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蓓蓓

喜欢写随感,东南西北,想到啥写啥
个人资料
gaobeibei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亲情是最好的良药

(2025-10-20 06:11:40) 下一个

我们这里有一家医院,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冷杉树之家》(德语:Tannenhof)。如果你同某个德国人吵架,人家问,你是不是要去Tannenhof?即意指,你这个人是不是有病?这家医院专门收治精神病人,它看精神病和神经病。

最近,有记者访问了这家医院的院长Hans-Joachim Braune。

Neurologie im Tannenhof: Ob Demenz, Parkinson oder Schmerzen: ?Beziehungen  sind die beste Prophylaxe“

这位院长有着教授的头衔。他在我们这家医院工作了27年。

他出生在汉诺威,在德国好几个城市读过医,随后在马堡医院工作了12年。1999年,他来到我们这里,先担任精神病科的主治医生,专攻疼痛治疗,直至当上医院的院长。

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紧张,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记者问,有没有什么减压的好办法?院长回忆了他年轻时的生活,作为神经科医生,他经常同中风病人打交道。人们总是认为,在紧张与放松之间,总能找到一个平衡, 比如有一个参数做参考。好像达到这个指标,人们就能控制高血压、营养过剩、糖尿病等症状。但事实上,没有这么简单。院长说,他对自己的子女,总是告诫他们不要过度紧张。一年的紧张生活不会杀死你,但是十年持之以恒,就有可怕的后果。所以,工作之余,最好去参加一些运动,慢跑、瑜伽、打坐,或者寻找另一份工作。

近30年来,德国在神经医学方面的进展是稳步提高的。研究证明,越来越多的人患老年病,不是生病的人越来越多,而是人们活得越来越长寿。老年神经病包括老年痴呆症、帕金森、多发性神经病。这些病最后都导入到心理疾病中去。Braune年轻时在医院当实习生时,对许多病人和病人家属完全不理解的。他无法让他们接受,中风是不可逆转的,无法治愈的。

在德国有许多人有疼痛疾病,比如长期的背疼。只要一个人有疼痛的感觉,说明他还没有局部瘫痪,他的神经还是健康的,有反应能力的。如果一个人的疼痛感突然消失了,那就坏了,表明神经有部分瘫痪了或者麻木了。这是一种警告。必须要尽快去看医生。百分之99的疼痛,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哪里骨头断了,或者神经发炎,而是神经的通路被切断了,或者肌肉僵硬引起的。当医生的难点是,正确判断是哪一种原因,对症下药。

年纪大的人,动作迟缓、僵硬,走路摇摇摆摆。从前人,总是把它们归为“老弱者现象”。帕金森的颤动,不是最早的表象,这种疾病现在可以很好地用药物治疗。我认识一个人,帕金森很厉害,站都站立不稳。但是医生给他在身体里装了一个起搏器,这个起搏器可以对抗震动,大概是抵消对抗力吧?反正他现在可以正常生活,可以开汽车,可以出门上街。但是不能长期站立,要经常休息。这已经很完美了。所以说,神经科的医生,经常对病人说,我不能治愈你,但是能够减轻你的症状,让你可以继续生活。这是在过去50年内神经科方面的革命,在无声无息中静悄悄地发生着。从前的人,都认为这些是老年化现象,如今知道,这是疾病。人的寿命延长了,这些病就被认识了。如果寿命没有那么长,在病发之前就去世了,人们就无从得知,有这样的病存在。对于医生来说,只要能够减轻症状的,都是疾病,不是生理退化。如果是年老器官退化,那是不可逆转的,医生也没有办法。

但是Braune也说,或许将来这个理论也会变化。比如,老年痴呆症是老年病,现在也有药物可以控制,当然无法治愈,却能将衰退的节奏变慢些。在我们的这家医院里,已经开始接受这样的治疗了。

记者问院长,作为一名医生,他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他说有的。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人的感谢,这是对他的最好的报偿,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职业?院长说,他在45岁那年,又去修了一个心理医生的学位。当时,他已经是一名教授了。但是,因为他从病人的身上看到了这种需求,他就去做了。

记者又问,作为一名医生,他有没有信条。也是有的。这是一条古老的训条:治愈不能,减轻可能,安慰常常。院长在学院里教学生,怎么医治病人。但是作为一名专业医生,他知道,治愈病人很难很难,医生的任务常常就是减轻症状。当如果二者都无法达到时,他的作用就是给病人以安慰。所以,我常常感觉到,德国的医生很能体恤人,给人以安慰。也许,他们在学校里都接受过这样的训练。

医学到今天,它的作用仍然是有限的。许多病因是怎么产生的,无法说清楚。特别神经方面的疾病,就是命运使然。有病人问院长,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院长说:没有。因为,一种疾病的形成,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很难说,是哪里做得不对。

记者又问院长,对他个人来说,是不是有哪一种疾病,是最可怕的。有的,那就是失语症。这是最可怕的疾病,病人说不出话来,也听不懂别人的话语。他好像就被这个世界抛弃了,隔绝了。

那么如何去对抗疾病呢?院长说,最好的良药是家人,是亲情,是朋友。一个人有没有家庭成员和要好的朋友,有很大的区别。院长表示,他会努力维持朋友圈和家人的关系。他认识许多人,在经历了20多年的婚姻之后,离婚了。这很遗憾。在人生的下半场,要重建这样厚重的关系,是很困难的。有长期的关系,有这样的人在身边,他同你有着同样的记忆,他可以常常同你一起回忆过往美好的时刻,特别是当自己的记忆在慢慢消失的时候,这是多么地重要。这样的损失,是新的关系或者护理机构无法补偿的。

到今年11月,院长大人将是66岁的老人了,他将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他有四个孩子,十个孙儿。他将当好爷爷和外公的角色。这是一个有着丰富色彩的生命,我们在这里衷心祝贺他,晚年的生活愉快,健康长寿。

长寿的七大秘诀- 纽约时报中文网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