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17)
2021 (129)
2022 (120)
今天太太原本打算约她三姐出来玩的,没想到电话打过去,三姐说,姐夫前几天出车祸了,她正忙着照顾呢。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我太太的姐夫年过七十,平时身体还不错,每天骑助动车去健身房锻炼。那天在回来路上,在十字路口,遇到黄灯即将变红灯,他为了安全起见,立刻刹车,可没想到,后面一辆轿车却因车速过快,没刹住车,司机估计是想抢个黄灯,冲过去的,没想到碰到了前面急刹车的助动车,他人直接从助动车上飞了出去,头着地,还好是戴了头盔,但也摔了个鼻青脸肿。
后面那位司机倒也十分爽气,赶紧上来扶他起来,说对不起,我负全责,我有保险,送你去医院检查一下吧,看看有没有伤着。双方没有吵架、没有争执,充分提现出如今上海人的良好素质。
但姐夫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打110报了警,交警来了,认定了事故责任(当然是后面司机全责),让姐夫去医院检查,所有费用支出由保险公司买单(包括摔坏的眼镜)。
姐夫自己走到附近的华东医院急诊室,经过拍片检查,虽无大碍,但鼻梁骨却有三处骨折了,鉴于他的年纪,医生不建议去做整容手术(因为毕竟70多岁了).只是破了相,几天来,也是吃足了疼痛的苦头,只能自认倒霉。
我太太马上去三姐家,慰问了姐夫,祝他早日康复。
所以,在国内,出门骑车上街,得随时注意各种风险,哪怕是不骑车,只是在上街沿(人行道)上行走,同样也会潜伏着风险,到处是烟味不说(马路上,流动吸烟者比比皆是),光是那些永远都是来去匆匆的快递小哥,在人行道上横冲直撞,就足以让老年人胆战心惊。
===========
+1, 说得太对了。流动吸烟者毫无顾忌,到处是烟味,我下飞机在机场就闻到,到处都是烟味,在大商场里电影院外广播里播报这儿是无香烟环境,而空气中却有明显的烟味。
我对朋友说,上海最让我失望的是到处是烟味,实在吃不消,在美国各州按规定都规定离开建筑多少距离才可以吸烟,大家都自觉遵守。
===============
70岁就不要骑助动车了,人的应急反应都不行了。这次是不幸中万幸,叫警察是对的,否则没有记录,以后要打官司就说不清了。
我这次回上海,本来也想去健身房运动,让我姐姐打听,2周要299元,太贵了,就算了。
15年前在上海亲眼见到:人行道上正常行走的女士因后面飞奔的电动车擦身而过自转180度,惊讶的是撞人者和被撞者均若无其事,仿佛我是个好事者。。。
也是自今再未踏入强国半步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