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长篇战争小说《另一种历史》第7期

(2020-07-21 03:36:52) 下一个

(视听版:https://youtu.be/ExFuMTW8txk  )

 

26)     探访英国

伦敦。契克斯,两栖联合作战总部。42岁的蒙巴顿勋爵作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陆海空一体的“三军中将”,在这里接待了来访的马歇尔上将,和他的随员魏德迈中校。

参观结束,美国客人对这个单位内各兵种的整合程度,感到吃惊。

“您是怎么做到这点的?”马歇尔问。

“怎么说呢?虽然分属三军,但他们毕竟使用同一种语言。”蒙巴顿没有诉说辛苦,而是淡淡笑道。“阁下您也使用英语,干吗不派些军官来,一起训练呢?”

马歇尔吩咐魏德迈:“记着这件事。”

蒙巴顿决心取悦这些握有实权的美国人。晚上举行了盛大欢迎宴会。略感奢侈的豪华乐队,和水上舞台边的斑斓灯火,使人怀疑这是否还是战时……

融洽欢快之际,蒙巴顿适时开言道:“尊敬的将军,可否,受理我的订单?我们需要一种能装200人和10辆坦克的船。”

“我们有这型专用船么?”尚不了解海军的马歇尔,问道。

“目前没有。”蒙巴顿顺手用一张菜单背面画出他久已构思的新船轮廓,并做了讲解。

“好吧。回国我让工程师具体设计一下,给你们造150艘。魏德迈中校~把这张草图收好。”影响深远的一种新船~坦克登陆舰,就此诞生。

财大气粗的客人令主人心花怒放。乐队奏响优雅而愉悦的曲调,一群漂亮的英国女兵及时围拢,向上将以及他的中校敬酒。※ 史实,1942年4月10日

 

27)     意外来信

重庆。化龙桥,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微蹙双眉,再次把信从头到尾看一遍,问道:

“他交给你的时候,说了些什么?”

龚澎正掸着雨中跑回淋湿的头发,回答:“他说他等了一阵。在病房问过乔冠华,肯定我会来,就继续等。但出来时间已经很长~他必须早点回去。还说这信是一位老朋友托付的,请尽快交给周先生本人。”

“就这些?”龚澎点头。周恩来再次翻看这一页纸的短信,轻声念:

“……他是一位退役美国军人,认识你们当中不少人。他想以克莱尔·陈纳德的方式参加对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并希望两周内去延安……”

“陈纳德方式?志愿人员?就他一个人?”董必武在旁问。

“他会成为你们的朋友。希望最近能和周先生晤面。”

“不管什么方式参加抗日,延安都会欢迎。但他为什么,特地说要上前线呢……”林伯渠疑惑。“再说,如果恩来有事,外出呢?”

周恩来继续念:“目前这只是一件私人委托。时间紧迫,望得到明确、稳妥的答复。”

“为什么是‘目前‘?时间也仓促了吧?”叶剑英在厅中疑虑踱步。这几位都是重庆办事处的骨干,一贯保持着对各类阴谋的高度警惕。

周低声与几人交换意见,然后通知龚澎:“向延安发报。同时提醒各位:严格保密。”

 

28)     一日千里

东南亚。缅甸上空。机舱中的埃文思·卡尔迅。耳边是隆隆马达,视野中是飞逝的海洋和陆地。这架新出厂的B-25型“米切尔”轰炸机,已经伴随他飞越了半个地球。起点是佛罗里达州的埃格林机场。※ 杜利特机队的改装与训练地

累西腓、弗里敦、开罗、新德里……7天里,他飞越加勒比海和大西洋、穿过非洲,又把印度甩在身后。当年儒勒·凡尔纳曾幻想《80天环游地球》。可是看看20世纪40年代的速度!人类进步真是一日千里。

若非途中保养,他还可提前24小时。马歇尔将军之所以从陆航调拨这架杜利特机队遴选余下的轰炸机~而不是运输机,为的就是它速度快、航程远,机组可靠。这是不寻常的待遇呢。

