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似乎一直都是一个传奇的存在,哪里曾有像屈原一样的大诗人,也有像项羽一样的霸王。
还有像芈月一样的女人,为秦国的天下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
在这样的一片土地上,楚辞也有着别样的韵味。
也许很多人听到《楚辞》,会有模糊的感觉,其实我们在上学期间便接触到《楚辞》了,因为屈原所创作的《离骚》为代表的诗歌,便是中国文学史早期先秦时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辞》的核心。
在《楚辞十讲》中,作者徐志啸这样介绍楚辞: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崛起于战国时代,具有浓郁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诗歌,它承继了《诗经》余绪,融合了先秦时代南方楚地文化特色,独创一体,别具一格,以其浪漫奇谲之形态,在中国诗歌史上闪耀着不巧的光辉,泽被了后世百代诗坛和文坛。”
那么《楚辞》的美有哪些呢?
身为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比较文学、古代文学双专业博士生导师的徐志啸介绍了楚辞的三种美:
1、自然美
《楚辞十讲》中说:
“屈原时代,文学家们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尚未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即并非为摹山水而状山水,而只是将山水作为作品中的一种‘媒介’,一种陪衬或辅助手段,以通过‘比兴’,达到抒情感怀的目的。”
比如同样写花花草草,作者像体现出修养美德的时候,便会写道“芳菲菲其弥章”;但要体现作者上下求索的精神,便会来一句“何所独无芳草兮”。
好像对芳草说,你何必还留在这园子里?哪里还不能施展你的才华了?
当然,也有很多单纯描画山水的语句,这些句子没有多余的情感,只是为了单纯地表达美感。
比如《九歌》中便有这样一句:“袅袅兮秋风,洞庭兮木叶下。”
两句词,便把季节、环境、秋风落叶的氛围写了出来。
很多《楚辞》中,几乎通篇都写山水景物,有的是为了把读者带到景色中,去感受自然的美,有的则是表达自己的复杂的情感。
2、悲剧美
说到《楚辞》中的悲剧美,就不得不说屈原了。
他一生的经历和遭遇,可以说是悲剧的代表了。而他所做的《离骚》,更是无处不体现悲剧。
就如《楚辞十讲》中所言:
“屈原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悲剧之父‘——不仅由于其自身的遭遇,更由于其杰出的、无与伦比的创作。”
其实屈原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他可以走出楚国,去施展他的才华,但屈原并没有这样做,他宁可用自己的生命来告诫君主,让君主醒悟过来。
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屈原和项羽真的很相似,虽然都有生的机会,但宁可用“死”来表明自己的精神所在。
也正因为此,屈原才能成为屈原,项羽才能成为项羽。
也正因为此,后人才得以“欣赏到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剧美”。
3、形式美
《楚辞》的形式美,是古往今来诸多名家所认同的,如“其文辞雅丽,为辞赋之宗”、“英辞润金石”、“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
《楚辞》不管是在接受上,还是在语言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
和之前的诗歌比,《楚辞》的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变:“篇幅宏大,句式参差,结构复杂,形式多变。”
其中篇幅宏大,可以说是大家都深有体会了,总之是很难背诵全文的了。
同现在的小说相比,篇幅大,自然便是内容多,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在表达方式上也多变一些。
句式的长短不一,也给作者更多创作空间,读者读起来也更显得自在随意。
这都是之前的诗歌所不具有的。
但它又取之前诗歌之所长,比如很多从《诗经》中演化出来的词语,便又沿用到了楚辞中。比如《郑风.出其东门》中云:“有女如云。”《九歌.湘夫人》便言:“灵之来兮如云。”
《秦风.车序》中曰:“有车辚辚。”《九歌.大司命》中便讲:“乘龙兮箕之。”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楚辞》亦是《诗经》的延伸和变迁。
这样的《楚辞》,真的很令人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