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务实小民

昨夜,多伦多冷月无声,寂寥之下,看了很多博客,想到自己也开通一个,权当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个人资料
务实小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如何才能摆脱贫穷?

(2022-01-18 21:26:31) 下一个

帮更多的人摆脱贫穷,既是一种善举,(实现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善莫大焉!)

同时也是国家/政府/政党的宏伟目标……..

因为这不仅仅是更多人富裕(脱贫)本身,关键在于这个世界的很多问题正是贫富分化,穷人太多形成的,治安问题,革命…….

让更多的人摆脱贫穷,社会才可能保持和谐稳定,犯罪减少,社会长治久安;

更多的人摆脱贫穷才能让内需旺盛(首先基本消费增加,而且富人的总体消费倾向低于普通百姓),经济发展健康延续。

“我们不需要研究该不该帮助穷人,而是要认真研究该怎样去帮助穷人。”

但是贫穷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实在复杂,绝不是一两句懒惰/笨/制度不合理…..就可以可以简单概括的。

李永乐老师用十多分钟的时间,非常简洁明了地介绍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合写的研究成果《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班纳吉和杜弗洛用了15年的时间踏遍了五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最贫穷的地方做调研,通过贫穷的人的生活、教育、健康等生活的多个维度来探究贫穷产生的真正原因。

这本书已经被看成是研究“贫穷”的巅峰之作。

李老师用接地气的方式,粗线条地介绍若干研究结论:

1健康:

1.1 免费提供疫苗,尽量通过小奖励,提供便利来促进疫苗普及。

1.2针对性地解决大面积公共卫生/地区疾病(比如蚊帐对付疟疾……,外推,我们很容易想到血吸虫,甲状腺亢进……)

2教育:

2.1培养/促进 父母重视孩子教育,这个根本中的根本,价值最高(为儒家文化点赞)

2.2提升学校的实际吸引力

2.3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这个是基石

3贫富状况的延续与传承

也就是我们经常讨论的阶层固化的问题,如何改变命运的问题。

这里面既涉及到制度安排,也涉及到人性层面,穷人富人的思维习惯/行为模式的问题。

这一块稍稍复杂一些,但是那张 “今天财富/明天财富”的S曲线很有意思,真的蛮有道理的,

A财富到达一定程度时,再次变穷的风险就会开始减少。而从0开始积累财富到达那个程度的路上需要太多的勤奋,耐心,小心谨慎。没有过那个点,很容易返贫(穷人的生活常常充满风险,也没有能力/意愿去参加保险)

B穷人一次一次要去克服当下的欲望才能走向富裕,这个有点反人性,很不容易。但是富人可能已经过了那个点,问题不尖锐。

C穷人很容易失去耐心而做出不恰当地选择,急功近利更容易做出“风险收益明显不匹配”的选择,比如买彩票,炒投机的股票,借高利贷…..

我们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学家,我们也需要脚踏实地的人。

如何才能摆脱贫穷?穷人和富人有什么差别?【2019诺贝尔经济学奖解读】 - YouTube

 

 

当然,如果有兴趣,有时间,最好是去读原著。

附:《贫穷的本质》简介

?贫穷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穷人呢?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贫困线。按照美国的标准来说,每天消费只能控制在99美分以下的人就是穷人。贫困人群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多,比如社会文化有贬低穷人的习惯,文学作品经常把穷人描绘成又懒又馋的人,这样的误解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许多脱贫政策也是建立在误解之上的。

本书作者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调查了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一系列具体的问题出发,详细验证/分析了我们过去对贫穷和穷人的各种想法/观点,并提出了解决贫穷问题的具体办法。

全书结构

第一部分:慈善的误区。

第二部分:贫困群体的困境。

第三部分:应对贫穷的具体方法。

第一部分:慈善的误区

穷人很难脱贫,主要是因为很多政府/慈善组织的做法是建立在误解的基础上的,没有考虑到穷人真正面临的难题。作者从饥饿、健康、教育、人口这四个方面调查分析了穷人真正面临的难题,以及这些难题产生的原因。

1.1很多扶贫政策,往往将贫穷和饥饿这两个词挂钩,认为穷人就是吃不饱饭的人。所以,这些政策会主张直接发粮食。但是,绝大多数人穷人并不是吃不饱饭,穷人面临的真正问题是没有办法获得全面的营养,健康得不到恰当的保障。这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下一代的健康/智商和前途,世代无法摆脱贫穷。

 

1.2在健康方面,有观点认为只要我们在贫困国家加大公共领域的投资,预防疾病,就可以让穷人更健康。但真实的情况是,预防工作就算再便宜,穷人还是不会去做,他们只关心生病以后要花多少钱来治。

