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子君

中年男人,无意识的来到英国,想用自己生活在英国的眼睛审视正在面对的生活。或许有点片面,但只是自己的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个人资料
正文

我的往事:我所经历的77年、78年高考(下)

(2008-03-06 02:13:17) 下一个
78年春节后,我返回插队的地方,一边劳动,一边复习功课,准备参加78年的高考。

我们是知青集体点,开始的时候是大队派的当地农民为我们管理食堂伙食,但是因为当时的物质条件很差,所以伙食质量也不好。许多知青就提意见,不久大队就决定让知青自己管理伙食,专职的炊事员也选派两名知青担任。所以在下乡三个月以后,当时大队就决定由我来担任食堂管理员,这样就干了大约有不到半年时间。但是这个工作实际上是一个两面不讨好的角色,不久同样的原因,一些知青不满意伙食质量,于是就又换了另外的知青来管理。就这样不到两年时间,就换了大约四五次人,平均每人也就干上不到半年时间,甚至两三个月。食堂管理员成了换岗最频繁的工作,这个工作,大家常常不满意,管理员自己其实也很辛苦,受不了委屈,只好大家轮流干。

这一年回到知青点,大队又来找我,希望我重新出山,再次担任食堂管理员的工作。实际上那时大队已经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担当这个工作,考虑了一圈,还是认为我当时其实干得不错。同时也诱惑我,说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有时间复习功课。想想也是,不过我也借机提出了一些条件,那时我们的食堂管理员除了自己的工作以外,还要帮厨。为了有更多的复习时间,我提出不帮厨,只是管理伙食,当然还包括采购和磨面。在农村,粮食是小麦和玉米,食堂没有粮食了,需要提出小麦或者玉米,到附近的生产队磨坊把它们磨成面粉,每次磨面,需要很长时间,甚至一个通宵。队领导答应了我的要求,于是我又干上了食堂管理员的角色。当然这样一来,我就有了更多的学习时间,还是比较合算的。

于是那一段时间,我抓紧一切时间复习功课。经过77年的高考,社会上各种复习资料和书籍层出不穷,各省市77年高考试卷也汇编成册,还有的人翻出了文革前的高考卷子,更有些大学出了一些模拟试卷。当时能够弄到的资料统统来者不拒,看啊,背啊,演算各种习题,常常干到深更半夜。那时农村用电不正常,经常停电,备用的就是煤油灯,一晚上下来,第二天鼻孔都是黑糊糊的。那时候脑子也好像比较好使,我可以一边复习功课,一边听广播,音乐甚至新闻,两不误,神不神?后来不行了,毕业工作以后,我也尝试那样,根本不行,无法集中精力去做好主要的事情。

那个阶段,精力好像特别充沛,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在支撑着,那就是我要上大学,我要离开农村,我要回到城市去工作,去挣工资,而不是每天劳作只能够挣到几毛钱的工分。有一次到附近的镇上采购,走进小小的新华书店,发现有一套“高等数学”上下两册,犹豫了一会,我买下了这两本书。以后又抽出时间自学高等数学,到我高考以前,已经学了微积分的内容。

我复习的重点是数理化,语文我花费很少的时间。我觉得语文作为一种基础,是无法短期内突击的,需要靠平时的积累。我小时候喜欢看书,各种各样的书,可惜的是那时候能够看到的书真是太少了。最近有一个作家浩然去世了,可是你无法想像,我们这一代人有几个没有读过他的《艳阳天》、《金光大道》,不过我们年轻的时候,整个社会是一片文化沙漠啊,可读的书籍真是太少了。现在想想,真是感觉生错了年代。当然,有时候同学之间可以借到一些那时所谓的黄书、禁书,例如《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水浒》等等。中学时,我的语文成绩一直不错,作文也还可以,所以语文不用担心。政治需要背一些概念,所以关键的还是数理化。我当时的经验就是大量做习题,也没有人可以辅导,全凭自己理解消化。

时间过的很快,78年的高考改成全国统一考试,统一试卷,统一时间。时间定为7月上旬的三天。这一年高考又规定,如果报考重点大学,必须参加英语考试,不参加英语考试的,没有资格报考重点大学。在中学,70年代初期,也算学了一点英语,但是回想起来也就是点政治术语,记得最牢的句子就是“Long live Chairman Mao!”。也还记得一些简单的词汇,语法是根本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是为了报考重点大学,还是得报考参加英语考试。

报名的时间到了,我在重点大学第一志愿添上了西安交通大学,好像是工业自动化专业;第二志愿填写西北大学,数学专业;后面有一个北京、一个上海,最后一个思来想去,不知添什么好,一时心血来潮,想到了毛主席他老人家,于是就填写了湖南大学,连专业也没有填写。当时觉得只是好玩,完成一种任务。那时候说实在的,根本不太懂什么专业之类,也没有真正的理想去做什么,当时的心愿就是可以离开农村,可以有一个工作职业。

78年的高考时间到了,这次考场是在县城里面的一所中学。连着考了三天,试题的难度比77年要大的多。就我而言,感觉还不错,特别是数学,题目基本都做了,其中一道求极限的题目,我用的是高等数学的微分原理求解的,比初等数学解答方便简洁的多。英语是连蒙带猜考的,遗憾的是物理考试却没有做的很理想,其中一道20分的大题,已经作对了,但是怀疑做的不对,又改错了。出来后核对正确答案,真是后悔不已。一个月后,高考成绩公布了,我的总成绩是386分,在我们公社超过分数线的十几个考生当中名列前茅。当时陕西的初录线是350分,重点录取线是380分。我的数学成绩86分,在当年的数学成绩里面算是高分,当年的数学试题难度是比较大的。但是物理只考了46分,英语也只有区区8分,但是英语的分数却保证了我可以有上重点大学的资格。

不久又参加了高考体检,很快,大约是8月初,我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那一刻真是欣喜若狂,终于如愿以偿了。美中不足的是,我没有得到西安交大或者西北大学的录取,却被遥远的湖南大学录取了。

我是我们知青点第一个离开农村的的,也是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离开的。回想起来,那一刻真是我一生之中最为难以忘怀的时刻。这就是我难忘的1977年和1978年。

仅以此文纪念中国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

 * 2003年春天,在我前往英国之前,我和两位知青插友,终身好友,回了一趟我们插队的地方。知青点,当年的科研站已经变成一片废墟,空旷的土地上现在是一个预制板乡村企业。我们当年种植在路旁的树苗,现在已经成为大树了,有的还保留着。看望了当年的几个与我们知青一起生活的农民大叔,他们依然住在当年自己的院落,25年已经过去了,竟然没有一点变化。不过村落里也有一些人家盖起了二层小楼,一看日子就是很红火的样子。

** 1978年的高考,对于我们家庭而言也是有着非常意义。那时我的二姐也在农村插队,也是在那一年,高考后被医学院录取,现在是一名正高职大夫。我的父亲没有上过大学,但是我有两个叔父都在60年代初期上了大学,种种原因,他们的家庭和孩子都在农村老家生活。78年我和二姐考上大学,极大的激励了叔父家的孩子还有我的妹妹们,在此后几年当中,我的4个堂弟和两个妹妹,也都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上了大学。对于我们这些家庭出身不好的孩子而言,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堂弟们,放在文革期间的政治环境,简直不可想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