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向东

苏向东教授号清慧居士离群索居精进修行
个人资料
正文

一碗头脑,半城烟火

(2025-08-15 10:48:07) 下一个

一碗头脑,半城烟火在我的老家山西太原,有一种美食,名叫“头脑”,承载着明代大学者傅山的智慧与情怀。它又被唤作“八珍汤”,不仅因其滋补的药膳功效,更因其背后蕴藏的孝道文化,成了老太原人心中不可替代的味道。这碗汤羹,奇特得如同一位隐居的智者,只在白露至立春的时节现身,且每日仅清晨至上午供人品尝,过了午时,便再无觅处。更奇的是,即便在山西地界,这“头脑”也只属于太原城里的老街巷,近郊之人鲜有问津,周边城市更是无缘得见。能将这门手艺传承下来的店家,屈指可数,宛如稀世珍宝,弥足珍贵。我如今身在美国,深居简出,远离故土的喧嚣与烟火。按理说,这碗“头脑”在异国他乡应是绝迹的存在,遥不可及。然而,命运总爱开些温柔的玩笑——我太太,竟深谙这门太原绝技!她用一双巧手,将老家的味道复刻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每当那熟悉的香气从厨房飘来,我仿佛被拉回太原清晨的街头,青石板路旁,小摊前热气腾腾,食客们低头细品,空气中弥漫着羊肉、药材与酒糟交织的独特气息。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或许是全美唯一有幸品尝正宗“头脑”的人,这份独一无二的口福,成了我与故乡之间最柔软的纽带。太太做的“头脑”,严格遵循传统配方,丝毫不肯妥协。羊肉的鲜香、黄芪的温补、良姜的辛辣、酒糟的微酸、煨面的软糯、莲藕的清甜、山药的绵密,再加上腌韭菜那画龙点睛的一抹咸香,每一口都仿佛在诉说太原的故事。美国的超市里,找齐这些食材并不容易,尤其是黄芪、良姜这样的中药材,常常要跑遍华人市场,或托朋友从国内带来。腌韭菜更是她亲手腌制,带着故乡田野的记忆。偶尔,她还会搭配上几只烧麦,或是传统的“帽盒”,那酥脆的外皮裹着肉馅,与“头脑”的浓郁相得益彰,仿佛将太原早点的仪式感完整重现。每当清晨,太太在厨房忙碌,我便倚在门边,看她将这些食材化作一碗热汤。那一刻,时间仿佛慢了下来,异国的晨光透过窗棂,洒在汤碗上,升腾的热气里藏着故乡的影子。我端起碗,轻轻啜一口,羊肉的醇厚与药材的清香在舌尖交织,温暖从喉头滑向心底。那不仅是味蕾的满足,更是心头的一场故乡重逢。身在万里之外,我却能听见太原街头清晨的叫卖声,看见老城墙下的炊烟袅袅。这碗“头脑”,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太太对我的爱,对故乡的眷恋。它让我明白,无论漂泊多远,只要有那熟悉的味道在,便有家在,有根在。或许,这便是“头脑”真正的魅力——它不仅是太原的烟火,更是每一个游子心底的乡愁。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