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下乡篇 (九) 再见了,红土地

(2021-03-11 19:30:59) 下一个

再见了,红土地

从文化大革命开始的1966年到1972年,中国的所有大学都停摆了,没有招过一个大学生。我呢则是少年不知愁滋味,没有想过要读书。直到1972年秋开始招收工农民大学生,邻队的一个高干子弟被招到上海科大去读书了,我的梦好象突然醒了,突然变得非常非常想读书了。我是68届初中生,只读过一年初中,所以要补许多课。那年冬天回上海,我和67届初中毕业的姐姐及几个同龄的邻居一起去上海福州路旧书店买了一整套文革前的初高中数理化教科书,开始自学,决定参加高考。那时我已经20岁了,长大了理解力也较强了,所以那些课本没多久就学完了。

可是好景不长,1973年回到乡下,出了个白卷英雄张铁生,高考招生的事被他搅混了,我们学得越多越没用。我只得在江西农村继续努力干,巴望有一天能被推荐上大学。那时我们队里只剩下了我一人,其他四人都病退回沪或另找门路走了。我为了大学梦,还在那里一个人继续坚持。好在邻队和公社里、县里都有同来的上海知青和我的好朋友,村民又待我很好,所以我也不寂寞。一直等到1975年,我总算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了。那年秋我录取了江西省机械工业学校的无线电专业,虽然不是大学是中专,不在上海在南昌,但我也很知足了,因为圆了我的读书梦,而且无线电专业又是我喜欢的专业。

虽然那时“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扎根农村一辈子”的口号滿天飞,但我从来没觉得会在农村待一辈子,所以我没有不少下乡知青的悲观情绪,而是高高兴兴地过一天算一天,把日子过得津津有味。或许是我离开上海前已经在家闲置了一年,思想有准备,所以离开上海去江西时是乐意的。以至于我姐姐现在还在说,那时去江西,你一点也不象是去插队落户,而是象现代人要出去旅游了。

最后提一提我们人手一根的木头扁担,那是刚去时老班长帮我们买的,质量很好,用来挑柴、挑水、挑稻谷、挑肥料、挑瓜果,是我们重要的劳动工具。秋收时,每天傍晚一排妇女头顶草帽,肩挑装满稻谷的箩筐,从田埂上归来,扁担晃晃悠悠,就象是在走舞步。记得有一次,我身穿红衣服,头戴黄草帽,挑着一担稻谷往回走,前面是炊烟袅袅的村庄,路边是山坡、稻田、菜地,走在我后面的男知青欣赏着这一美景,他对我说:“你在景中很美”。回上海时,有的知青带回了自己的竹椅,有的知青带回了自己的竹床,我则带回了那根朝夕相处的扁担。

离开江西农村已有四十五年了,乡下生活的点点滴滴一直留在记忆中。乡下生活,有苦有乐,点点滴滴,难以忘怀。我和那片红土地有深深的感情。

(写于2020年10月)

(网络照片)漫山遍野的映山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canto201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淮二学子' 的评论 : 谢谢阅读!你怎么知道我会有“求学篇”呢?
淮二学子 回复 悄悄话 等着看您的“求学篇”了,谢谢!
canto201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格利' 的评论 : 谢谢阅读!有很多人是“往事不堪回首”,我的经历是还可以回首回首。
canto201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林向田' 的评论 : 每个人的命运不同,我觉得我去江西金溪福气还算好。看了“回首黄土地”才知道他们那里有那么苦,老是吃不饱饭。也是去年才知道,邻居在吉林插队也经常吃不饱饭。他们的高粱土豆带回上海给我们吃过,高粱米煮饭有点象上海籼米饭,稍差些,但不难吃。以前一直以为北方没有白米吃,蔬菜水果比南方少些,没想到他们也会吃不饱饭。还有江浙的乡下虽是鱼米之乡,但双抢的艰苦也是不堪回首。最惨的是我同学跟他哥哥去江西赣州插队,那里是深山老林,看医生要翻九座山,从山上看山下人只有火柴杆大小,以前还有麻疯病,我同学哥哥生病来不及医治,两个人一起去的,只回来了一个人……
canto201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百万庄大侠' 的评论 : 映山红是春季开花,一年只开一次。那年我们是四月份去江西的,漫山遍野开遍了,很美。浙江和上海乡下没有见过。它喜欢酸性的土壤,江西红土是酸性的,所以长得很好。它其实就是红色的杜鹃花,英语名为azalea,这里Home Depot 有卖,颜色白、大红、粉红、紫红等等很多,但在江西乡下,我只见过图中那种红的。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农村插队对于我来说虽不至于是一场人间炼狱,但也经历了许多,也曾徬徨在人生的十字路囗……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在农村呆了五年也很不容易。你的下乡插队回忆读起来轻松愉快,结果也不算差。

我下乡的农村都是用竹扁担。
百万庄大侠 回复 悄悄话 映山红在江南是四季常开,还是只在春暖花开的时候盛开?它在江南各省都有吗?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花,只从歌曲中得知,它的名气很大!
canto201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家宴' 的评论 : 问好同是知青的你!非常理解你的感受。我小时候比较喜欢玩,一直爬上爬下不知劳累。下乡时身体还可以,挑担除了走八里路到公社送公粮觉得很累以外,其他都能忍受。但其实也是有后遗症的,后来腰会痠痛,有很多年,都是那时留下的。那时年纪轻,在乡下劳动好,想留下个好印象。
家宴 回复 悄悄话 挑担悠悠在田埂上,描写的那个美。只可惜我当知青时的感受,完全是为生命而挣扎。干一天活,累的两腿都抬不动了,肚子空空,还得挣扎着挑上快把我压扒了的重担一步一步艰难迈步回我那半边茅草房。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来还心里流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