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0-10-18 12:08:54)

(网上图片) 工作了十多个年头的出版社坐落在京城德胜门内。现在回想起它周围的景物,很是怀念。 出版社一墙之隔是宋庆龄故居,清朝时是某某亲王的王府。这一隔的灰色砖墙,足足有两层楼高,一隔就隔出个世外桃源。我在三层的办公室的窗口对着这个园子,春夏秋冬,年复一年,饱览了园子的四季。 园子依山而建。这山,据说是用挖后海的土堆积而成。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0-10-16 11:04:50)
阅读 ()评论 (0)
(2020-10-10 11:25:51)

(图片来自网络) 蜡烛木 查了一下Ocotillo这种植物的中文名字,叫蜡烛木。它很局限地生长在加州、德州和亚里桑那的沙漠地带。我第一次看到它时非常吃惊,真是一个又古怪又美丽的东西。它的枝干像一条条鞭子,指向天空。它的花开在枝干的尖尖上,像红缨枪一样。它的刺尖得像针硬得像小钉子,一根枝条简直就是一根带刺的铁丝。虽然它所有的形象都和武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0-10-07 08:37:42)
我和珍妮可以说是搭档,她是文编我是美编。我经手的设计,少到几个字的明信片,多到连篇累牍的杂志版面,从初稿到定稿,文字都归她审定。她对待文字很认真,一稿又一稿,改来改去,或是想到了更精简准确的表达,或是挑出了作者的语法错误。我开玩笑时说:“下一稿不给你看了,你总能挑出毛病,可以永远改下去,我们会没完没了的。”我认真时说:“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0-01 14:49:41)

月圆他乡夜 人行往事中 (想凑够四句,还在想……)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那是2007年的事,那年《国家地理》有一期刊登了一篇报道中国的文章。我的同事希娜的父亲,他生活在北部农村,读过后,很激动,特地从北方给希娜打电话来,要寄过来给我看,还真诚地表达了一些对中国人的赞美的话语。父亲让女儿在我看完后,再把杂志给他寄回去。老人订了一辈子的《国家地理》,一本都不缺的保留着。我在旁边听了就想,寄来寄去好麻烦,网上看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2020-09-21 16:01:50)

应景的东西容易流于恶俗。这个设计就是应情人节,七夕的景。感觉有点恶俗,但很有几个小朋友喜欢。也许是代沟或者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暂且留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09-17 15:15:21)

在小镇北面的山脚下,有一个小画廊。不大的两间屋,前面一间是展厅,后面一间是办公室兼库房。主人是个能干的单亲母亲,开画廊已有三十年,靠着这份生意,独自养大了四个儿女。它是我的第一家代理画廊。刚毕业时,凭着一股热情,后车箱里装着画,一家一家画廊去问,不断地碰壁,问到她时,终于被接受了。后来只要路过,就会进去,跟她聊几句,看看她新进的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0-09-16 15:12:02)

GeorgiaO'Keeffe那幅梯子的画,淡绿色的天空中,一架黄色悬空的梯子。画的顶部有半个月亮,画的底部是一末黑色的山峦。一点孩童的梦幻,一点成人的迷茫,一点人类的困惑……在美国西南部的新墨西哥、亚里桑那等地,老房子外面偶尔还能看到梯子,原木手工制作,看上去歪歪扭扭。梯子斜靠在墙上,南部炙热的阳光再添一个清晰的影子在墙上,在静静的闷热的午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09-13 15:01:27)

七十年代初爸爸从下放的农村回城,一时没有地方住,他们单位安排我们全家住到了湖南省第三招待所。说是作为过渡,可是一住就是多年。招待所有一前一后两栋三层的筒子楼,前面一栋临街,是当时长沙最繁华的五一路,我们住后面这栋。两栋之间有块不大不小的空地,有时同学来了,可以在那里玩玩跳房子的游戏。我们住二层,分配了隔着过道相对的两间房子给我们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1]
[2]
[3]
[4]
[5]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