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铁炉

铁化炉里百炼加碳 锡达瀑下一淬为锖
正文

苦旅溯洄 方红 著 第一部分 少儿记忆 3、姨母到我家

(2025-07-04 21:38:45) 下一个

3、姨母到我家

姨母是一位真诚善良的人,她原是北京的小学教师,小时候有保姆照顾着起居,在家里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渥生活。到了北京以后,过着无忧无虑的单身生活。一九六二年,她从北京来大连看望和我们一同生活的姥姥,姨母到我家看到的是不忍目睹的满眼凄凉。四个衣衫褴褛的孩子,还能听到撕心裂肺讨吃的哀告,一双双渴望的眼睛透着期盼,姨母流出了眼泪,涌出了悲悯,一种勇气使她要留下来,帮助这个家,救救孩子。带着一份怜悯,一份希望,一份决然,姨母留了下来,很快地她辞退了北京的小学教师职业,迁到大连和父亲结了婚。

或许是过于匆忙,或许是过于执着,天天油盐柴米的烦扰,一件件破衣的缝补洗涤,没有光亮的苦涩生活使她猝不及防,束手无策,一筹莫展。特别是姨母和父亲结婚后又生了个弟弟,乳名小五,家里生活更是掣襟露肘,日子过得常常是囊空如洗,混乱无序。面对贫困生活和繁重的家务,使从来不会做家务的姨母不堪其忧,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姨母的心情每天和灰暗的天空一样郁闷,姨母的情绪渐渐烦躁不安起来,父亲和姨母两个只会读书,生活无能的人开始了抱怨和无休止的争吵。一九六四年“四清”运动开始后,父亲在学校成了被整顿的对象,经常开会写检查,回家后唉声叹气,双眉紧锁,也没有好声气,家里的争吵便逐渐升级,无处发泄郁闷和忧郁的姨母便开始摔盘子、砸箱子,家里仅有的家用电器收音机也摔了个粉碎。

记得有一次,姨母和父亲又大吵起来,姨母怒火中烧,疯狂地要跑出家门,父亲怕丢人,碍于面子,就在门口堵着不让姨母出去,姨母挥起拳头就把父亲的下牙打掉两颗,鲜血直流,我们兄妹惊恐地站在那儿不知所措,父亲还是堵着门不让姨母出去,姨母毫不吝惜地又是一拳打碎了门玻璃,自己的手也划破了,流出了鲜血,那种不可遏止的怨气和情绪至今想起来都不寒而栗。往后这样的日子,一天天,一月月,年年重复着。

姨母从日夜牵挂我们到无悔救助悲悯,到嫁到我们方家,劳累不堪,怨声满屋,悲声载道,这是多么不幸,我痛到了极点,也哭不出声来。姨母进了这个家就与凄怆相伴,与不幸结缘,又窒息得好像无处可逃。

姨母,一个弱小的不会料理生活的知识女性,却骤然挑起了三代八九口人生活重担,生活击垮了她,烦恼击惹了她,使她时而暴怒,时而大发雷霆,时而抱怨争吵责备,时而充满敌意。

令人沮丧的生活使她精神陷入了痛苦的深渊,本就脆弱的神经,在残酷的生活面前崩溃了,没有甘甜的苦涩生活,击碎了她的夙愿,往前看好像黑夜漫漫,她病了,她倒下了。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