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街亭之战与孟良崮之战

(2021-02-11 17:30:55) 下一个

街亭之战与孟良崮之战

文/飞鸿

 

       

        三国时蜀汉参军马谡奉命守街亭要道,其实他和诸葛亮本人战前都没未曾料到曹魏司马懿(历史上其实是张郃)会亲率主力大军袭夺街亭,所以才有马谡签下生死军令状,诸葛亮同意让他一试的情况。因为在无险可守的街亭要顶住司马懿率领的曹魏大军,如果兵力太少即使按诸葛亮的预设方案在路口下寨也根本不可能成功守住街亭。于是马谡自作主张屯兵于土山绝地,打算仿效项羽的破釜沉舟和韩信的背水列阵,期望蜀军“置于死地而后生”。谁知人算不如天算,蜀军出击时机太晚,由于被魏军断绝水道,斗志已丧,没有了以死相拼的决心和勇气,导致最后惨败而丢失街亭。马谡也因此赔上了性命被诸葛亮挥泪斩首。

 

        从蜀魏双方街亭之战的战前调兵布局来看,司马懿显然胜过诸葛亮一筹:与诸葛亮仅派马谡及少数人马驻守街亭扼守要冲相比,司马懿能亲率主力大军袭夺街亭,可见司马懿比诸葛亮更重视街亭的战略价值。纵观后来整个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蜀魏交战情况,司马懿以静制动,指挥若定而且临危不乱,多数时候能料敌于诸葛亮之先,军事才能实际上高于诸葛亮。最后在曹魏没有重大损失情况下使劳而无功的诸葛亮累死五丈原。诸葛亮平生太过谨慎不肯冒险,几次失去出奇制胜的良机。其中最为可惜的是轻易放弃魏延提出的从子午谷出奇兵袭长安的建议。其实这个计谋比后来邓艾偷渡阴平灭蜀的胜算更大。只是由于《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尊刘抑曹倾向而神话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在《三国演义》中描写诸葛亮时时处处神机妙算,但实际上次次都并无重大战略收获。

 

         诸葛亮的街亭之失很类似袁绍的乌巢之失:街亭是蜀军巩固陇西先期取胜,阻挡曹魏援军的要冲,乌巢是袁军粮仓。诸葛亮派纸上谈兵的参军马谡率少数兵力守街亭,袁绍派嗜酒大将淳于琼率少数兵力守粮仓,显然都是对己方战略要点重视不够,失一要点而全局崩溃,犯的都是同样的致命错误。曹操率主力夜袭乌巢烧毁袁军军粮;司马懿率主力袭夺街亭救援陇西,都是三国时期军事战略高手的上乘绝妙致胜之笔。

 

         类似马谡街亭之战的战例是国共内战时期张灵甫的孟良崮之战。所不同的是,马谡是没有实战经验的参军,而张灵甫曾是身经百战的抗日名将。张灵甫最初的设想与马谡相近,他将整编74师三万人马拉上孟良崮,本想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形地理优势吸住共军华野主力来包围孟良崮,然后再让附近其余国军对华野实施反包围而进行内外夹击加以围歼。谁知国军高层指挥无方,加上周围其它国军贪生怕死驰援不力,演变成了74师在孟良崮孤军奋战应对共军数个纵队的围攻,作战双方都浴血奋战,顽强拼杀付出重大代价,最后74师寡不敌众被粟裕指挥的华野全歼。张灵甫虽勇但驰援的其它国军却多是只顾自保的鼠辈,偏偏张灵甫的对手又是共军能征惯战的骁将粟裕,孟良崮又是用兵绝地,所以张灵甫及74师难逃全军覆没的下场。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势均力敌的交战双方往往胜负就在瞬间逆转。将领审时度势的指挥,军队顽强拼杀的勇气,以及机遇运气对于最后的胜负结局都是极为重要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