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5日 受冷空气影响,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等12省市将出现明显的沙尘天气,部分地区有沙尘暴。
1.此次沙尘暴来源和成因是什么?
北方地区沙尘遥感图显示,这次沙尘暴源起于蒙古国南部。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因为前期整个蒙古国,包括我国西北地区气温偏高明显,普遍偏高5-8摄氏度。另外,外蒙古大部分地区近期的降水比较稀少,地表条件是非常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发生。第二个方面,受比较强的蒙古气旋影响,从新疆北部、甘肃中西部、内蒙古大部,包括华北北部这些地区,都先后出现了6到8级阵风的天气。
沙尘暴形成一般有三个条件:地表裸露,干燥少雨,加上冷空气影响。这些传统的沙尘地,一刮冷空气,就会把沙尘卷起来形成沙尘暴。
2.这次沙尘暴有多强?
这次沙尘暴近十年最强,已到达强沙尘暴级别。3月15日这一天北京大部分地区PM10浓度超过2000微克/立方米,海淀四季青站达3572微克/立方米。大部分地区能见度仅300至800米。而且沙尘天气影响范围非常大,从西北及华北甚至东北部分地区,从整个强度上来看,是近十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
3.沙尘暴是因为三北防护林开口子?
有人认为,此次沙尘是由于防护林开了口子,吹走了雾霾,迎来了沙尘暴。对此,专家解释,防护林主要是近地面的地表植被的一些变化,对整个风场的影响的范围非常有限。对于沙尘暴这种非常强的天气过程来说,防护林的影响程度是非常低的,从大范围的来说,基本上是可以忽略的。
曾有一段时间,有人质疑三北防护林减少了沙尘的,但是增加了雾霾。这个观点早已澄清。三北防护林不会影响雾霾,三北防护林的高度毕竟是有限,冷空气是大气环流产生的系统风,地表的房屋、三北防护林这种小尺度的物体都不足以对气流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三北防护林也不足以改变整个大西北地区地表裸露,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沙尘暴的产生。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治理其实也没有太多办法,只能缓解,而且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上百年的历史。因为西北缺水地区,大面积的地表荒漠化,必然在春季会产生沙尘暴,这种状况几十年内很难从根本上扭转。
不仅中国有沙尘暴,非洲也有。人类活动的导致非洲很大地区荒漠化严重,所以非洲的绝大多数地方都有沙尘暴。
4.印象中沙尘暴多年未见,为何突然强势出现?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北京已经有很多年没有沙尘暴。专家表示,近些年来,得益于我国的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工作的整体推进,沙尘天气确实是得到了非常明显有效的改善。对于小级别的风沙遏制,大面积的植树造林还是有用的。但是,在这次非常不利的气象条件下,仍然出现了大范围、高影响的沙尘暴天气。才几个点的植被占比,才几米高的植被是不能根本消除沙尘暴天气。在非常极端或者不利的气象条件下,仍然是有可能出现这种高影响的沙尘暴天气,所以,从治理上来讲,要继续推进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和生态环境治理整体的工作,降低荒漠化比例,任重而道远。
5.北京的沙尘暴预测
据了解,北京3月份观象台常年平均(1981-2010年平均)沙尘日数为2.4天,最多为12天(1954),2000年以来最多9天,出现在2001年。最近一次沙尘暴出现在2015年4月15日。2020年3月18日曾出现扬沙天气。
北京春季每年都会有沙尘天气,只是强度不一样。有些年份弱一点,近十年,沙尘暴都比较弱了。一方面是植树造林发挥部分作用了,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冷空气比较少,但是冷空气少的话,雾霾就多。以前,北京的局地扬沙也很厉害,一刮风,北京的那些沙石坑,裸地农田都会卷起沙尘。近十年,北京本地治理荒滩裸地,效果已经比较明显。北京本地的局地扬沙已经比较弱了。但是来自遥远北方的沙尘就需要更多地方更大的努力了。北京本身也就无能为力了。
NASA有卫星图显示,"The plume appears to originate from the Taklamakan Desert in northwest China. "
https://earthobservatory.nasa.gov/images/148052/early-season-dust-storm-hits-beijing
千年来没有改变的一点是,沙尘暴只眷顾北方人,因为它的形成需要三个要素——沙源、不稳定的大气环流和强风。这个只有北方才具备。
本次北京沙尘天气的沙源来自蒙古国南部,这里是一片面积高达130万平方千米的巨大沙漠的组成部分(另一部分在中国境内)。这片沙漠名称也非常直接,就叫戈壁沙漠,它是划分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的那个“漠”。
现在中国已经开始减少国内开采煤矿, 所以外蒙就有活干了。什么时候中国全不需要煤了,才能真正停住沙尘暴
参看博客:中国森林资源情况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802/202102/12668.html
加拿大/中国水资源情况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802/202102/20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