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随笔 故乡的阿甘

(2020-12-28 10:45:34) 下一个

 明清时期,浙江农村一个村子的民居都是联在一块的,我们村子房子是一个正方形天井联一个正方形天井,天井四边围着各家的房子,我家在一个天井的北面,房子门朝南,东面房子们朝西,整个村子由回廊联成一个整体,无论刮风下雨或酷暑暴晒,只要不出村子,在村子里走动都不会被晒到或淋到。年代久远,童年的许多事情已经越来越越模糊了,但是,有一个名字我依然记得十分清晰:黄belu(浙江方言,发波鲁音,意思是反应迟钝的人),就是现在村里的人还是这样叫,没有人知道她叫什么名字。这是个苦命的女孩,母亲是我们村子周围村子里的人,娘家很穷,从小在娘家就不受待见,到了能放牛的年龄就被父母安排去放牛,长大了也就1.4米多点,后来,放牛时被人强奸,生了一个女孩。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女人是没有人要的,只有我家天井前面的30多岁哑巴家收留了这对母女俩,她母亲身体不好,个子又矮,据说,还有精神病。两个残疾人组成的家庭,在那个曾经的时代,贫困是可想而知的。母亲在一年夏天田里劳动时中暑离世了。

       小的时候,我们村里的小孩一起玩,晴天一起在村里的晒谷场,雨天就玩躲猫猫,就是不带黄belu玩,因为她实在长的不好看,估计那个坏人长相也是个摆不上台面的混蛋。她与我差不多大,但是比我矮半截,一头黄毛(可能是她一头黄毛,村里人才叫她黄belu吧)衣服都是邻居看她可怜,送给她的。家里除了一张吃饭的桌子,2张床和几个碗,还有2头瘦猪,就没有其他东西了。晴天,她在远处看我们玩,雨天实在无聊,就从这个天井跑到那个天井,到了上学年龄,家里也没有让她去上学。大概到能挣工分的年龄,又给生产队里放牛了,好在,她生命力很顽强,精神比母亲好,身体也比母亲好。后来,她到义乌小商品市场摆地摊去了,从针头线脑开始,再后来,买下了几个摊位,又在义乌买了房子,还与外乡一个帅哥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不要再去放牛了,只是,她个子依旧明显矮于当地平均身高,但是孩子个子明显高了。

         我很喜欢听一首日本陶笛演奏家宗次郎的“故乡的原风景”,就是本随笔的背景音乐,这首音乐已经被改变成许多其他乐器演奏版本,成为世界名曲。陶笛绝对是一种小众乐器,在听到“故乡的原风景”之前,我不知道还有陶笛这种乐器。宗次郎一直致力于陶笛的演奏和创作,成功地用一首音乐就让世界知道宗次郎的名字,想来,也是经历长时间的修练的结果。黄belu现在有钱了,现在富裕的生活是当时摆地摊之初,绝对没有想过的,当时可能的想法就是:不能再在农村蹲下去了,如果想过好一点的生活,只能做生意了,没有背景没有文化没有钱,只能从摆地摊做起。她一辈可能都没有梦想,所做的事情只是想办法让自己明天活下去,一心一意为活着努力,干啊干啊,终于,她活在许多人的梦想里。

        从金钱角度来讲,她比小时候的同村孩童做的都好,真正实现了中国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