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opika

旅居美国的所见所闻所感
个人资料
laopika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回国日记(20)孩子都要出国

(2025-02-28 14:31:51) 下一个

    难得的艳阳高照,秋高气爽,蓝天白云。客观而言,上海空气质量明显有改善,我家以前买的抗雾霾空气净化设备,这次回来一次都没启动过。

   今天和太太一起去拜访一位朋友,结束后,路过一个购物好去处,位于水城南路的古北新快超市,这个超市虽然占地很小,但里面的进口食品琳琅满目,尤其是有许多日本进口食品,而且购物环境也十分清静。



    上海古北新区,是上海第一家有规模的国际社区,这里主要居住的是来自欧美、日本、韩国以及港澳台的人士,其中不乏有钱的商人和白领,所以曾被称为上海第一富人区,但现在似乎老外走了不少,营业员说,至少比以前少了三分之一,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

    回到自家小区,遇到楼下邻居,她与我太太五年没见,互致问候后,就聊起了她家这几年的变化。

    她两个儿子都在附近的中英合办康德中学读书,每年学费高达 20万。去年大儿子高中毕业后,去了悉尼大学,说每年在那的学费、生活费要开销 60 万人民币,小儿子也在康德中学读书,估计大学也是要出国读书的。我太太问,如此大的开销,幸亏你老公是做生意的,她笑着回答,现在生意也不好做,她家是靠着上海有几套商品房出租,才能应付自如。

   一个月后,我们在电梯里遇到她的小儿子,我太太八卦地问他,高中毕业还考大学吗?他自豪地回答,不考了,跟哥哥一样去国外读书:)。

   我们小区每层单元是两户,住我对门的邻居,儿子刚进初中,也早已准备好去国外读书(每星期都去上课外英语课),楼下另一家女儿已在伦敦毕业后,找到了工作,这样,楼上楼下,一共四家(包括我家在内),是清一色,百分之百地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了,只是区别在于,我女儿是在上海本科毕业后,出去读研究生,而他们是直接把孩子送出去读本科的,可见目前上海的中产阶级,热衷于把孩子送出去读书,蔚然成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2)
评论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也许你指的是仙霞新村那里吧,楼上说的水城南路或许是新建的,不过那时上海人说起古北新区,都是翘大拇指的。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antherdiv' 的评论 : 欢迎新朋友来访留言,也是对古北新区概貌的拾遗补正,看来是一位对那里建设史非常了解的老上海了:),致敬!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90年代初期, 那里就有老旧楼房。 朋友公司开发的时候, 就有人租住那种老式楼房。 那种没电梯的几层老旧板式建筑。 新房子是90年代才开始兴建, 80年代立项的时候, 光是土地准备, 五通一平就用了好几年。 附近是有农田,但不是都是农田。也有很破旧的房子和老公房。 一期入住的时候, 只有小区里还行。
pantherdiv 回复 悄悄话 上海的古北新区的发展是近30-40年进行的,也相对简单。 80年代,古北一带还是一片农田,根本没有水城南路,这条路是施工队新开出来的,那里有什么旧公房呢?

1986年,中央政府批准虹桥新区为经济技术开发区,执行经济开发区的政,是上海的第一个开发区,比浦东要早不少时间。 1986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古北新区是以海外人士、外国专家、港澳台同胞等为主要居住对象的涉外社区。

1989年,古北新区第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各种新公寓楼相继拔地而起。古北一期是众多境外人士的首选居住地。

1995年,古北新区一期竣工,古北建筑群也被评为“90年代上海市十大新景观”之一。

2000年之后,才有了古北新区二期和三期的建筑。

当年,这个社区居住了许多日本、韩国、港澳、台湾等地的居民,被开玩笑地称为上海的“小联合国”。

20-30多年过去了,古北新区房屋设施逐渐陈旧老化,现在又许多海外人士居住到了一些更新的国际性社区。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对,老旧房通常也很难全部拆掉,毕竟成本太大了,所以只能共存。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只是对某些知道一点。 这个地方就是之一。 地区本来是为来华外商规划, 但是一期的时候,设计观念还都不行, 那个地方就像一讲说的, “一部分是老公房和动迁房,都是普通市民居住的”。 但是二期2003年以后就不一样了。 中国的发展是非常快的。 深圳也是, 1990年代的建筑, 明显过时和老旧。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事实上那个地区是新老共存的,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划出那片地区建高档商品房,因为靠近虹桥机场(浦东机场尚未建设),有利于外商进出,碍于当时财力有限,不可能像后来浦东陆家嘴开发那样,全部拆除所有老建筑的。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既然这个地方被称作古北新区,那么按照常理来推断,必然存在着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古北老区。也许在现实生活中,它可能并没有被明确地标注或称呼为“老区”,但其实际的存在却是不容置疑的。这就是我运用底层思维逻辑,对你们所言之事进行的分析和判断。@京妞和一讲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说得非常对,两级分化是上海很多区域的共同特点,新天地附近有不少豪宅,但也有老破小的售后公房的:)。孩子出国留学肯定与家庭财力有关系:),这点是无容置疑的。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能够在国外好学校,学到真本事,回国还是大有可为的,但若是在不太好的学校,毕业后回去,也是挺难的。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位于水城南路的古北新快超市
—————
长宁虹桥古北地区是两级分化,一部分是外籍高管或外国驻沪领事馆领事住的新建别墅,联体房或者复式房,小区配有室内游泳池,里面有专人看护那里游泳的洋人,那时好几个朋友都住在那里,有后来成为美国驻沪总领事Robert Griffins,有波音,福特驻沪代表,他们的孩子读上海美国人学校,太太外出都有专职司机接送,进入小区门卫都立正敬礼。,而另一部分是老公房和动迁房,都是普通市民居住的,当时单位分房到那里都是普通干部职工。水城南路当时多是老公房,我那时的同事就住在那里。

