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下乡篇 (一)“世外桃源”

(2021-02-27 22:14:30) 下一个

 “世外桃源

1970年至1975年我在江西省金溪县石门公社插队落户。从上海来到乡下,就象进了“世外桃源”。乡下的生活艰苦,但也很值得回味。

金溪县在抚州地区,离鹰潭较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很好。刚去的第一天我就被路上的风景吸引了。那里的山是红的,土壤瓦红瓦红,山坡上开满了映山红,漫山遍野美极了。我很好奇那些花是野生的还是种植的?问了当地人才知道都是野生的。第二天我就忍不住一个人爬上山坡去采映山红了。多年后才知道,山上的映山红就是红色的杜鹃花。

我们一个集体户五个上海知青,住在古老的徽派民居里,和村民住的是一样的房子。房子的围墙是砖砌的,瓦顶,进大门两边是廂房,中间是厅。厅里周围全是木结构,窗上墙上还有些雕花。大厅分三层,层和层之间由约二米宽的石头垒地,后一层比前一层高约一个台阶。石头地上有深宽各约一尺的沟。厅中间每层之间的屋顶上留有露天空隙。下雨天雨水从屋顶的露天落到石头流入沟里,我们倒水漱口也流入沟里。厅的其他地方都是泥地。厅的右侧二三层之间有一条通道连到另一栋房子,那房子也和我们的一样结构。厅的左侧有一通道通到我们的灶间。

我们的房子左右共有六廂房,除了我们三个女生二个男生外,还住了另外三家人家那些木结构的房子挺高的,廂房上面有搁楼,人可以爬上去,里面可以儲物。廂房下面是泥地里面很暗我们住的房间原来只有一个狹窄的雕花的窗透光,因为我们的到来,又开了一个窗可以撑起来。二扇窗一年四季都开着。

他们给我们三个女生准备的是一张边上有围栏上面有顶的大床和一张单人床。不记得第一晚我们是三个人一起挤大床还是二个人,只记得那一晚睡到半夜拴住的门被撞得震天响。我们吓得躲在帐子里一动也不敢动,过了很久响声才离去。第二天起来告诉老乡,他们说可能是狗撞的门。那一天晚上,我们担心了整夜。除了门被撞,那一晚我们还饱受虫咬之苦。第二天一早起来,身上痒得忍无可忍,全身满是红色的包疹。把他们垫在床上的席子拿出来在厅里地上顿一顿,地上爬满了臭虫,看了头皮发麻,我们再也受不了那张床了。

我们的生产队指派了一个有经验的老农民负责管我们知识青年,我们叫他老班长。他知道后当天就带着几个队员去其他公社帮我们每人买回了一张竹床,一把小竹椅。新的竹床竹椅清香凉爽,我再把从上海带去的大木箱架好当桌子,总算安顿下来了。乡下没有电,老乡给了我们煤油灯。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学着老乡的样子,在小瓶子里放一根绳子,瓶里倒满煤油,做简易煤油灯,每人一个,晚上走到哪里拿到哪里。屋里除了这些家具还有一个洗澡的木盆和一个木头马桶。马桶比上海的老式马桶大很多,使用几天才抬岀去倒一次。门口的厅里有一张方桌和一个木头架子,木架子上下二层,平摆着我们从上海带去的三个脸盆和三个脚盆。我们把毛巾挂在窗户下,用打来井水在那里洗脸。桌子上可放热水瓶等物件。

我们的吃饭桌子放在厅堂的最后一层中间,男生住的房间外。厅堂的其他右侧分别放有另三家的吃饭桌。家家都在厅里吃饭,厅堂是大家的主要活动场所。

房子左侧我们的灶间里面砌有一灶头,还有一个水缸。一口大铁锅架在灶头上,下面烧柴火。因为小山坡上大树不多,村民烧茅草,下乡知识青年受照顾,可以砍较大的松树烧木柴。另外他们还帮我们买了二个小炉子,那种小炉子可以烧炭,也可以烧木柴。二个又大又重圆球样的铁锅架在小炉子上,我们用来烧水烧饭。后来我们散养的猪也躺在灶头边取暖睡觉。

我们的村子风景宜人。村前有几个小池塘,村后古木参天。紧挨着我们住房的山坡上有几棵几人合抱的参天大樟树和一些不知名的巨大古木,很好看。村里有一口井,井旁有泉水在地上缓缓流过。人们在井里打水喝,池塘里洗菜、洗衣、洗粪桶。村里是青砖灰瓦的房子,村外是瓦红的小山坡以及嵌在山坡之间的层层梯田,另有村民的菜地点缀其中。从远处看小山村就象一幅美丽的画。傍晚时分小村里炊烟袅袅,更为画面增添了一分色彩。

砍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有一把斧头,村民用它砍树,三下二下就砍倒了。我们学着,先在一侧砍一个口,再左砍砍右砍砍,后来居然也能砍倒二三十厘米粗的树了。砍倒的树还要砍断至三十厘米左右,大的还要劈开,才能放在柴担上担回去。虽然能砍了,但我们还是觉得用斧头砍树太累,于是问队里借了个大锯子,用锯子锯。那锯子宽约十多厘米,长约二米。我们扛着它上山,在山上二个人坐在地上拉锯,倒也挺好玩。拉锯前要在树的一侧先砍一口子树才会倒。树倒地后,我们坐在地上继续拉锯,锯成一段一段才能担回家。锯树比砍树轻松多了,我们有时带些吃的东西上山,边锯边吃边看看周围风景,也挺浪漫的。有一次,砍柴的路上下雨了,我们躲在一小桥边,一个男生不知是鞋掉水里了还是什么,附身去捡鞋,他那弯腰折腾的样子到现在还留在我的脑海里。还有一次我们砍柴晚了,天黑了还没有回家,结果村民们在妇女队长的带领下举着火把来找我们了。一群村民一排火把,闪闪烁烁,在漆黑的夜里朝我们砍柴的方向走来,这场景看上去就象一幅画,令人感动。

(网络照片)很象我们厅的第三层,及二三层间的石头台阶。中间我们的吃饭桌,左边男生住的,左边门通我们厨房。右边是邻居的吃饭桌和房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canto201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林向田’的评论:谢谢阅读。这样的房子在安徽、江西乡下应该有不少,我们村里全是这样的房子。当时并不知道是徽派民居,现在才知道的。很可惜,插姐十多年前回乡下时,看到这一片房子已被废弃了,村民都搬到一片新造的房子里去了。
见link网上能看到很多徽派民居,但我们村里都是一层楼的。
徽派民居 - Google Search
徽派民居内部 - Google Search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古老的徽派民居,房子的围墙是砖砌的,瓦顶,进大门两边是廂房,中间是厅。” -这样的房子在农村是很少见的。

波士顿市郊的中国徽式古民居荫余堂就很象这样的房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