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挺张雪峰?
01
这次我站张雪峰。
02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
有家长咨询张雪峰,
说孩子高考590分,
想填报新闻专业。
张雪峰就跟家长说:
“理科590报新闻?你会后悔到崩溃的。”
“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然后给他报个别的。”
03
几所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授,
就撰文告诫广大高考学子,说千万别被张雪峰忽悠了,学新闻还是非常有前途的,
211以上的新闻专业可以闭着眼睛选。
比如张小强教授说:
“新闻专业能文能武,进可以自主创业、到互联网大厂,退可以考公务员,到国有企业。”
比如杨清波教授说:“只要怀揣新闻理想,学好专业知识,提升素养能力,
还没毕业就可能被媒体看好,就业前景是很乐观的。”
比如陈笑春院长说:“我带的毕业生,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就业前景都非常好。”
04
关于张雪峰和教授们的新闻之争,
我站张雪峰。
05
六神磊磊说:“作为一个前记者,关于张雪峰新闻专业之争的事,
我想了想,坦诚说是这样的:
我知道理想、梦想是怎么回事,
也知道怎么用文章把它说圆。
但前几年我堂妹高考,我对她说不要报新闻。
我不能和自己妹妹说不要报,又到网上对别人的孩子说理想、梦想。
现在还是先吃上饭最重要。”
06
我跟六神磊磊一样,我也是前记者,也做过主编,
省部级新闻奖一等奖,也拿过20来个。
去年我侄女填报高考志愿,咨询我新闻专业怎么样,
我说:“实在不怎么样,要不然我也不会转行了。
一二十年前学新闻还可以,现在学新闻,我都不知道以后能干啥。”
07
张小强等教授说:“你看我教的学生,也有考公务员的,也有进国企的,
也有进大厂的。”
我觉得这纯属抬扛,任何一个专业,再不好就业,也总有少数人是混得可以的,
但不能以这点少数人为代表,来证明这个专业非常有前途,这是误人子弟。
08
绝大部分的杠精,
都喜欢跟“概率”抬杠。
比如你说:
“不要贪财,
那些承诺回报率20%的理财都是骗子。”
总有人站出来说:
“我投了一个承诺20%回报率的理财,
去年回报率真的超过了20%。”
我说的“都是骗子”,
其实说的是概率,
就是大概率是骗子,
而不是“所有”。
所以你不能以极个别的特例,
来驳斥我说的这个常识。
09
张雪峰这个事情也是一样。
他说的“不要选新闻专业”,
针对的对象,是广大的普通人和穷人,
意思是:普通人家和穷人家的孩子,最好不要报新闻专业,
毕业以后不好找工作。
张雪峰所针对的对象不包括两种人,
第一种是家境优渥的人,家有万贯肥马轻裘,报什么专业都无所谓,
反正以后有的是出路。
第二种是把新闻当作星辰大海的人,就是喜欢新闻喜欢得要命,
新闻就是我的诗和远方,新闻就是我的星辰大海,
不干新闻我一辈子都觉得活得无趣,
那你可以填报新闻。
10
为什么那么多人挺张雪峰?
原因就一个,他的导向就是就业。
他说:“越是底层的家庭,孩子的试错机会就越少,所以选专业要格外慎重。”
张雪峰不是不懂诗和远方,
但他知道诗和远方只属于极少数人。
有个高考690分的女生,
想搞理论物理,
她的家长来咨询张雪峰。
张雪峰就跟家长确认,
她了解这条路上的困难吗?
她了解未来可能的待遇吗?
家长说这些孩子都清楚,
但她依然坚定选择理论物理。
张雪峰很果断地劝导家长:
那你应该支持孩子的选择。
你看,张雪峰不是不懂诗和远方,但他知道,诗和远方永远只属于极少数人。
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就业和赚钱”才是第一目标。
11
你可以说张雪峰现实,
你可以说张雪峰世俗,
你可以说张雪峰功利,
你可以说张雪峰痞气,
但穷人们需要张雪峰。
一个网民说得特别好:
“在人的漫长一生中,
改变人生轨迹的重大决策并不多,
高考报志愿算是最不靠谱的一次。
一个整天做题没见识过社会的孩子,
哪能有什么明确的规划?
