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可爱的莲蓉

(2020-12-13 15:05:51) 下一个

莲蓉是一个女孩的名字,与我在同一个京郊生产大队插队。冠以“可爱”的前缀,一般人会想到“天真可爱”“美丽动人”之类的联想;对不起,会让你失望了,莲蓉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北京平民姑娘。为什么说‘可爱’,是她的结婚选择太不一般了。

60年代开始的上山下乡运动,到1976年已经没有了“号召力”,社会上有了这种共识:到农村蹲个2-3年,就会被召工回来;而且都是京郊插队,生活和管理都比较好,北京这时候毕业的初中生,高中生下乡都比较痛快,但拒绝招工,打算通过结婚,扎根农村干革命的人,我只见到莲蓉这一个。

莲蓉为什么要结婚?年纪大?不是;莲蓉这时也就20岁左右;她不爱读书,家中多子女,父母不重视,老师不喜欢,自然是下乡的料;所以她初中毕业就下乡了。这时已插队好几年了。(具体几年我也不知道,应该多于3年。因为那时我是文革中北京恢复高中的第一届,还有点儿莫名其妙的高傲,看不起莲蓉这样的初中生。在插队3年中,都没跟莲蓉说过话。)

莲蓉想通过插队扎根去当官?不是,她根本不是那材料。她连毛选都念不顺溜,聊天就是个街道大妈的水平,无才无貌。知青全当官了,也轮不到她。

莲蓉被帅哥迷住了?她要嫁的那位只是个平常人,村里的猪倌,每天臭哄哄的,长相在村中小伙子中,排不上前排。更要命的是地主出身,这可是大大的政治不正确。莲蓉的选择震惊了全村。为了拆散这一对,马上招工莲蓉去工厂。(在那个时代,去工厂是好工作,我等表现不好的知青只能去当老师),施压猪倌斩断情缘,不得干扰上山下乡。莲蓉的老爸也马上赶到村里,押送莲蓉回城中家里,直至工厂上班,再没回村。

但莲蓉是真爱不悔,在村中是与猪倌并肩出入(莲蓉是女猪倌),进了工厂也每周回村,住在猪倌家,亲亲热热。猪倌的哥哥是大龄光棍,见弟弟如此幸福,不禁悲上心头。据猪倌的妹妹说,大哥每天在家摔桌子打板凳,朝弟弟乱发火;但猪倌的老娘喜笑言开:儿子找到了对象,还是个城里工人,真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相比村中三五十个大龄光棍的愁容满面的父母,老太太的腰挺得直直的,每周要领着莲蓉绕村一圈晒幸福。

莲蓉为何要嫁猪倌?莲蓉说:我就是喜欢他,他对我好。

猪倌由天而降的幸福也有一个副作用,极大的鼓励了村中的大小光棍们:女知青们也不是仙女,攀得上的。从此知青院外总站着一群抽烟吐痰聊天的光棍们。不过我很快离开了那里,就不知道后来有无新的“天仙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知我是谁 回复 悄悄话 有点意思。后来呢?俩人结婚了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