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銘說,健檢報告通常會有空腹血糖和三酸甘油脂這兩個項目,一般健康檢查或到診間抽血幾乎都會做。很多人只看數值有沒有超過紅字,卻不知道這兩個數字還能組合成 TyG 指數,公式是 ln[(三酸甘油酯 × 血糖)/2],其中ln代表自然對數。
TyG 指數怎麼算?
假設三酸甘油脂(TG)= 150 mg/dL,空腹血糖 = 100 mg/dL
先乘再除以 2:(150×100)/2 = 7500
取自然對數:TyG = ln(7,500) ≈ 8.92
張家銘說,這個數字不是多餘花招,而是醫學研究證實的「代謝警訊」。TyG 指數反映胰島素阻抗,也就是身體在處理糖分和脂肪的效率,如果這個指數高,就代表代謝開始出現失衡,血管老化速度可能比想像的快。
研究顯示,TyG 指數和多種腦血管疾病有密切關聯。當這個數字升高,高血壓、動脈硬化、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腦小血管病變,甚至血管性失智的風險都會增加。這些病不是突然發生,而是長年累積的結果。
TyG 指數偏高,高血壓風險比正常人多出 1.5 到 2 倍,缺血性中風機率幾乎增加 1.8 倍,認知功能退化風險也高出 50% 以上。如果 TyG 指數超過 9.5,通常代表胰島素阻抗、糖尿病前期或脂肪肝的風險已在身邊徘徊;8.8 到 9.5則屬於警戒區,需要調整飲食和運動;若維持 8.5 以下,代表代謝狀態相對健康。換句話說,這個數字其實就是血管年齡的「提前預告」,能幫助我們在疾病發生前就先行防範。
透過 TyG 指數,每人都有機會提早知道自己的血管健康狀態,建議可採取以下的行動:
飲食:不只少糖,也要少油。很多人只注意少吃甜食,卻忽略炸物和加工食品。事實上,這些都會拉高三酸甘油脂。最簡單的做法,就是餐桌上多青菜、少炸雞,白飯換成糙米或胚芽米,烹調方式盡量用清蒸、水煮。這些小動作,就能讓 TyG 指數慢慢下降。
運動:每天快走三十分鐘、爬樓梯代替電梯,就是最有效的「降 TyG 運動」。如果再加一些簡單的重量訓練,讓肌肉量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會更好,血糖與血脂也會更穩定。
體重管理:不要只看體重計,而是要看腰圍。腹部肥胖與 TyG 指數特別相關。如果腰圍超標,即使體重沒到肥胖標準,血管也一樣在受苦。所以,減腰圍比減幾公斤更重要。
作息與壓力管理:壓力大讓 TyG 指數惡化。規律睡眠、每天留一點時間給自己放鬆,無論是散步、聽音樂或簡單深呼吸,都能幫助血管喘口氣。
張家銘說,許多走過病痛的人心裡都有同樣的感嘆:「早知道就好了。」可惜健康沒有後悔藥,但我們可以善用這些小工具,讓自己提早看見警訊,提前準備。TyG 指數就是這樣的一個提醒,不需要額外檢查費用,因為大多數人平常的抽血報告就有材料可以算出來。它提醒我們血管可能正在加速老化,也提醒我們現在就要開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