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务实小民

昨夜,多伦多冷月无声,寂寥之下,看了很多博客,想到自己也开通一个,权当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个人资料
务实小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国人工资与GDP增长不挂钩,亟需变革

(2023-06-27 13:44:48) 下一个

中国普通家庭长期以来面临低工资问题,工资与GDP名义增长不挂钩。

另外政府对落实到家庭的民生支出很少,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过低,

这也导致中国人普遍感觉:国家富裕了,GDP大幅增长了,但是自己日子过得并不怎么样!当然也就不敢消费。

一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有明显东亚模式的特征,但也有自己的独特性。

主要是通过发展外循环,以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来带动内循环,快速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追赶。特别是通过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的方式,把两个循环相互融合与交叉起来,通过外循环参与全球的生产链,不断提升内循环的能力,推动了本土的供应链发展,也在总体上持续升级了制造能力、装备水平和研发能力。

新世纪之初,中国加入WTO之后,外循环更得到加强,用腾飞来描述也不过分。

与此同时,国家在推行这个双循环战略的过程中,因为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老板/打工人几方的实际收入分配中,中央财政和老板(包括外资)分配较多。而地方政府也不甘落后,逐渐演变为推行经济追赶战略的主体,地方政府为驱动经济增长,进行了大规模公共资本支出,抬高房价,依靠土地批租获得融资来源,这种模式在2008年之后因为推行扩内需政策变得更加突出。

但是2010年之后,这个模式的效力开始显著衰减。中国希望实现经济模式的转型,但过去十几年,政府一直在新旧两个经济模式中纠结和摇摆。

回望过去几十年,政府是有钱了,老板们(包括外资)大部分也赚钱了,但是普通工薪阶层收入有限。而且有限的收入增长被政府”成功运作“的高房价收割回去了,普通工薪阶层的自由可支配收入更是低得可怜。(要么参与了炒房,分享了一些财产性收入增长,才勉强富一点。)

模式转型是东亚经济成功之后面临的最大挑战。

韩国的汉江奇迹很成功,但到80年代也基本告一段落,80年代中期,很多韩国大企业里的工人发起罢工,原因在于工资太低。为解决劳资纠纷问题,韩国开始引入工资增长的指数化,与GDP名义增长率建立关联。这是韩国告别追赶模式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新模式需要重视家庭的收入和消费增长的政策,确保消费增长跟经济增长之间保持平衡。

中国也需要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

一方面更加重视家庭劳动收入,工资增长。另一方面,未来政府开支中用于家庭的比例必须要大幅度提升。

我们过去的经济研究探讨,过多地讨论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卡脖子工程,弯道超车,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没有多少官员/经济学家讨论家庭,很少有人讨论工资问题。即便讨论企业的技术进步,也没有研究企业的技术进步如何与劳动共享回报的问题。

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关于工资决定机制的有效的政策框架,劳资之间的协商谈判机制也形同虚设。中国需要有合理的工资形成机制,以便更好地与GDP增长同步,惟其如此,才能有真正的内需提升,内循环构建,高质量发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cgh 回复 悄悄话 香港人均GDP5万多美元,比中国大陆高4倍,但最低工资30多港币,比大陆仅高一倍。
美国人均GDP6.5万,比中国大陆高5倍,美国最低工资13美元,比中国大陆差不多高5倍。
f2022f 回复 悄悄话 完全错了. 只有低工资同时又能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国家才是无敌于天下的.
西岸-影 回复 悄悄话 当然不应该挂钩,这是社会体制的特点。
美国人按照GDP人均收入应该在6.5万,现实中有50%以上的美国人的收入(不仅仅是工资)在两万多,不足以达到纳税的标准。
一般来讲,按照富国论的观点,工资等收入是否合理,其中一个指标是最高与最低工资的差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