几天前,卡尔迅接受了临时上校军衔,同时接受了马歇尔参谋长和金海军上将下达的特殊使命。任务只有3页纸,用备忘录格式写成。没有标题也没人签署。和他以往接受的任何指令都完全不同。

半个月前在海德公园,他忐忑地向面色严峻的总统辞行,回到久别的妻子身边时,难以想象什么是让他等待的“新命令”。总不会是说了不该说的话,而被退役吧?那将是他职业生涯的结束。这种悲剧……在大战已开始、正需要军人效力之时,总统不该把一个久经训练的老兵扔到板凳队员位置上!何况他并不老。46岁~正是经验、智慧、与体能体力结合的峰巅状态之时。

后来他才理解,总统在重大决定之前的犹豫踌躇、反复掂量,和忍不住的心烦意乱。

 

29)     特殊使命

细想同总统的历次交往,他隐约感到“新命令”似乎同中国有关。对此他怀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蓓姬这次一反往常,一句也没有唠叨。久别重逢的喜悦,使她又变成了从前那只小鸟,整天缠绕在自己身边。好像生怕他这只老乌鸦、猫头鹰、匪贼鸥、信天翁~这些蓓姬随口给他的爱称,一瞬间就飞走了似的。

唉,小鸟。可是我,真的飞到了地球这一边……还好,时间来得及让他能穿着新晋上校军装,和他的蓓姬合了一张影。对一个军人的妻子来说,丈夫肩章上的银色花瓣变成鹰徽,可以使她幸福地感到:没有嫁错人。这可不是那帮无聊家伙所谓的女人的虚荣心。

还记得,去见金上将时的情景。这位力主“太平洋优先”的老头子,威严地坐在大办公台后面,扬起铁青的下巴,足足打量他10秒钟,然后用3句话结束了接见。

“上校!你立即向马歇尔将军报到。今后命令由他向你发出。”

“是,将军。”

“到军需处领几套陆军军装吧。并准备穿一阵子。”

“是,将军。”

“但如果参战,不要忘记,你仍代表着海军~和陆战队的荣誉!”

“是,将军!”

“祝你好运!”上将手指触了触帽檐。卡尔迅敬礼转身。

乔治 ·马歇尔上将,则把高层意图、军方指令,以及每个步骤、环节,和可能的异变、对策,作了详尽而扼要的阐明。每个要点他只重复一次。然后注视你,等你领悟。卡尔迅是第一次见到马歇尔将军。立即受到他冷静、清晰风格的感染。那种军人的冷静。

还有参谋长身边那位年轻助手~泰勒。不时好奇地打量他,并受命一直把他护送到起飞机场。路上,这位少校谈起他1937-38年也在中国。并且就在彼此共同的熟人~史迪威上校手下工作。于是两人间话题立刻拉近。泰勒少校的思路和工作方式,都有几分与参谋长相似,可见马歇尔对身边人的榜样作用……卡尔迅感兴趣的是,这位少校,是美军中为数极少的日本通。不仅掌握了难学的日语,还付出大量时间,针对性地研究过日军战略战术、装备后勤。

登机前,泰勒少校给他取了个有趣的代号,以便联系:斐利亚·福克先生。※ 凡尔纳小说《80天环游地球》的主人公

 

30)     开罗吊唁

然后就是两万公里、让人振奋的飞行。

一路上的唯一伤感,是路过美丽的开罗期间,却参加了一位老朋友~中国将军王庚的葬礼※。王是中国军人中为数不多的几位西点军校毕业生。与艾森豪威尔是前后届。并且成绩名列前茅~137名毕业生中的第12名。卡尔迅在中国曾与他交谈来往,彼此有好感。从王那里,他加深了对中国军事状况的了解。这次,王作为军方采购主办,奉宋子文外长急召,带着随员和清单赴美国,落实《租借法案》有关事项。却不料途经开罗,竟一病不起,乃至撒手人寰。※ 王庚1942年4月因肾衰竭病逝,葬于开罗

关于王庚,一个小花絮是:他在中国为人所知,并非因为他的西点出身和军界成绩,却是因为他很绅士风度地与自己的妻子、颇为知名的陆小曼女士离婚,成全了一位诗人~徐志摩。在那个年代的中国,这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

