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正在悄然蔓延:部分基督徒崇尚神迹奇事,却轻视甚至排斥科学、知识与理性。他们渴慕属灵体验,却忽略了上帝赐给人的思辨能力;期待超自然介入,却不愿意面对自然规律中所显明的神智慧。这种倾向在历史上并非全新,但在现代社会中,它容易导致信仰与现实脱节,甚至对信仰本身造成误解。因此,讨论“从反智回归理性”,并非削弱属灵,而是重建平衡,使信仰更符合圣经与上帝的心意。
一、基督徒中存在的反智现象:崇尚神迹、轻视理性
在一些教会中,我们能观察到几类常见的倾向:
1. 把神迹奇事视为信仰核心或必要标志
有些基督徒将“看见神迹”视为信心强弱的衡量标准。如果祷告未得医治、未见异象、未经历超自然,他们便怀疑自己的信心或怀疑上帝是否同在。
然而圣经从未教导神迹是常态,也不是信仰的全部。耶稣对多马说:
“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约翰福音 20:29)
强调的是信心,而非不断追逐新的神迹体验。
2. 用“属灵”取代思考,用“信心”排斥知识
例如:
这种态度往往源自误解,以为科学与信仰天然对立。但事实上,真正的信心并非反智,而是超越理性却不敌对理性。
3. 误解“属灵”,导致人本该承担的责任无人承担
例如:
圣经教导信徒应当**“心意更新而变化”**(罗马书 12:2),更新意味着思考、反省、判断,而不是停止理性活动。
二、基督徒当然应该相信神迹,但不应排斥科学与理性
1. 神迹是真实的,是上帝权能的彰显
新旧约圣经里的神迹明确表明:神能也会超越自然介入人类历史。耶稣行医治、赶鬼、使死人复活;使徒们也行许多奇事,都是为了见证福音。
基督徒当然应该相信神迹,这属于信仰的一部分。否认神迹,就是否认创造世界、主宰历史的上帝。
2. 但神迹不是常态,而是特殊介入
圣经中真正的神迹都在特定时刻发生,通常具有明确目的,例如:
并不是每天、人人都经历超自然神迹。在信仰生活中大多数时候,上帝透过自然规律、智慧、知识引导人。
3. 信心不等于头脑空白,属灵不等于反理性
耶稣吩咐人要:
“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马可福音 12:30)
其中的“尽意”(mind)明确包含理性、思考、判断。
信心是建立在真理之上的,而不是排斥知识;信心不是拒绝学习,而是以上帝为知识与智慧的起点。
三、大自然是上帝创造的,相信科学与理性是另一种相信神
1. 圣经明确指出:自然界本身就是神的启示和创造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诗篇 19:1)
宇宙的秩序、生命的精妙、物理与生物的规律,都是上帝智慧的彰显。
科学不是与神对立,而是探索神所设立的法则。
因此,当基督徒尊重科学、接纳医学、学习知识时,不是信心软弱,而是承认:
上帝通过“自然法则”治理世界。
2. 理性是神赐给人的礼物
《箴言》多次强调智慧的重要: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箴言 9:10)
“智慧人为家积蓄宝物。”(箴言 21:20)
智慧包括思考、判断、分析、学习、求知。拒绝理性、拒绝知识,等于拒绝神所赐的智慧。
3. 祷告与科学并不冲突,而是互补
基督徒当然可以求神迹、祷告医治、寻求神的超自然介入。但在大多数情况下:
拒绝这些,却只求“即时神迹”,其实并非真正的敬虔。
基督徒不是要在“信心”与“理性”之间二选一,而是要在两者之间保持圣经式的平衡:
真正成熟的信仰,是能够说:
“上帝若行神迹,我感恩;若不行,我依然凭智慧与理性去面对人生,因为这是祂赐给我的责任。”
从反智回归理性,是让信仰更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