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务实小民

昨夜,多伦多冷月无声,寂寥之下,看了很多博客,想到自己也开通一个,权当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个人资料
务实小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大学毕业生破千万之后,就业还会好吗?

(2021-11-29 16:35:10) 下一个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大学毕业生破1000万人之后,就业还会好吗?

一、中国高校毕业生持续增加。

日前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揭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约1076万人。

相比2021届,毕业生增势迅猛,同比增加了167万人。而从2011年到2019年的近十年间,高校毕业生人数也才增加了174万人。

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很快就会进入就业市场。毕业生破1000万人之后,就业还好吗?

回顾过往几年,2019年毕业生834万人,比2018年增加14万人。

2020年874万人,比2019年增加40万人。

2021年毕业季,909万人离开校园,毕业生总规模首次突破900万关口。比2020年增加35万人。

2022年从909万人到1076万人,增长167万人。  

拉长时间看,从2011年到2019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由660万人增加到834万人,也才增加了174万人。

二、2022年高校毕业生增势为什么这么猛?

高校毕业生持续增加,这是过去20年一贯的趋势,主要原因是持续扩招。2022年毕业生猛增167万人,增长规模居近十年之最,主要是因为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人。而研究生规模大幅扩充。两者汇总,2022年高校毕业生猛增表现特别明显。

2019年,高考报名人数时隔十年重新回到千万人,2020年比上年增加40万人达1071万人,2021年再增加至1078万人,高考报名人数连续三年破千万。与次相呼应,高校招生也不断扩充,录取率已经逐步飙升到现在的80%以上。

2018年普通专科招生比上年增长5.16%,2019年扩招100万人,比上年增长27.1%。

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人,是距1999年大学扩招20年后,高等教育再次大规模扩招。

2019、2020年起高职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大幅度扩招,恰好在2-3年后毕业,造成高校毕业生规模的叠加,形成前所未有的毕业潮。

更可怕的的是,在高职专科方面,2019年高职完成了116万人的扩招,2020年和2021年又扩招了200万人。2022年之后的两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会更大。

在硕士研究生方面,近几年来也出现了几个扩招峰值,特别是新冠肺炎又增加了读研热情,出国出现疑虑/障碍,也有人加入到国内的竞争体系。

在博士研究生方面,2018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文件,要求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当年博士生招生较上一年增长13.86%,扩招幅度是2003年以来最大的一年。

三、就业难,很多毕业生,毕业即失业

与毕业生人数“创新高”伴生的另一个词,“就业难”。

本身经济增速下行,新增就业岗位有限。提供就业岗位的主力军,民营企业这几年受压也让就业变得更加困难,新冠疫情更让原本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就算是手握“就业优先选择权”的名校毕业生们,求职的期望值也不得不下调。

规模庞大的高校毕业生为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应催生了考研热、考公热、教师资格证考试热,各种考证热。

研究生报考人数从2016年的177万人,增至2021年的377万人。2022年考研人数挺进460万。

自2009年开始,国考(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已经连续13年超过百万。今年国考开启后,报名人数更是首次突破200万人。最热岗位竞争比就达到了3714:1。

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共有260万人,2017年达到410万人,2019年则攀升至900万人,2020年这一数据就已接近1000万人。但是国家今年严厉打击教培市场,也断了很多人的培训老师出路。

考研热、考公热以及教资热的主要原因,与当下的就业状况直接相关。就业形势严峻之时,稳定便成了大家的追求。

四、高校还能作为就业“蓄水池”吗?

过往许多年,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调节就业的功能,就像一个蓄水池。问题在于,今后这个蓄水池还能继续蓄水吗?

教育阶段性固然能够发挥调节就业的功能,但蓄水池也是有一定容量的,总有溢满的时候,时间差也就这两三年。如果最后“就业”这个出水口不能呼应上“进口”,迟早会出问题。

通过扩招延迟大学生就业时间,从而来缓解就业压力,仅仅是缓兵之计,终归还会在就业市场上暴露出供过于求的就业压力。

很多业内人士呼吁,不要把教育作为就业的“调节器”。以研究生扩招为例,可以延缓本科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两到三年。然而这种延缓,以稀释教育资源、降低教育质量为代价,从而导致“学历贬值”和“学历高消费”的问题。

不注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针对市场来调整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一味地扩大高校教育规模,不但不能解决现实教育问题、社会问题,还会制造更多的现实问题。

未来三年很严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喜见重出江湖,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不乐观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