用过了她的一只堪称价值连城的古玩茶杯,她便要扔掉,宝玉提出扔掉怪可惜的,何不给贫穷的刘姥姥用来度日?可妙玉却声称若此杯是她用过的东西,便是砸碎了也不能给刘姥姥,这做派委实高洁太过,无怪乎令人生厌!连万事不关心、只知守着儿子度日的李纨,从未见她和谁有过争执,就公开宣称讨厌妙玉为人,估计和她一样感觉的人也不在少数。而这种等级高下的优越感在黛玉那里也有过,她也讥笑过刘姥姥为"母蝗虫",同样不太厚道。但如果比较一下妙玉黛玉的身世,便知她二人均出身富贵,又皆因无父母长辈教导,故对世事人情知之甚少,随性而为,殊不知正如那首关于妙玉的曲子《世难容》所说,"天生成孤癖人皆罕","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但同样是出身贫寒的邢岫烟,却得妙玉另眼相看。宝玉生辰,妙玉以"槛外人"自居,给怡红公子下了拜帖,宝玉踌躇不知如何回贴,却正碰上岫烟去看妙玉,表明二人平日里往来是较为频繁的。虽说她们曾做过十年邻居,妙玉教过岫烟读书识字,还可说是岫烟的老师,但若岫烟不够聪慧灵秀,也绝不可能得妙玉青眼有加。若说妙玉孤芳自赏,我认为便主要体现在以聪慧才智取人方面。岫烟可说是最了解妙玉之人,借她之口,我们知道妙玉认为自古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那便是"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北宋范成大诗),好似看穿了生死。还说文是庄子的好,常自称"畸人",因庄子曾言"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意思是奇特之人能够通天,这就自傲得可以!这番怪诞不经,正所谓"僧不僧,俗不俗",怪道说"世难容"呢!

妙玉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其实道出了妙玉一生的矛盾,所谓物极必反,洁癖之人终陷污泥之中,自称"槛外人"的出家之人却终究未能看破红尘,"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又是红楼梦“薄命司”中一个的薄命佳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菲利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edwxj' 的评论 : 说的太对!古今皆如此。
redwxj 回复 悄悄话 物极必反,洁癖之人终陷污泥之中,这个社会不容洁癖之人,古今亦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