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夫话吧

谈医疗、谈养生、谈人文、谈人生 – 听赵大夫怎么说
个人资料
赵大夫话吧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再议崇祯,其与杨广相比如何?

(2023-10-25 06:54:38) 下一个

近日由于明史学家陈梧桐的著作《崇祯:勤政的亡国君》,被指印刷有问题被停售,在新华书店等多个大型购书网站,以及淘宝天猫等购书平台,已无法找到有关书籍。陈梧桐的另一本有关崇祯帝的著作《崇祯传》也疑被下架。

在北京生活或旅游过的朋友,对景山公园本来就很熟悉,现在的那颗歪脖树虽是假的,但还是那么引人关注。本来就离人们不远的崇祯帝,这一次反倒又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

 

关于崇祯与明末的问题,本人已写过几个帖子。今天想谈论一个新的话题,那就是,崇祯与杨广比如何?换做崇祯,大隋王朝会不会灭亡?

 

关于杨广,其乃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但也是中国历史地位最重要的君主之一,是谈及隋唐盛世时永远绕不过去的名字。

 

综合各种资料,杨广的主要历史功绩有以下内容:

 

1.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中国的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直接催生了不论门第、以考试产生的“士大夫”阶层。即使是在科举制度被废100多年后,其影响犹在,目前的高考及公务员考试制度就有科举制的影子。

2.开凿南北大运河。隋炀帝开凿南北大运河与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一样,是名垂千古的伟大工程。

3.登基前完成祖国统一。杨广年仅二十岁就挂帅统领五十万大军攻打南朝的陈国,并一举灭掉,时隔近三百年后再度统一中国。

 

4.开疆拓土及畅通丝绸之路。杨广亲自或派人出征吐蕃、吐谷浑、高昌、薛延陀、南诏、进击林邑(今越南北部)、琉求(台湾)等地。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进而打通了丝绸之路。

 

5.营建东都、迁都洛阳。为了制衡关陇集团及控扼山东之举,是强化中央政府控制能力的必要措置。

 

另外,杨广兴趣爱好比较多,善词诗,能草书,擅飞白,工丹青,富收藏。他是隋唐时期代表性的诗人之一。

 

杨广是一位功罪在一身的末代皇帝,其拥有建立千秋伟业的理想,却给大业年间的百姓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最终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其主要罪孽归为以下几点:

1.急功近利、好大喜功,频繁发动战争。穷兵黩武,不仅消耗了自己大量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用民过重,因为开挖运河和营建东都而不幸毙亡的民夫成千上万,搞得天下民怨沸腾。

 

3.三次征伐高丽失利,包括关陇贵族集团门下子弟在内的几十万士卒死伤殆尽,不仅天怒人怨,也引起了统治集团内部的严重不满及分化,成了压倒隋朝这匹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4.过于残暴,为了上位弑父还不肯定,但杀兄、屠侄应无异议。

 

5.纵情声色、荒淫无度、骄奢淫逸,加之贪官污吏趁机横征暴敛,盘剥百姓,导致民不聊生。私德不佳,因占有了宣华、容华两位夫人,淫母(庶母)也没冤枉他。

与杨广继位时大隋王朝国富民强、蒸蒸日上相比,崇祯帝即位时大明王朝已是千疮百孔、气数已尽。二人的亡国虽是事实,却原因不同。

关于崇祯的亡国,有以下几点:

1.明亡并非崇祯一人之过。明代灭亡,最直接的是在崇祯朝。然而明帝国的溃烂,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到了崇祯朝已经无药可救了。关于明朝的灭亡,甚至于连官修史书《明史》中都出现了“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这样的语句。后人总结为“明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这样的形容或许夸张,但这至少说明,在明帝国的衰亡历史上,嘉靖、万历、天启都要负有相当的责任。

 

2.崇祯的不可为而为之。不得不说,虽然没能够最终力挽狂澜,崇祯的很多方法也毫无远见甚至是错误的,但哪怕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崇祯皇帝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挽救这个帝国。从态度上来说,崇祯的作为是无可厚非的,甚至为他赢得了相当的赞誉。

 

3.崇祯之死和遗诏。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进围北京,不久北京城破。崇祯皇帝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女儿,令外戚带着自己的儿子们出逃,而后自缢于万岁山(今景山)。已经回天乏术的崇祯没有选择投降李自成,也没有出逃,仍旧具备相当的气节。另外,崇祯的遗诏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谅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死伤百姓一人”。

 

与杨广比起来,崇祯皇帝本人的修养、勤政、节俭也是明朝皇帝中少有的。在政务上,崇祯宵衣旰食、殚精竭虑;生活上,崇祯衣食朴素,不事奢华。崇祯帝没有声色犬马,大兴土木;没有意志消沉,得过且过。甚至于,崇祯还拿出皇家私库补贴军费。

 

崇祯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在已经难以挽回的余地,崇祯皇帝依然没有出现自暴自弃和耽于享乐的局面。崇祯十七年,在帝国灭亡的前三个月,崇祯还多次调整部署、召见大臣商议,想要再努力一下。这样的精神,比起王国之君陈叔宝、李煜这样在劣势面前意志消沉、享乐一天是一天、敌军一到就投降的态度,崇祯的这种态度还是值得赞誉的。

 

杨广与崇祯相比,杨广是胸怀大志、才情出众,但理想主义色彩太浓、好大喜功、不务实,又有艺术气质,好端端的一个大隋王朝被他作死了;崇祯才情虽不及杨广,但比较踏实务实,开创不足,但守成问题不大,换做崇祯,可能大隋不至于像秦朝一样,二世而亡。

 

杨广与崇祯一样,作为大一统王朝的亡国之君,身上都背负了不少他们不该承受的骂名与诋毁。然而胜者王侯败者寇,国家亡于他们手上,不骂他们骂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