好奇,为什么我认识的朋友,他们的孩子都不愿出国定居,也许是我的朋友们都太穷了 :)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如今出国热依旧。想起前年回国见到家里领导的小学弟,三十多岁,曾留学英国,攻读金融硕士,他原在国内名校是学理工科的。毕业回国后在上海就业,没几年就买了房,后生可畏啊。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看来你虽然是北京人,对上海也很熟悉哦:),古北那里后来生活的最多的外国人是,韩国人,总体而言,是个非常好的社区。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古北新区是1993年开发, 1995年一期竣工的。 但是后来一期的建筑已经老旧,设计也不行。 古北二期是2003年后开发的, 那之后的建筑才是高大上。 我有朋友是那里的开发商, 也有亲戚住古北三期的别墅, 对那个区域挺熟悉的。 但超市就没去过。 谢谢Pika的分享。
日本的一些东西是不错, 但是菜和水果就不行, 特别贵。 还都是中国产的吧。 日本巧克力,一些药品很好。 牛肉也相当不错。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好好喝' 的评论 : 后面三句可以理解,这第一句,白人饭,如何理解,不懂:)
好好喝 回复 悄悄话 股票跌停的表现:白人饭,叶子烟,男变女,天要塌。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雪狗2014' 的评论 : 欢迎新朋友来访留言,如果稍浏览一下我先前的博客,就明白了:)。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作为家长,都是望子成龙的:)。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angcen' 的评论 : 我有个远房亲戚的孩子,就是在澳洲留学,毕业了还是留不住,即将回沪,可如今海归回国找工作也难。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林向田' 的评论 : 上世纪老留的艰苦奋斗精神,是现在许多小留不具备的。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林向田' 的评论 : 同意林兄观点,平民百姓可以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去改变人生,突破阶层固化。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夏圓' 的评论 : 哎呀,我记得不是周末吗?我还以为是今天发奖呢:),稍后一定要去领奖的。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主要是觉得在国内大学的教学不如发达国家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的确如此,不仅仅是富豪,一般中产也是这样
雪狗2014 回复 悄悄话 楼主是借女儿的光到国外的吗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有人戏说培养孩子像买股票,看着一路涨高,最后跌停!——O(∩_∩)O哈哈~,玩笑话玩笑话,千万别当真!
yangcen 回复 悄悄话 一是家里有钱, 二是国内高考竞争激烈。

留完学好多还是回国了。尤其是去澳留学的。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夏圓' 的评论 : 钱不是问题,我们在80年代都没有钱,就是凭决心、凭闯劲出来的。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其实穷人、平民的孩子更应该出国,他们(她们)在国内很难改变命运。
夏圓 回复 悄悄话 领导说得对,关键得有钱。老皮卡的回国日记很有看头,谢谢分享。
你的眼花缭乱奖出炉了,大家看了都眼花缭乱头晕目眩了,哈哈。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国内有钱人都争先恐后的把子女送到发达国家来留学,其根本原因是他们对国内各种事物的不信任。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国内的富豪们都希望孩子在国外接受教育。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远远的雾' 的评论 : 欢迎新朋友来访留言,我们观点差不多:),现在海归回去找工作也不容易,除非出自国外名牌大学:)
远远的雾 回复 悄悄话 小留学生出国是福是祸现在很难断定。这些人若留在国外还可以若回到国内几乎也没有什么竞争力。还是国内的大学出来读研究生比较好。孩子比较成熟。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gladys' 的评论 : 他们有钱就可以任性:),我这里英语班同学,就有陪儿子来纽约读高中的呢,开销更大。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是的,家长最好是挖坑的:),或者是土豪。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呵呵!我早就知道老乡就是高端人士:),所以住在高端社区:),这次回去可以去故地重游哦。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ushihandyman' 的评论 : 是的,还有直接出来读高中的呢:),土豪还是挺多的
gladys 回复 悄悄话 我认识的一位国内的朋友,孩子在中国读美国的online 高中(斯坦福高中),学费三万多美金。真是舍得学费啊。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关键得有钱,有钱才能在外边从头读起。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出国前就住在古北新区,搬进去的时候小区的人很少,现在超市门口是人山人海。:)
bushihandyman 回复 悄悄话 不便宜啊,还是读研比较实惠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