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过后,我就和太太一起,再次逛逛久别的同里古镇。
这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与周庄、朱家角类似,曲折纵横的河道,古色古香的小桥,更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令人百看不厌。
秋天的同里,美丽的环境和适宜的气候,吸引着众多游客,却又不像周庄那样嘈杂,我们漫步在古镇的小街小巷中,感受着那份宁静与安逸。
中午时分,由于离早餐时间不长,我们就去了一家馄饨店,由于她家的荠菜馄饨非常正宗,而且价格也公道(一碗荠菜馄饨才12元:)),所以是我们每次去古镇玩,必到的地方。
五年没见,精明的老板娘还是一眼认出了我们这对上海老顾客。
虽说是久别重逢,可来自安徽芜湖的老板娘依然眉清目秀的,只是发福了一点,由于客人并不多,我们便品尝着馄饨和点心,聊起天来。
她跟我们说起了疫情期间的经历,说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她们这里也没有封控过,馄饨店也没关过门,管的最严时,也就是不允许堂吃,但可以外卖,估计这里是小地方,再说当时也是游客绝迹,只有当地居民,所以没实行严格的封控,但人们只能在本地活动,不得离开同里。
她沮丧地说起了家里的不幸,她父亲和叔叔在打了疫苗后,都得了白血病去世(也不清楚是否与疫苗有关),而且那时她也不能回去奔丧,我说我们是同病相怜,我父母也是在疫情期间去世的,同样不能回来奔丧。
她说今年生意特别难做,甚至比疫情时还差,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我注意到她店里,原来雇的本地阿姨不见了,却多了个小伙子,原来是她儿子,估计也是在这里帮工吧。
我们临走时,老板娘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再隔五年才来哦:)!
晚饭我们换换口味,去了酒店附近的一家名叫品香阁的饭店,点了三个比较清淡的菜,1、酸菜黑鱼
2、锅炒刀豆、
3、砂锅焗蒲菜
一顿晚餐,总共才花费 150 元,与昨晚在酒店吃的相比,绝对是价廉物美,真是好享受。我太太最喜欢的是最后那个焗蒲菜,据说是从安徽专程运过来的,后来我们在上海寻遍了菜市场,可就是找不到,只能期待将来再去那里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