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为什么更相信《华尔街日报》

(2021-04-19 15:57:26) 下一个

雅美博主写了篇很感人的博文,主要是从《纽约时报》搬了一段匈牙利移民科学家kariko的故事。kariko女士显然是疫苗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能有人传播到中文世界,功莫大也。我去年在《华尔街日报》第一次读到kariko女士的事迹,就很感动。kariko女士的人生坎坷其实很多华人移民科学家也都经历过,有些像北大毕业的数学家张义唐。当时就想传播一下,不过博客未开,未能付诸行动。

 

把《纽约时报》原文找来读了,觉得文章写得确实感人。但隐约觉得哪里跟以前《华尔街日报》报道有一点不同。于是又把《华尔街日报》去年11月17日的那篇找来,重读了一遍。比较一下两者的文风。

 

两者的区别从者两篇报道同一件事的文章就可以看出,差别远不至是《华尔街日报》早了半年。

《华尔街日报》里,kariko女士就是这个技术的原创和主创, 70年代在铁幕后的匈牙利开始这项研究。 kariko女士后来来美国后,别的合作者和出资人都是加入和离开这个技术路线,美国没有任何人,是她的学术导师。

《纽约时报》把一个很清晰的技术发展传承线路大而化之搞得模糊起来。

第一次读《华尔街日报》报道,有印象的一点是,奥匈帝国以后的科学传统在匈牙利尚有传承。我当时在研究L-System,(1968年,匈牙利植物学家Lindenmayer用一句话提出了一个包括所有植物生长形态的系统)本来就有点印象的苗头,报道更强化了这个印象。

读了《纽约时报》报道,完全没有这个印象。

刻意以《华尔街日报》的印象找回《纽约时报》,终于找到问题的根源。当然《纽约时报》作家文字功夫是很棒的,文章也绝不会骗人。对《纽约时报》的记者来说,这么一个重要的技术源于铁幕之后的匈牙利,大概觉得有些政治不正确吧。所以有些用词就往模糊的路子去。比如kariko女士来美国的身份就被说成‘学生’(post doctor student)这就像说《Tesla从奥匈帝国来美国爱迪生实验室见习工程师,开始了他在美国的发明家生涯》。比较一下,《Tesla在奥匈帝国开始他的天才探索,来到美国爱迪生实验室继续他的发明家生涯》。两种说法都没毛病,不过对一个想去东欧找机会的基金经理来说,《纽约时报》的信息明显不够清晰。

 

《华尔街日报》是商务媒体,主要特点是准确,清晰,真实。即使不是政治正确的东西也要通过某个角度报道出来,不能遗漏和模糊。对很多读者来说,信息是要用来挣钱的,记者的意见和政治倾向可以有,但与报道的事实要明显区分,清晰可辩。《纽约时报》我当然也很喜欢读,周日得半日闲,一杯清茶在手读周日版成了生活的仪式,很惬意。如果是要从报纸中找信息而不是娱乐,《纽约时报》就不是上选,因为记者对意见和事实不作可以区分,从文章里找事实会很累。

 

雅美博主在上一波对中国疫苗的差评当中,对中国疫苗一哥高福的兽医出身颇有微词,拿来当中国疫苗无效的证明。作为一个博文读者,觉得跟他的免疫专家人设不大符合,评论里提了几句:

/*

雅美博主似乎对高层管理人士的学历有特殊的偏好。高福的兽医博士在免疫学方面算是正统得不能再正统的学历了吧。免疫学自牛痘以降,动物免疫算是整个body of knowledge里骨架支撑性质的一大块。现在美国的疫苗一哥辉瑞CEO就是兽医博士,在辉瑞也是动物免疫一支上来,直至登上辉瑞总公司大位。你这套对学历的看法不会在你工作的圈子讲吧?你会得罪一堆人而不自知。

*/

如果雅美博主日常读得是《华尔街日报》而不是《纽约时报》他的看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华尔街日报》有一段讲kariko女士在匈牙利作研究时,经常需要自己跑屠宰场,从牛脑中提取一种生物材料。这个经历大概共产国家的科学家都会共情吧。兽医出身的高峰应当也干过同样的粗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