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626)
2022 (1666)
2023 (1783)
2024 (1105)
2025 (64)
在晚清的历史上,李鸿章的踪迹处处可循,不管是慈禧的西逃,还是之后与列强谈判的会议,都少不了李鸿章的身影。
自闭关锁国之后,清朝的统治者一代不如一代,加之西方列强的虎视眈眈,国内百姓的困苦生活,从而使得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而李鸿章,也是在这背景之下,逐渐登上历史的篇章。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李鸿章则创办了淮军,立下战功,也因此得以面见慈禧。
这也是他第一次面见慈禧,却不想回家之后便跟儿子说了八个字,语句的真实,可谓是一针见血。
世人的评价
说起李鸿章,世人对于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其中贬义往往大于褒义,主要是因为几乎所有的不平等条约上都有他的签字,这就是时代给他刻下的深深烙印,毁不掉也泯灭不了。
但大家不能忽视的是,李鸿章的签字并不是自己的属意,他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官,条约上的名字也确实是他。
可在那样的环境之下,他早已做了自己能够做出的所有努力。至于所有对外关系交涉的失败,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落后的经济实力,军事力量以及国家制度。
当然,这也不是李鸿章一人就能够力挽狂澜的,李鸿章的有心无力,是印证在时代的背景上的。
我们不能说李鸿章是一位纯粹的爱国人士,但也不能够直接忽略他自身所做出的贡献,换而言之,如若没有李鸿章的存在,相比现如今清朝的灭亡则会降临的更快一些。
所以,值得肯定的是,李鸿章应该得到大家应有的尊敬,这是对于有心爱国,无力报国人士的一种认可,也是大家对于当时时代背景的一种理解。
李鸿章早年在道光年间就崭露头角,正式出面则已经是慈禧执政的时期,而他初入官场的时候,正巧赶上了太平天国运动。
当时的清政府摇摇欲坠,内忧外患的境遇,让李鸿章实属为难。最初,李鸿章开始组建淮军,随着队伍的不断加大。
加之太平天国内部的瓦解,趁此机会李鸿章率领着淮军和湘军一举击溃太平天国,在这一战上,其实可以看得出李鸿章自身的军事能力以及才华智慧。
李鸿章第一次面见慈禧
对于太平天国的失败,李鸿章一点也不例外,当即之下,需要解决的事情,便是西方列强的打压。
面对岌岌可危的局面,李鸿章不断地推进洋务运动,知道自身与西方列强之中的差距在于技术以及武器。
所以,从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便大规模的引进西方的军事装备、先进的科学技术,甚至支持民办企业,想要以国富民强的目的,去挽救岌岌可危的大清。
然而,这场以“自强”“求富”为指导思想的运动,并没有得到皇室的支持,所有的一切都已失败告终。
要知道,尽管当时的清朝政府危在旦夕,但是皇族势力的存在依旧是阻拦李鸿章发展运动规模的最大障碍。
这也是李鸿章最大的难题,直到太平天国的成功镇压,让慈禧注意到了李鸿章,甚至宣传他入宫面见,这也是唯一一次可以为自己洋务运动谋取利益的机会,李鸿章不想放弃。
李鸿章进宫见到慈安,慈禧两个太后之后,还看见了同治皇帝。李鸿章便将洋务运动的想法,对着慈禧太后逐渐的阐述。
他分析了现如今清朝面对的局面,分析了西方列强的攻占虽远必到,同时还分析了敌众我寡的观念,最后告知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一切的一切,条理清晰,,一旁的慈安以及同治依旧是一脸的平静,没有发表任何见解的欲望,只是全程听着李鸿章对慈禧所说的一番言论。
可话语结束,慈禧却不置可否,忽的,话锋一转,就赏赐李鸿章一桌饭菜,让他好好吃,吃完回去好好休息。
这样的做法,到让李鸿章十分诧异,在他心目当中,只要将事情条理清晰地罗列出来,确定是可行的,就可以直接下令行动,也就是说李鸿章是属于行动派的。
慈禧的反应,让李鸿章也是知道她对于洋务运动的兴趣没有多大,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洋务运动的重要性。
这导致李鸿章十分的失落,吃了闭门羹的李鸿章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念头,转而来到了恭亲王府,并与恭亲王说明的自己的想法。
也因此,恭亲王成为了洋务运动坚定的支持者之一,可尽管得到恭亲王的认可,洋务运动终究还是失败了。
慈禧势力的强悍,让李鸿章主张的洋务运动根本执行不了,一切的一切悉数破灭。
八字言语,一针见血
话又说了回来,当时,回到家中的李鸿章一脸愁思,这时,他的儿子李经芳便凑上来问一些情况。
因为不是任何人可以见到宫中的慈禧太后的,出于好奇,总归想要知道父亲李鸿章进宫之后的感觉。
回到了家中,李鸿章也没有丝毫的顾忌,看着一脸真诚的儿子,回想起自己在宫中的事情,便叹息着说出了八个字:
“似有韬略,或无大才”。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直接将慈禧说透了,可谓是一针见血。
从大清历史上的种种事迹来看,慈禧太后是有着属于女人的精明的,毕竟能够事实掌权的女性在中国历史上是少之又少的。
可她终究没有多大的雄才,后人对她的评价也是奢靡浪费,在李鸿章看来,慈禧也只是一介平凡女子罢了,没有男人应有的魄力。
客观地来说,李鸿章所说的“似有韬略”指的是他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将权利自始至终地攥在自己的手中。
这也是承认她的厉害。至于之后的“或无大才”便指的是比起国家利益,她更加看重的便是自己的利益,喜欢收集各样的奇珍异宝,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值得一提的是,帝王之中,最忌讳的便是“自私”,对于这样的当权者,清朝的灭亡其实指日可待。
其实,纵观李鸿章的一生,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清朝,可谓是鞠躬尽瘁,同时为了保全慈禧。
更甚至,他多次为其善后,这样的人物最后却沦落为晚清历史上最具有争议的人物。所以说,对于功过是非之事,都是由后人评说. (ZT)
K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