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龙门阵

影视艺术杂谈,健康养生闲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无问西东
正文

生于七零后(2)

(2021-06-17 08:42:43) 下一个

                  母亲

我的母亲生我时二十三岁,已经是纺织厂工作五年的熟练工人了。18岁时她和一群年龄相仿的农村女孩一起被这家纺织厂招工进厂,这是一份让村里无数人羡慕的好运气,因为终于脱离了农村,不用在土里刨食。

出生于49年的她,好运似乎从未降临在她的身上。她的母亲一共生了八个孩子,四男四女,我母亲排行第五。她的三妹妹一出生就被放进竹篮里,扔到了路边。我外公下午从地里干活回来,家里人告诉他“你婆娘已经生了,又是个女孩,已经扔了”,外公发疯一样地跑出去,沿路寻找,终于在路边找到了那个小竹篮,因为是个女孩,扔路边一整天也没人捡走。我三姨就是这样又被抱回了家,她是对我外公最孝顺的孩子。

我母亲在上了两年小学后辍学,肚子太饿,在地里干活找吃的成为首要任务。她给我讲她小时候烤蝗虫吃,“好香呀,就是肉太少”,“榆树叶,槐花,折耳根这些都是好东西呀,树皮树根都吃过,好难咽下去”。

好运来临,母亲进厂当了工人,被叫做毛妺。有工资,能吃饱饭,毛妺对厂子真心热爱,从来没有旷工或者请过假,即使是怀孕临盆也没想过请假。这个纺织厂有好几千像毛妺一样的女工,她们勤劳肯干,纺织机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地运转,女工们分成三组,三班倒,白班,中班和夜班三班轮流。

只知道老实干活的毛妺从来不知道纺织厂的来源,我也是最近在网上查找资料才知道这个厂大有来头。纺织厂的前身是豫丰和记纱厂,1919年创建于河南郑州,创建人是留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穆藕初先生。1938年抗战时期迁厂到重庆市郊小龙坎,由于被日机轰炸,生产受影响,1940年又在重庆北边的依山傍嘉陵江水的东津沱建立了支厂,釆用最新的英国纺织机。厂房依山而建,嘉陵江就在厂脚下流过,日本人也曾经轰炸过,但是因为山势的保护,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我上小学时曾经钻过山上的废旧防空洞。建国后成为国营企业,七八十年代曾经是重庆最大的纺织工厂之一,最多有七千多工人,绝大多数为女工。九十年代开始走下坡路,2014年彻底完结,成为一个废弃之地。那些工作了70年的英国老式纺织机还被运到博物馆收藏和展出过,废弃的工厂也在2017年开了新媒体艺术展,世界各国的现代艺术家们在那里展出过他们的作品。可能有公司想打造一个类似北京798的艺术区,可惜毕竟只是一个没多少人知道的小城,没有大城市的资源和号召力,艺术家们也没有在此停留,又去别的地方追求他们的诗和远方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井观天 回复 悄悄话 美国的废弃纺织厂有的改成商店或者公寓。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