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新语

追踪记忆, 分享旅途拾零
个人资料
正文

赵复三晚年书信集1 - 序言

(2024-01-07 10:22:18) 下一个

《赵复三晚年书信集》序言 


当今世人对赵复三的名字知之者不多,有必要引用维基百科的条文,作一简介。

==========================================

赵复三 (1926年 - 2015年),上海人, 194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随后任职于北京基督教青年会。1950年7月,时任北京青年会副总干事的赵复三,成为《三自宣言》的40名发起人之一。此后,赵复三出任中华圣公会牧师、中华圣公会华北教区总干事、燕京协和神学院教务长、北京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

 

1964年夏,赵复三突然作为革命干部奉命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负责批判神学的任务(吴注:其批判的成果就是《基督教史纲》,用杨真的笔名发表,1979年,三联书店发行)。从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到1980年代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和党委副书记。并与赵朴初、赵紫 合称中国大陆宗教学界“三赵”之一。

 

1980年代,赵复三出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三届、第四届副主席。赵复三又在1988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委员。又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派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六四事件后,赵复三在巴黎公开遣责中国政府动用军队镇压学生,1990年六月被撤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的职务。此后赵复三在美国南方一所大学任教。

 

赵复三退休后,与耶鲁大学东亚图书馆退休部门主管陈晓蔷结婚,定居耶鲁,并翻译《西方文化史》、《西方思想史》、《中国哲学史》等著作。

 

2015年7月15日,他在美国康州病逝,享年89岁。他的朋友 ,学者丁伟志、何方等人发布讣告称:“在长达26年流离的晚年生活中,赵复三先生不计世事浮沉与荣辱得失,...... 始终放心不下的是中国文化的前途和中华民族的命运”,“这样一位终生热爱祖国的人,却最终未能叶落归根,埋骨异邦,这不仅是他个人的不幸,也是他所在时代的不幸”。

==========================================

 

1950年代初,我在北京燕京大学求学, 因父亲的关系(基督教三自爱国会的创始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届常务委员),和复三开始有所交往。1951/2年,燕大肃清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燕京宗教学院被列为重点, 复三当时是北京基督教联合会主席,被北京市委派来协助领导学院的运动,我们接触较多, 但也没有机会深谈。但知道父亲在重要会议的发言稿,有时会征求复三的意见。

 

1951年,英国大主教约翰逊访华,在北京教会讲道,赵复三即席翻译。流畅,准确,对经文的引用娴熟自如。那天的与会者至今依然津津乐道。

 

我毕业后,分配到福建教学,和复三分隔两地,加上政治运动不断,各人都有一条难走的路,和昔日的友人都失去了交往。

 

1989年六四后,复三流亡国外,最终落脚美国,我们又恢复了联系。虽一东一西,但时有电话联系。他和友人鱼雁往来,都会将复印件寄给我和涂继正。涂继正的父亲是涂羽卿,美国物理学博士,上海沪江大学教授,圣约翰大学校长,基督教全国青年协会总干事,和赵复三的父亲是留美同学。

 

六四,用赵复三自己的话,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分界线。

 

赵复三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期间,由抗日、反蒋而参加了革命。解放后,身不由己,被安排从事基督教工作,以后官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59年,开展“交心运动”,对党忠诚老实,赵对反右、大跃进、反右倾,讲了一些真话实话,被认为有“反党反社会主义思想”,文革时又被断定是“长期潜伏的美蒋特务”,隔离交代。期间,“大哥自杀,二哥碎尸,(吴注:二哥赵中玉,燕京大学机械系毕业,分配到东北采煤,工作出色,意外去世,评为烈士。以后,他的岳父、中国籍美国人、南开大学教授,被诬为特务,赵中玉受牵连,尸骨从烈士公墓挖出,抛出墙外。复三也因此受到牵连。)母亲孑然一身,孤苦病死”。

 

文革后的1989年,赵率团赴法开会期间,爆发了“六四”。他不能认同当局用暴力镇压学生,决定滞留海外,潜心治学。近年来,作了很多反省反思,“觉今是而昨非”,重新认识基督教的价值。对1952年这段往事,作为当事人,见证人,却始终保持沉默。

 

1952年这段往事,对了解基督教在肃清美帝文化侵略运动相当重要。运动如何佈局,如何锁定赵紫宸(燕京宗教学院院长,中国基督教的重要支柱)作为斗争对象,如何决定撤消宗教学院等等。赵是内幕知情人。2010年6月香港中文大学家父研讨会的组织者邢福增教授,通过我和复三取得联系,寄去研讨会的全套文件,并希望专程来美采访他。被赵婉拒。如今斯人西去,永远带走了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

 

复三去世后,我和涂继正重新回顾了他的书信,深觉其中的真知灼见,字里行间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对国内国际事都有独特的观察。任凭这些书信烟没,将是文化一大损失。我们将之扫描,竟得850余页。短短数年,特别是大脑开刀后,健康每况愈下,还能坚持笔耕不已,难能可贵,足见思维依然活跃敏捷。但最后数年神志已开始逐步退化,电话中一再问我,母亲杨医生是否依然健在,健康如何。其实家母早在1984年已在京去世,追思礼拜还是由复三所主持。

 

800多页书信中,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应首推“历史的沉思 -《神曲》默想”,共11页,写于2006年3月,他的80岁生日,列为书信集的首篇。复三反思了我国人民以前所走过的道路,由地狱,到炼狱,到乐园的憧憬,又对祖国的未来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书信的涵盖面很广,上至哲学宗教,下至政治社会的方方面面,赵都认真关切,读者可浏览体会,这些都是在自由环境下真实的思想。

 

书信集根据原稿排印,不作修改,但对国内收信人的姓名抬头作了覆盖,以免受到不必要的骚扰。又从原稿可以看到,复三健康逐步退化的过程,从自己打字,到夫人代笔,字迹潦草难辨。

 

赵复三已被革除所有官职,被打入另册,书信集成书以后,不能期待能顺利进入大陆。因此,希望文集能以电子版发表,以便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读者都能够看到。写此短序以表达对故友的怀念。

 

书信集最后附上有代表性纪念文:余英时,严家祺,苏炜,关愚谦和陈晓蔷(正在进行)。

 

吴宗素

 

 

书信集1

书信集2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