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忆德胜门

(2020-10-18 12:08:54) 下一个

(网上图片)

工作了十多个年头的出版社坐落在京城德胜门内。现在回想起它周围的景物,很是怀念。

出版社一墙之隔是宋庆龄故居,清朝时是某某亲王的王府。这一隔的灰色砖墙,足足有两层楼高,一隔就隔出个世外桃源。我在三层的办公室的窗口对着这个园子,春夏秋冬,年复一年,饱览了园子的四季。

园子依山而建。这山,据说是用挖后海的土堆积而成。楼台、草木循山逶迤、忽隐忽现,颇有江南园林曲径通幽之美。故居兼亲王府虽对外开放,但我的窗口面对的是背山的后花园,几乎不见游人只见楼台花木。那些树木在园子里恣肆地生长,一派野趣。夏季是满目绿色,古树、新树,阔叶、细叶,墨绿、碧绿,你推我攘,阵风一过,简直是云涛翻滚,气势非凡。冬季一到,树叶渐落,枝桠尽露,纵横交错,竖短横长,颇有抽象、萧瑟之美。至于初春发芽、深秋落叶的万物轮回之旅程,更是让人驻步窗前,忘我于物外。

园子驻扎着一对武警战士。大概为了保护文物,不让烟火熏着,武警的伙房开在出版社的院子里。每日中午,小战士们排着整齐的队列,迈着齐刷刷的步子,走进出版社,在他们的伙房门口站住,齐声高吼一首歌,然后吃饭。 起先,我们工间休息时,就去故居里遛遛,守门的小战士不会要我们买票。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出版社的也要买票”,我们就不去遛了。

(出单位大门左转,沿着出版社东面围墙,穿过一条窄胡同,就是后海,08年回出版社旧地重游所拍)

遛不成故居不要紧。德胜门内有的是好地方。站在窗口一看,故居后面就是后海。在阳光的映照下,后海波光凛凛,好像精灵眨着眼睛。后海也是很好玩的地方。它的南面有一个花鸟市场,除卖花卉草种、虫鸟鱼食之外,还倒腾些古玩字画。如会砍价,也还可以淘点好玩的东西。

后海西面有一早市,清晨五到九点开市,沿湖设摊,绵延足有二三百米长。专卖蔬菜水果,便宜之极。所以,买菜也成为很多同事的每日功课。

每日的遛后海,会遇到一些相同的人,看到相同的事。比如,湖边钓鱼的那几位。为什么从来没看见他们钓到过鱼呢?还有湖边冬泳的那伙人。每次看到他们砸个冰窟窿往里跳,我都禁不住身子一阵子凉。当然哪,那位推自行车的小贩不可不提。自行车后面一左一右挂着两个方铁筐,里面装着花生瓜子方便面,啤酒汽水矿泉水,还插着冰糖葫芦。他慢悠悠地推着车,很专业地吆喝着。关于京城小贩的吆喝,汪曾祺、王蒙都有过精彩的描述。像说书像唱歌,那确实是门艺术。后海的这位,也是把商品报道编成了顺口溜,很长很长,而且根据情况随时变化。有次他经过我身边时吆喝到:“冰糖葫芦花生米喂,闲着没事磕瓜子喂。”我就心虚地想,这闲着没事的怕是我吧。

 

后海的日子仿佛平静如水。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不会有什么不同。只有一次,遇到了一件打破平静的事。后海北边的一处四合院起了点小风波。像北京很多的四合院一样,这院子里住着六七户人家,成了个大杂院。那天早上,这几户人家联合行动,贴大字报,刷标语,演讲,引起不大不小的围观。起因是,这院子的主人突然冒出来了,她拿出买房契约、房产证,告到法院,要求收回自己的财产。房子是这位老太太的,白纸黑字,没得说,法院判住在这里的几户人家限期搬出。这几户的反应是:我们,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她,只来这院子看过三次,每次不超过十分钟。当然我们更有理由作这院子的主人。看来,私有财产的观念在中国老百姓那里还相当陌生,离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位还有一些距离。

出了后海再往西,还有一道可观赏的风景,郭守敬纪念馆。这纪念馆有一小截以后海的水为墙。一年冬天,特别寒冷,湖上结了厚厚的冰,园中没有一个游人。我从冰上,而不是从园门口买票,进入园中。一个人缩着脖子在小山头上的郭先生庙前坐了很久。想些什么呢?想到我是怎样对这座古城由厌到恋的。刚从山青水秀的南方来到这座灰色的古城时,色彩上感到多么的压抑。登高一望,哪哪都是灰色,灰色的城墙,灰色的方块方块的四合院,冬天那落光了叶的灰色的树,就连胡同口晒太阳的老人,也是灰色的表情。又是从什么时候起呢,对这灰色慢慢有了好感,品味出其中平淡的、雅致的、肃穆的美来。那天,直冻得手脚生疼,才下山出园。记得守门老人那疑惑的眼神。是呀,大冷天的,既没有人买票进园,又怎会从园中冒出个大活人?

郭守敬纪念馆对面,隔着个阔马路,就是著名的德胜门城楼了。那真是一座很漂亮的城楼!早些年,里面有一个画廊。把画廊开在昏昏暗暗的城门楼子里,真是个大胆的想法。我常常去逛这个画廊。画廊分好几层,两层还是三层,记不确切了。只记得每看完一层要爬窄窄的木楼梯,楼梯拐弯处有一个方方的枪口,透进些微的光。画廊卖些什么画,我已全然忘记,记得的只是这些古代勇士放枪或射箭的小方洞,以及从这小方洞看下去,缩小了的熙熙攘攘的车水马龙,而城楼里很静很静,方洞透进的那道关柱中,尘埃飞腾。没有多久,画廊就关闭了。后来,那里改成古钱币展览了。我又去过一次,就再也没进去过了。其实,德胜门更宜在外看,在远看。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你都禁不住要赞叹它的设计师。它站在那里,不知为什么,会让我想起三国中的那些英雄人杰,英俊威武,大义凛然,又悲壮,又豪迈。

民以食为天。德胜门内的饭馆也不少。孔乙己,考肉季,马凯……这些有名的就不去提了,记忆犹新的倒是去年夏天新开的一家小饭店,正对着后海的西北角。主人是一对画画的小夫妻。据说开餐馆是以商养画。这餐馆开得有点艺术品位。餐具是土窑烧的大糙碗,墙上是粗人的胡乱涂鸦。要紧的是,菜烧得好,精致有特点。我最喜一份点心叫香竽角的。魔芋蒸烂了作陷,外裹糯米粉,最外层粘点面包屑,烘烤而成。吃起来真是又软又脆,竽香四溢。最后上班那天,专门多买了些香竽角带回家。想起下次再进德胜门、再吃香竽角不知是什么时候,不免一时伤感。

 

(2002)

(补记: 差不多是20年前的旧文了,刚到美国时写的。那时怀乡的感情还是很重的。时过境迁,花市早市饭馆都已不在。而且不是看旧文,这些往事都已淡忘。随着记忆的消退,思恋的感觉也淡漠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画画养老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我胖我的' 的评论 : 说得我也哗哗啦。
画画养老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四季如冬' 的评论 : 哈,街坊。
画画养老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adrian' 的评论 : 哈哈,我搞不清方位。
Hadrian 回复 悄悄话 六十年前住德內大街的飘过。您这是介绍后海哪?
四季如冬 回复 悄悄话 看着亲切,我以前是在德外大街。
我胖我的 回复 悄悄话 眼泪哗哗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