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子君

中年男人,无意识的来到英国,想用自己生活在英国的眼睛审视正在面对的生活。或许有点片面,但只是自己的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个人资料
正文

月饼的记忆

(2012-09-29 04:09:57) 下一个

一年一度,又见中秋,花好月圆下的吴刚之夜,异国他乡中的千里婵娟。一块月饼,却不免引起人的思绪万千和对过去岁月的依稀记忆。

小时后总是盼着过年和各种节日,因为这意味着可以穿上新衣服,可以吃上各种好吃的东西。那时的八月十五,妈妈总会提前买上些月饼以及水果之类,记忆中那时的月饼7分钱一块,还要粮票。里面的馅也就是糖和青红丝之类的,但是还是觉得很好吃。记得有一年可能是忙的缘故,已经是八月十五那天了,家里还没有买月饼,心里就一直的在期盼,晚上妈妈回来了,拿回来的是白皮点心,水晶饼。原来各个食品店的月饼都卖完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有时候连简单的月饼都难能可贵啊。

粉碎四人帮后,从插队的地方考上大学,从西北来到南方的鱼米之乡,方才知道南方的生活水准是大大高于北方的。第一次离开家乡过中秋,自己买块月饼犒劳一下自己还是应该的,可是到了食品店一看,一块月饼要两角五分,而且有不同的馅儿,甚至还有肉馅的,彻底颠覆自幼的月饼概念。当然同时感叹这里的月饼怎么这么贵啊。下下狠心,买了一块,记得是五仁的,吃了以后才感觉这种月饼的好吃,感叹一下原来月饼还可以这样吃。

参加工作,改革后的国家经济发展,物价也随之高涨,每年八月十五的月饼也就水涨船高。八十年代中期,有一年谈了一个女朋友,恰逢八月十五前往做客。要买礼物,除了其它的,一盒月饼总是少不了的,记得当时买了一盒铁盒装的月饼,十几块钱呢,还真是有点心疼的感觉。

进入九十年代,南方的食品推广到了内地,那年妹妹从深圳回来,带回来了一盒香港月饼。那一吃才感觉到了月饼的不一样,双黄的,莲蓉的,小南蛮对于吃还真是很讲究的。

再到后来,中秋节过的越来越隆重了,亲友间的礼尚往来可以理解,但是相互送月饼成为社会的一种怪异现象,成为人们社会交往中间的润滑剂。而月饼的价格也是越来越贵,包装越来越精美,有的月饼还与酒和其它贵重物品包装在一起,成为请客送礼、求人办事的敲门砖。说穿了,也是给腐败成就一番伟业。就连我当时每年也能收到不少别人送的月饼,月饼多了,就趁着节前再送给别人,否则十五一过,也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而现如今,在地球的另一面,品尝早已司空见惯的月饼,在传说中的外国月亮下面,过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能体会到的中秋之节,此时此刻方能感受到对亲人想念的千般思绪,才会感受到“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团圆心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