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扛起家务重担一九六○年我们家搬到大连后,母亲病重的已经不能给我们做饭吃,她担心去世后我没有独自生活能力,就让我学着做饭。那时我七岁,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孱弱卧床的母亲教我鼓起勇气学着做饭。第一次学做饭的情景还记忆犹新,我人小个子矮,站直了还没有锅台高,我就垫个小凳子,凳子放不稳有时就摔下来,爬起来再踏上凳子。一次做大米稀饭,脚踩在[
阅读全文]
3、姨母到我家姨母是一位真诚善良的人,她原是北京的小学教师,小时候有保姆照顾着起居,在家里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渥生活。到了北京以后,过着无忧无虑的单身生活。一九六二年,她从北京来大连看望和我们一同生活的姥姥,姨母到我家看到的是不忍目睹的满眼凄凉。四个衣衫褴褛的孩子,还能听到撕心裂肺讨吃的哀告,一双双渴望的眼睛透着期盼,姨母流[
阅读全文]
2、感受了歧视与温暖由于母亲有重病,我上学晚了一年,一九六一年我才上学,在学校里算是乖巧懂事也能帮助老师做点班务,得到老师的喜欢,在小学一年级就担任了班级的卫生委员,虽然人小,但还是常憧憬着美好的明天。可是天不遂人愿,母亲去世的打击,使受母亲疼爱的我陷入了生活的磨难中。家里的日常生活再也没人打理了,加之灾荒年,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早[
阅读全文]

第一部分少儿记忆1、幼年哀哭在我的床头柜上有一本旧时的影集,第一页上镶嵌着我小时候和爸爸妈妈哥哥弟弟的全家照,那照片是黑白色的,年代久了已发了黄,早已不是金镶玉嵌了。每每看着这灰黄的照片,我的思绪总被牵回了我黑暗的记忆,牵回了一个没有母爱的灰暗日子。凝视着照片,模糊的母亲的印象渐渐的清晰起来。母亲出生在河南西峡县一个富裕家里,少时过[
阅读全文]
目录第一部分少儿记忆1.幼年哀哭……………………………………………………(1)2.感受了歧视与温暖………………………………………(4)3.姨母到我家………………&h...[
阅读全文]
自序二○一三年四月,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漂泊海外打拼十五年的阿联酋和卡塔尔,忍泪离开了那里的朋友和教会里的兄弟姊妹,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回归到故乡滨城大连。十五年,中东那些沉浮坎坷,卡塔尔那些岁月的痕迹,已烙印在我心里。十五年,那些斩不断的朋友情结,那些热情似火的教会里的兄弟姊妹总在梦中萦绕。回到大连,我漫步街区领略游赏,滨城已旧[
阅读全文]

这是我的一位阿姨朋友写的回忆录。描写了她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二零一三年的人生经历。将在这里连载。前言提到回忆录,人们总感觉写回忆录是大人物、名人的事情,或说过去即过去,再写出来有何意义。《苦旅溯洄》这本回忆录不是一本高层人物、知名人士的回忆录,这是一本叙说底层草根阶层的人生经历及人生感受的书。不同阶层的人在历史中所处的方位不同,对历[
阅读全文]
忽觉众友联诗妙,自认续貂权换脑。不揣浅薄且练习,切磋更喜博一笑。(新韵)[
阅读全文]
心,旁骛八极足自矜。瞧前路,坎坷且无垠。(新韵)[
阅读全文]
关于毛泽东,人们有着说不尽的话题。我用四首打油诗从爱恨情仇四个方面略言之。爱毛粉今何在?汇聚乌有乡。思想即真理,毛旗永飘扬。恨红色暴力来,传统文化灾。崇拜广遗毒,人心仍败坏。情画像挂城墙,面对纪念堂。心中一杆秤,红歌震天响。仇杀兔烹走狗,左苦右亦苦。狂热红卫兵,打死人无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