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向东

苏向东教授号清慧居士离群索居精进修行
个人资料
正文

三年美国行:一段温柔的告别

(2025-11-09 06:55:13) 下一个
我们和太太投奔女儿,踏上了亲属移民的旅程,来到了美国加州的奇诺市。那是三年前的一个清晨,阳光洒在陌生的街道上,我们心中既有期待,也有不安。

三年里,我们努力适应。学着用英文点餐、看病、与邻居微笑寒暄。我们陪伴女儿一家,也在异国他乡重新定义“父母”的角色。可生活的细节,慢慢显露出一种不易察觉的疲惫。

租房的压力、医疗的复杂、文化的隔阂,像细雨一样落在日常。我们开始怀念国内的街头巷尾、熟悉的语言和节奏。有时,一个电话、一句乡音,就足以让人泪湿眼眶。

我们也曾犹豫:是不是再坚持一下?是不是换个州、换个方式?但最终,我们选择了回国。不是失败,而是一种成熟的放下。

我们带着三年的故事回去——那些在超市里迷路的笑话,那些和女儿深夜谈心的温柔,那些在异乡拍下的照片与诗句。我们没有遗憾,只是更清楚地知道:家的方向,不一定是地图上的坐标,而是心里最安稳的归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搞不懂了。 博主前些日子说要回国。 之后又发文说在美国超市成了“安全专员”。 现在又说要回国。 难道专员不做了? 不论怎样选择, 自己和身边的人开心最重要。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理解和支持你们回国的决定,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适应美国的生活的。一个是语言,另一个是车驾,第三个是熟练使用电脑和网络,现在更要加上使用AI。亲友的问候、医疗的保险甚至于食物的味道都可以使一个人无比怀念他的家乡。
远远的雾 回复 悄悄话 *回国
远远的雾 回复 悄悄话 非常感人的分享!我相信很多留学生的父母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当时我也问过我的父母要不要移民,但是他们都在美国探亲过的一两年,都感觉到像是被软禁,缺少自己所熟悉文化的环境。一是语言不同,二是不会开车,一切都要靠别人。我非常理解你们的决定。国内的条件现在非常好,无论是生活文化、养老的设备,都相当完好和健全了。现在有微信,和儿女的沟通也同在身边。黑锅之后,上文学城可能会困难一些,但如果有VPN也不是问题。而且我也相信,中国不可能永远把自己与世界隔开。日后文学城会在中国落地。你可以继续写作。加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