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17)
2021 (129)
2022 (120)
难得的艳阳高照,秋高气爽,蓝天白云。客观而言,上海空气质量明显有改善,我家以前买的抗雾霾空气净化设备,这次回来一次都没启动过。
今天和太太一起去拜访一位朋友,结束后,路过一个购物好去处,位于水城南路的古北新快超市,这个超市虽然占地很小,但里面的进口食品琳琅满目,尤其是有许多日本进口食品,而且购物环境也十分清静。
上海古北新区,是上海第一家有规模的国际社区,这里主要居住的是来自欧美、日本、韩国以及港澳台的人士,其中不乏有钱的商人和白领,所以曾被称为上海第一富人区,但现在似乎老外走了不少,营业员说,至少比以前少了三分之一,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
回到自家小区,遇到楼下邻居,她与我太太五年没见,互致问候后,就聊起了她家这几年的变化。
她两个儿子都在附近的中英合办康德中学读书,每年学费高达 20万。去年大儿子高中毕业后,去了悉尼大学,说每年在那的学费、生活费要开销 60 万人民币,小儿子也在康德中学读书,估计大学也是要出国读书的。我太太问,如此大的开销,幸亏你老公是做生意的,她笑着回答,现在生意也不好做,她家是靠着上海有几套商品房出租,才能应付自如。
一个月后,我们在电梯里遇到她的小儿子,我太太八卦地问他,高中毕业还考大学吗?他自豪地回答,不考了,跟哥哥一样去国外读书:)。
我们小区每层单元是两户,住我对门的邻居,儿子刚进初中,也早已准备好去国外读书(每星期都去上课外英语课),楼下另一家女儿已在伦敦毕业后,找到了工作,这样,楼上楼下,一共四家(包括我家在内),是清一色,百分之百地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了,只是区别在于,我女儿是在上海本科毕业后,出去读研究生,而他们是直接把孩子送出去读本科的,可见目前上海的中产阶级,热衷于把孩子送出去读书,蔚然成风。
1986年,中央政府批准虹桥新区为经济技术开发区,执行经济开发区的政,是上海的第一个开发区,比浦东要早不少时间。 1986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古北新区是以海外人士、外国专家、港澳台同胞等为主要居住对象的涉外社区。
1989年,古北新区第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各种新公寓楼相继拔地而起。古北一期是众多境外人士的首选居住地。
1995年,古北新区一期竣工,古北建筑群也被评为“90年代上海市十大新景观”之一。
2000年之后,才有了古北新区二期和三期的建筑。
当年,这个社区居住了许多日本、韩国、港澳、台湾等地的居民,被开玩笑地称为上海的“小联合国”。
20-30多年过去了,古北新区房屋设施逐渐陈旧老化,现在又许多海外人士居住到了一些更新的国际性社区。
—————
长宁虹桥古北地区是两级分化,一部分是外籍高管或外国驻沪领事馆领事住的新建别墅,联体房或者复式房,小区配有室内游泳池,里面有专人看护那里游泳的洋人,那时好几个朋友都住在那里,有后来成为美国驻沪总领事Robert Griffins,有波音,福特驻沪代表,他们的孩子读上海美国人学校,太太外出都有专职司机接送,进入小区门卫都立正敬礼。,而另一部分是老公房和动迁房,都是普通市民居住的,当时单位分房到那里都是普通干部职工。水城南路当时多是老公房,我那时的同事就住在那里。
好奇,为什么我认识的朋友,他们的孩子都不愿出国定居,也许是我的朋友们都太穷了 :)
日本的一些东西是不错, 但是菜和水果就不行, 特别贵。 还都是中国产的吧。 日本巧克力,一些药品很好。 牛肉也相当不错。
留完学好多还是回国了。尤其是去澳留学的。
你的眼花缭乱奖出炉了,大家看了都眼花缭乱头晕目眩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