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治国与治家

(2021-02-28 14:22:59) 下一个

治国与治家

文/飞鸿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是成都武侯祠的一幅名联,为清代赵藩所撰写。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治国与治家是有相似之处的。一方面是指顺势而为,一方面是指宽严适度。顺势应运,则宽严皆利,逆势背运,则宽严皆误。

 

        以战国时期为例,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实行苛政严法,举国上下法度严厉,而且实行连坐制,一家犯法十家连坐,造成的结果是全国号令严谨上下一心,效率很。而且以军功封赏,军士奋力效命。秦国因此而日益强大,横扫六国如摧枯拉朽。秦灭六国后,秦始皇不知变通,不懂战乱之后国家和人民需要休生养息的道理,他继续实行苛政严法,大力修建长城,宫殿,皇陵等大型超大型工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结果民生没有得到改善,造成民怨沸腾,人心思乱。在他死后陈涉吴广趁机揭竿而起,结果顿时天下响应,秦王朝仅维持十多年就在风雨飘摇中崩溃了。战国七雄时,严苛法律使秦国强大,但统一之后同样的严苛法律则使秦朝灭亡。孔子说“苛政猛于虎”,苛政既可使秦国强大如虎,也可逼百姓造反成虎。

 

        刘邦在楚汉战争获胜以后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以宽松的治理使汉王朝初期经过战乱后的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汉高祖后的文帝和景帝都延续这一国策,使汉朝呈现“文景之治”。但法度松弛又使藩王崛起野心膨胀,认为中央朝廷软弱可欺,最终酿成七王之乱,结果是烽烟再起生灵涂炭。

 

         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严厉管教既可造就人才也可逼出逆子,因为缺乏家庭的温暖。过度纵容则可使子女自由自在也可养成子女无法无天,因为子女无规矩可循。严而不失慈爱,宽而不失引导,是好的父母所为。使人心悦诚服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这就是诸葛亮“七擒孟获”以“攻心为上”的道理。赵藩的攻心联上联对诸葛亮肯定,下联则反思诸葛亮的失误,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所以治国治家不能简单以宽严论好坏,而要顺势应运而为之。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既要讲究顺势,也要讲究适度。前者是策略,后者是技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