所谓兴趣也是非常肤浅。
父母更加不靠谱,
自己都没活明白,
怎么能给孩子指出明路?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张雪峰的存在具有很大的正向意义,
他让很多普通人家和穷人家的孩子,
避免了很多雷区和弯路。”
12
张雪峰和教授们的新闻之争,
我在微博上看了看,
绝大多数人都是站张雪峰的。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张雪峰是了解普通人的,
知道普通家庭的痛点和需求。
张雪峰说:“我出身普通老百姓……”张雪峰是贫穷家庭出身,
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别人家是穷得叮当响,我们家穷得连响都没有。”
他是吃过很多很多苦才一步步爬上来的,
他知道普通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意味着什么,
知道普通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成本有多高,
知道贫贱家庭百事哀,
所以他的建议很契合穷人家普通人家的孩子。
而张小强呢,
就像了解他的人所说的:“学的工科,吃了半辈皇粮,
人近不惑跑到报社当副主任,
没吃过一天新闻的苦,享尽了新闻的福。
在他看来新闻这么阳春白雪,这么优雅的上层建筑,
干嘛要阻止人家学啊。
张小强怼张雪峰,
实际上就是圈层隔离。
不同圈层是真的不明白对方在想啥,
不能愁人所愁,不能乐人之乐。”
13
我为什么要谈论这个话题呢?
其实就是想说一种现象:
中国的精英阶层,
已经完全不懂普通人的生活了,
他们正在丧失对社会底层的感知能力,
以至于越来越不理解普通人的苦难。
14
人就是这样:
未经民间事,不知百姓苦。
知名评论家吴伯凡,
前不久讲到一个大经济学家,
这个大经济学家已经很老了,
走路都已经蹒跚了,
但是仍坚持做一件事情,
每个月坐两次公共汽车:
“我现在这么老了,
每个月还是坚持坐两次公共汽车。
你不坐公共汽车,
就不知道老百姓是如何生活的,
然后你不知不觉,
就会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意识,
说起话来免不了要夸夸其谈。”
我之所以写这篇稿子,
就是希望早就脱离了贫困的精英们,
或者从小在富足家庭长大的精英们,
能够像这位经济学家一样,
抽时间去田间地头走一走,
去真正的社会底层看一看,
了解一下普通老百姓是怎么生活的,
体验一下普通老百姓是怎么生活的,
这也是一种长见识,
甚至是一种更重要的长见识。
(3) 张雪峰的清醒发言,句句扎心,只有经历过社会毒打的人才能明白!#张雪峰#考研#社会#真实 - YouTube
回应张雪峰:我为什么不唱衰新闻?
文章来源: 往事与随想 于 2023-06-29 18:39:07 -
很简单,因为它已经衰得不行了,还需要你来唱衰吗?
我还在干这行的时候就告诫自己:不要不做新闻了就说新闻不行了。到底是要说自己当年多么牛逼?还是要说自己如何理想破灭?这太无聊了,这种“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姿态非常不酷,天宝年间的事情就不要提了。
在我看来,真正有意义的问题是:是什么让新闻业衰落?我上一篇说了,是言论空间的收窄,更直接点说:是权力杀死了新闻——不是他们说的互联网的冲击,也不是媒体人的自甘堕落,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
进一步的问题是:我们如何面对权力?这才是今天最有价值的问题,也是每个人逃不开的问题。张雪峰激起的波澜为什么到今天还未停息,根本原因也在于此。
一种选择是离权力的伤害范围远一点,或争取成为权力的一部分,比如现在很多人热衷的考公,这也是张雪峰、张小强给出的答案。但我必须说,这不是出路,这不仅是理想主义的否定,也是现实主义的否定。道理很简单,今天只是新闻业不行了吗?房地产、教培、平台经济……过去一两年,多少行业不行了?大家都去考公,请问谁来纳税?这个道理不复杂,请问你能躲多久?
