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三国人物韩遂的认识,就是西凉军阀,马腾韩遂联盟的老二,后来变成马超韩遂联盟的老二。最后被曹操反间计击败,投降曹操。其实真实的韩遂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而是三国乱世的真正开创者。一个变困境为机遇的奇才。一。诸侯的生涯从叛军的人质开始。中平元年(184年),也就是黄巾起义爆发的那一年。羌人北宫伯玉带领羌人反叛了,将时任凉州督军从事的[
阅读全文]
大家知道的张鲁,就是三国演义上的小诸侯,相信谗言,留不下马超,干不过曹操,最后投降,结束了他没有多少功绩的诸侯生涯。
但是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他其实才是人生赢家,他最大的长处,就是懂得借势和利用现有政权,同时懂得审时度势。
我在博客“三国神仙流派”里面提到,张鲁其实是一个“邪教头目”。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123/20[
阅读全文]
大家对三国时代的理解,大多数是来源于三国演义。
谋略,战争,英雄,是三国故事的主题。
但是,今天我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三国时代,那就是民间信仰:神仙。
在历史上,三国时代和后面的两晋南北朝,是中国神仙理论形成和完善的年代。
总结一下,主要有几大派别:
第一派,是天师道。就是道教的张天师这一个系列。
这一系列,是开始于张道陵,[
阅读全文]
读多了历史,我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历史人物会做出他们当时的选择。如果把同样的场景,放在今天,放在国外,放在不同的国家,你会作出怎么样的选择?就好比赤壁之战这个历史,大家都熟悉。大家熟悉的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站在孙刘集团的观点。但是如果站在曹操的境内的居民,亲曹势力,他们如何评价这场战争?因为孙权刘备的个人野心,破坏祖国统[
阅读全文]
桃花漫说武陵源,误杀刘郎不得仙。争似莲花峰下客,栽成红杏上青天。这首诗,说的就是三国神医董奉成仙的故事。张仲景,华佗、董奉齐名,并称“三国三神医”张仲景,华佗大家都知道,但是这个董奉,估计大家不知道。但是,大家肯定知道一个名称:杏林高手如果给医生送锦旗,很多也是这个称呼。这个杏林代表医生,就是董奉的传奇。张仲景,华佗,都是士人[
阅读全文]
在曹操进行官渡之战的时候,刘备提出突袭许都,刘表不同意,失去了机会。其实,刘表不同意,除了他的底盘,士大夫门阀因为自身不支持军事冒险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荆州南部的长沙太守张羡,和曹操勾结,联合荆州南部的零陵,桂阳,三郡在这个时候齐反。刘表自顾不暇。
在东汉末年有三个神医,一个是华佗,还有一个就是张仲景。然而,他还有一个可能的名字[
阅读全文]
在三国历史上,刘表的评价并不高,郭嘉的评价:“刘表,就是只会讲,不会做的废物。”贾诩的评价:“刘表,就是个太平时代做高官的水平;抓不住机会,不敢冒险,成不了大事。”曹操的评价:“我攻吕布,他不趁机来抄我后路,我打官渡之役,他不救袁绍,这是个只知道守成,没有夺取天下雄心的家伙,最后再来对付他就对了。”他们的评价都正确[
阅读全文]
上回说到,董卓火烧洛阳,撤退到长安,并且采用了玉玺离间计,让孙坚和袁绍互相攻击,在军事上避开了十八路诸侯的讨伐得到喘息。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123/202508/8597.html但同时火烧洛阳,也摧毁了旧有的经济体系。在残破的长安,董卓面对庞大的军队开销,中央官员的工资,重建都城的巨大需求,董卓发现“枪杆子”虽然带来了政权,却无法直接解决他所面临[
阅读全文]
大家都看三国演义,以为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就是大家带兵聚集在一起,杀向洛阳。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袁绍等人发出讨伐董卓的檄文后,军队是聚集在三个地方。主力是在酸枣大营,曹操刘岱乔瑁等人是在这里。而袁绍,根本就不在大营,而是在河内太守王匡的地盘。袁术和孙坚就在南边靠近荆州的鲁阳。一开始我也没看懂,为啥是这么一个布置?大部分诸侯所在的[
阅读全文]
孙坚在打败董卓,进入洛阳后,在宫殿的水井里面发现传国玉玺。于是孙坚把玉玺偷偷留下。但是这件事情,被袁绍得知,袁绍怀疑孙坚要成为董卓第二。于是袁绍派大将周昂取代孙坚,做了豫州刺史,夺取了孙坚的根据地。免得他坐大。孙坚和袁术于是出兵想夺回豫州,和联手曹操的袁绍打成一团。再没有心思去收拾迁都长安的董卓。十八路联军正式瓦解。孙坚发现玉玺这[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