现在,两个为了武器而各自奔波半个地球旅程的熟人,本该在这敏感时刻,有一次必要的交流。却不期然地遭遇了生离死别。卡尔迅只来得及参加葬礼,在开罗郊外的多国军人公墓,为王庚摆上一束鲜花。

“上校,眉苗到了。我们准备降落。”约翰机长从驾驶舱转身报告。

几分钟后着陆。随着舱门打开,一股潮湿、闷热的空气扑面而来。

 

31)     缅甸重逢

缅甸中部。曼德勒以东68公里。

眉苗,位于掸邦高原,素有花城之称。郊外有壮观的阿尼萨嵌瀑布,高60米,水帘飞泻而下,烟雾腾腾,声若雷鸣。它也是山地和平原的分野~从这里向南,通往仰光的公路平直畅通;而向东北通往腊戍、中国云南的“滇缅公路”,基本是崎岖山地。

这座花园城市,曾是殖民当局达官显贵的娱乐场所和避暑胜地,现在它是英缅军司令部所在地。而中国远征军总部,也就近设在当地一所美国沁礼会的教堂中。

随着开车中尉的指点,卡尔迅就老远看见,史迪威中将已站在教堂门口台阶上。他于是跳下车大步上前敬礼:

“史迪威将军!海军陆战队上校埃文思·卡尔迅,奉命向你报到!”

“行了埃文思,”史迪威还礼后握手。“还是叫我乔。没想到会在这里见面!先祝贺你重新归队!”

卡尔迅明白他所指,笑答道:“是战争的召唤,乔。”

“嗯,是该归队了。那么埃文思,你飞了一个星期?”

“是的,乔。”

“看上去不怎么疲劳?”

“还好,乔。”

“比我快多了!一个月前,我坐的运输机DC-3,用了两周还不够。整整比你多飞了一倍时间!”

“对了乔,我还带来了那位泰勒少校~对你的专门问候。”

“哦?马克斯韦尔·泰勒?啊哈,是个好小伙子~帮过我不少忙。回头细说,他嘛……”

平素少言寡语的史迪威,此刻对着卡尔迅有点喋喋不休。他们是老相识了。30年代中期北平公使馆,史迪威是驻华使馆中校武官,卡尔迅是警卫使馆的陆战队上尉,都在信奉“无为而无不为”的纳尔逊·詹森公使手下共事。

1937年卡尔迅第3次来华,作为海军助理武官担负收集中日战争情报期间,史迪威已是上校首席武官。两人之间有很多共同语言,在处事原则上,有着惊人的一致。

1938年9月,卡尔迅在武汉,愤怒地决定辞去军职、以保持自由发言的权利时,他在午餐时把这个决定最先告知了在座两人:一个是史沫特莱,另一个就是乔大叔。※

那次史迪威惋惜地表示:一个优秀军官,决心放弃远大的军旅前程~就为了不受军方(海军上级)的约束,自由地写作、发言,并把他在中国看到的真相,如实告诉美国民众。※……“对你这个决定,我很遗憾。但埃文思,我钦佩你的行动!”

被人称为刻薄、律人律己都从严的乔,很少会钦佩谁。

39年8月,史迪威在归国航船的广播中,得到自己被晋升准将的消息。当即接到卡尔迅的贺电:“军队亟需你这样的将官。无需赘言,有朝一日若能在你麾下作战,我会非常自豪!”※

珍珠港开战之前,已成为少将的史迪威,短期担任了加州南部防务长官。而脱了军装的卡尔迅,跑到西海岸军港~圣迭戈与他再次见面,交换了彼此对战争即将开始的预见。并一同感叹着美国的姑息和麻木,以及各自的无奈※。质朴率性的史迪威,私下里毫不摆架子,一直让小他13岁的卡尔迅叫他名字的简称~乔。

现在乔,这个59岁的中将,还是毫不拖泥带水的脾气,寒暄说完,直接把他领进作战室。※ 上述4点,均引自《The Big Yankee》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