一种选择与权力对抗,这是难而正确的道路。我知道看到这里很多人内心就会否定了。这是我个人去年以来的一点小小体会,疫情管控结束前夕,很多人的行动给了我很多感动,以及启发。我记得当时我发了一条朋友圈:“这两天给我的一个感受是:当人性中勇敢善良的一面被激发出来,也是有强大力量的。#相信人性# ”
我知道这很难,但我们总可以做些什么的,而简单的唱衰新闻业完全于事无补。与其唱衰,不如想想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前段时间我去湖南广州逛了一下,见了一些朋友,有些感想与诸位分享。
在长沙见了几位朋友,其中一位是褚朝新,以前新京报和南方周末的记者,现在已经不在媒体了。吃饭前收到他消息,说要去做个暗访,晚一点到。让我很惊讶:都不干这行了,还去暗访?来了之后我问他,是不是有平台约稿?他说不是。后来我跟另外一个朋友说:很佩服朝新,不干记者了还葆有记者本色,让我写写评论可以,但让我去跑现场我多半是不干的。什么叫爱新闻?就是不干新闻了还要干新闻。
然后到了广州,也约了几位朋友见面,一位是苏少鑫,我们有二十年没见面了,但网上一直有交流,他和同道做的“越秀山边”,虽然只是一个公号,在我看来,这是去年广州最好的媒体。他们在疫情期间的一系列发声,延续了广州“公民社会”的传统,不仅是广州最好,说是全国最好也不为过。前不久“越秀山边”被永久封禁,每一篇文章都打不开了,但这不重要。
特意问苏少要了一件纪念T恤。
一起吃饭的朋友中,不干新闻了还在坚持表达还有宋志标和余少镭:少镭兄的借古讽今、指桑骂槐是为一绝,笔耕不缀更是令人佩服;标哥的时评,文笔与深度少有人及,不夸张的说,是今天最好的时评。饭后聊天,我跟标哥说:今天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权力面前如何自处”的问题。标哥说没法自处,我自我要求低一些,我觉得至少要表示自己不服从,也许没什么用,但至少可以给自己一点安慰。
说上面这些,还是想说唱衰新闻没有意义,与其唱衰,不如想想能做点什么?我有个朋友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不需要硬煽起来的希望,但也不需要绝望——因为绝望每个人自己就有了。唱衰了半天,唱得大家万念俱灰,然后呢?
实际上,即便行业之内,亦非万马齐暗。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财新,除了财新,就我视野所及,还有北青的“深一度”,居然还能坚持深度调查报道,坚持舆论监督,也是一个异数,令人佩服。还有上一篇我提到过我认识的新闻学院里的好老师,比如南大新闻传播学院的庄永志老师,我看他的朋友圈,还在教学生如何做真正的新闻,谈调查报道是什么、怎么做?
有句话叫“千年暗室,一灯即明”,越是这种时候,有人做燃灯者越是可贵。今天需要的不是唱衰,而是鼓励,而能够给人以鼓励的,是人和行动。
在巨无霸面前,有无数的理由选择现实,选择逃避,但这样终究是不行的。前几天我跑步的时候,音乐APP突然给我推荐了一首我之前没听过的歌,宫阁的《同化我》,里面反反复复在唱一句:“体谅每个人的懦弱,直到所有人都懦弱。”
这事,往小了说,是动了有些人的蛋糕,砸了有些人的饭碗。往大了说,是不符合大政方针,不符合宏大叙事。
张雪峰还是太直白,太赤裸了。也许是心直口快,也许是商业策略,张雪峰一开口,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他说,学医成才周期长、耗费资源多,家庭情况不好的孩子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他说,如果你图待遇好,而不是为了报效祖国,那就别报军校;
他说,见到行政管理专业,可以考虑跑路。
在“如何评价张雪峰这个人?”的知乎问题下,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
张雪峰最大的贡献是让底层信息不通畅的那些人,知道了如何选专业,怎样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