到了治病的时候,穷人更喜欢那些要价高但只会开抗生素的医生,而不是选择真正有帮助的免费医疗服务。因为大多数穷人都不具备最基本的生理知识,他们听不懂医生的解释,而注射抗生素会让他们立刻感到好转。

1.3在教育问题上,我们一直以来都有一种错觉,认为穷人家的孩子不上学是因为没钱。事实上,在绝大多数国家,小学、甚至初中都是免费的,但还是有很多孩子不愿意上学。

穷人的孩子不上学,原因一是学校教育质量低下,老师缺席,高年级的学生还读不懂低年级的课文,上学纯粹是浪费时间。原因二是很多家长不知道教育的好处,因为教育的回报往往是在十几年之后,这让很多家长看不到投资的价值,同时也不想放弃孩子现在能挣到的钱。原因三是我们的学校大多以培养精英为己任,很多孩子在起步阶段就因为赶不上进度而被放弃了,所以很多孩子不喜欢上学。所以,在教育问题上,光建立学校、聘用教师是远远不够的。

1.4人口问题。有观点认为人口增长会让一个穷国变得更穷,因此,降低生育率会让穷人的境遇变好。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有相关的人口政策,但是这并没能阻止穷人生更多的孩子。因为穷人一般都没有社会保险、退休金、养老金,对他们而言,孩子是养老送终的唯一希望。所以,他们会越穷越生,恶性循环。

第二部分:贫困群体的困境

2.1保险难

贫穷人群在生活中总是面临很多风险,一次旱灾一场暴雨,生个病出个意外,就能让他们的生活陷于困境。但是他们很少买保险。同样,保险公司也很少给这个群体提供服务,原因有三。

首先,他们很难对穷人进行监督。穷人有了失业保险,可能会故意不好好工作。其次,因为一般来说只有那些觉得自己有危险的人才会参保,所以保险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只能将保费定高一点,这样一来,贫困群体就更犹豫不前。第三,保险公司很难预防那些明目张胆的欺诈行为,所以会倾向于把贫困群体排除在外。

2.2贷款难

贫困群体常常缺钱,但是他们在借钱的时候,很少选择银行,而是直接去找高利贷。因为银行也对这个群体很不友善。

银行之所以不愿意接待贫困群体,主要是因为他们贷款金额太小,而要做背景信息调查又要花很多钱,同时,他们违约的几率确实比较大,银行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

于是,贫困群体不得不转向高利贷等非正规渠道去借款,他们的生活也经常因此被拖垮。

而现在,小额信贷机构看准了这个市场,正在试图通过给穷人提供贷款来解决贫困问题。不过,小额信贷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贷款的人少,违约率高,利率也高,而且负面新闻缠身。

2.3储蓄难

贫困群体有各种各样存钱的办法,比如成立互助小组,大家互相监督;将钱换成东西,为了盖房子,挣到一毛钱就换一块砖,等到攒够一堵墙,就砌起来,然后再用同样的方式攒够剩下的三堵墙和房顶。但是,他们不喜欢去银行存钱。

原因一,银行的取款手续费太贵了,就比如有些地方取100块就要收两块钱手续费,而利息可能只有一块钱。这样很不划算。

原因二是自控力的问题。我们的大脑对现在和未来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我们总会觉得明天的自己要比今天的自己更理性,所以我们会在今天买下我们想要的东西,却认为明天我们就会把钱花在更合理的地方。这一点,所有人都一样,只是对穷人而言,自控力差的危害更大些。

2.4做生意难

首先,很难借到钱来扩大规模,又没有保险,风险很大。其次,因为缺少资金,所以只能做些小生意,勉强糊口,赚不了多少钱。第三,为了应对风险,贫困群体往往会从事很多种职业,做生意的同时可能还有别的工作要做,没有精力和愿望扩大生意的规模。

第三部分:如何应对贫困

要给贫困人群提供正确的信息,让他们做正确的事。比如让他们知道营养的重要,比直接发粮食要好;宣讲卫生健康常识,对他们的健康非常重要。

政府和慈善机构应当适当地助推,给贫困人群提供便利,比如政府补贴,银行降低取款收费,保险公司免费给穷人提供保险。

要推动小的社会变革,减少腐败和玩忽职守,让对贫困人群有益的政策能够落实下去。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穷人的信念。有时候,人们之所以能做成一件事,就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行。因此,对穷人而言,拥有脱贫的信念是很重要的,这会激发他们去做很多事,来让自己摆脱贫穷。

贫穷的问题已经存在了好几千年了,虽然政府和慈善机构都在为解决贫穷而努力,但是我们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要消除贫穷,就必须要倾听穷人的心声,理解穷人的生活方式,只有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才能找到贫穷的原因,进而找到应对的方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FollowNature 回复 悄悄话 工作。让穷人有工作的机会。有稳定的收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