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的海外博客

编辑,撰稿人。历任能源行业杂志主编,文学杂志编辑,科技文化公司图书策划编辑、主编,文艺出版社编辑,影视传播公司策划总监等职。参编文学类、编著教培及社科类图书多部;出版散文集《旧物时光》。辞赋、小说、散文,纪实和评论等体裁作品散见《中华辞赋》《天津文学》《延
正文

霸陵风烟

(2020-08-01 19:47:19) 下一个

查阅相关资料:“霸陵,汉文帝陵寝,有时写作灞陵。灞,即灞河。霸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霸陵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角,即今灞桥区席王街办毛西村西”。当地人称为“凤凰嘴”。《史记·孝文本纪》载:“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白鹿原位于西安东南,东靠终南山东段的篑山,南临汤浴河与岱峪河,北依辋川灞河,三面环水。原高坡陡,地势雄伟;历史悠久,人文远古。曾几何时,白鹿原上古柏森森,林木葱郁。这里既是皇亲国戚、文人墨客们旅游避暑、憩息休养的胜地,更是古长安东边的天然屏障,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传说黄帝灭蚩尤之战的遗址,就在原上南边的“尤风岭”。史料记载,“周平王东迁,有白鹿游于原上,人以为祥瑞,是以得名”。秦汉时期,白鹿原地处京畿,为“上林苑”的一部分。相传赵高指鹿为马的鹿,就是从白鹿原上捕获的。秦末汉初,刘邦“沛公军霸上”(霸上即白鹿原);黄巢也曾屯兵白鹿原上(至今仍有黄巢堡)。李自成手下大将,原为铁匠的刘宗敏,也是白鹿原人。以一部陈雄浑厚的《白鹿原》成就大名的陈忠实,就出生在白鹿原下的西蒋村,其人耿直率性,生冷嶒倔。每遇人索字,落款必写五个字:“原下陈忠实”。

    九年以前,我随朋友去过一次白鹿原下的莫灵庙村。此村西依白鹿原,东靠灞河,原上就是村人所言汉文帝刘恒的墓地霸陵。霸陵所处的地势,中间凹陷,两侧鼓起,形如簸箕,似一只风凰起飞,俗称“凤凰嘴”。依稀记得,那个炎热的夏日,一位鸡皮鹤发的老人流着涎水,蠕动嘴唇,坐在一块鼓形门墩石上,给我和朋友讲述了莫灵庙村名的来历:当年护送汉文帝灵柩的队伍前往事先挖好的陵地,不料半路狂风大作,一时天昏地暗,无法前行。正当人们焦急之时,有人看见附近有座古庙,便提议把文帝的灵柩抬入庙中,众人在外守候歇息。狂风一直刮到次日凌晨才停,当早起的人们进殿起灵时,却发现灵柩不翼而飞。众人惊慌失措之时,一阵风凰的叫声自空中传来。人们抬头四望,看到在陵地南边的山顶上,一只五彩风凰扇动翅膀,跃跃欲飞。风凰告诉人们,汉文帝已安葬在此,众人莫要着急。人们遂将村名改为“莫灵庙”。“莫”即“没”,一直沿袭至今。

    先于其母薄太后去世的汉文帝,临终时嘱咐窦皇后和儿女们要对薄太后尽孝。为弥补这个缺憾,刘恒要求将自己的陵墓以“顶妻背母”的方位安置。两年后,薄太后去世,窦皇后遵从其意,将婆婆落葬在文帝墓的南边。故薄太后的陵墓有“南陵”之说。

    白鹿原上,汉文帝与其母薄太后,其妻窦皇后的墓地,远离位于渭河以北咸阳原上的西汉其他皇帝。霸陵“因山为陵,不复起坟”,即依靠山势凿挖墓室,故无封土可寻,并且史料文献对霸陵的记载也很少,其具体位置,村民们争论不休,官方也莫衷一是。经过2000多年凄风苦雨的磨砺,如今只剩下文帝陵大致的遗址位置和薄太后南陵孤零零的封土堆。

    当汉文帝的陵寝变得无迹可寻时,我只能带着一丝遗憾,游走到薄太后的南陵。

    这是秋雨连绵之后的一个下午。原上的绿树茂草碧清如洗。封土堆下,一位悠闲的牧羊人静坐在石头上。我踩着后来铺设的土砖环陵一周。繁茂的菅草长出芦苇般的白絮,从铁丝篱笆的缝隙里钻出来,扫拂着我的衣襟,一股汹涌的沧桑瞬间袭入我的心海。正南方向,层层叠叠的台阶一直延伸到陵顶。站在陵冢脚下,面对密集的台阶,这个方形的高大土堆现在与我相对而立。倒下的一面石碑上,赫然勒着“薄太后南陵”的隶体字样。由落款可以看出,这不过是十几年前的笔迹而已,却已遭到毁坏。登上台阶,我来到陵顶,眼前犹如一片平旷的麦场。许是登顶之人的密集,脚下的“麦场”没有荒草,如土路一般光滑。因为连日的阴雨,溃烂在远近地里的葡萄散发出淡淡的甜香。也许因为这股甜香,成群的蚊蝇缠绕在我的头顶,在蓝天映衬的暮色中纷乱成清晰跃动的黑点。远望东南,稀薄的雾气犹如一屡白纱从南边的沟谷里飘逸而出,平铺在灞河的上空,之后便凝固不动,伸向更加遥远的北方。

    彼时,远处灞河上空的夕阳一点点从我的视线里消失。眼前没有大漠孤烟,只有长河落日。时空的寂静与缓慢下落的夕阳之间有一种无法言说的默契。高大的陵冢在旷野的天幕之下,显得更加的孤寂和清冷。选择这个节点,来到这个地方,暗合了我的内心,对于这个久远年代的痕迹一种先入为主的揣度。

    是的,眼前的一切,基本符合我的想象。我的思绪,也随着远方飘渺的烟雾,不可避免地陷进2000多年前的历史长河中了。

    秦朝末年,诸侯纷起,群雄逐鹿。魏国的没落贵族魏豹亦不甘寂寞,怀着一颗雄心壮志,将自己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反秦运动”之中。魏豹的一生和他的妃子(妾)薄姬一样充满了戏剧色彩:先是秦将章邯攻下魏国,杀了他的父兄魏吝,他逃亡至楚,凭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向楚怀王借兵数千,反攻下魏地二十余城,自立魏王。后又投靠项羽,因战功卓著,被封为“西魏王”。继投刘邦,又叛归项羽。不期世事难料,韩信破魏,他又被虏至荥阳,为汉所杀。可怜一世英雄,死无葬身之地。不同的是,薄姬的后半生,却远离了跟随魏豹的风尘颠沛。尽管后来入围汉宫的薄姬,因寄望于“闺蜜”的“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空头承诺被人讥笑,但真正笑到最后的,仍是冥冥之中洪福齐天的薄太后。

    魏豹反攻魏国,自立魏王。当年的一时得势,让薄家人看到了大富大贵的希望。薄姬因此被家人献给魏豹,做了一个摇摇欲坠无根无基的王者的妃子,娘家父母期望她能过上非富即贵的生活。我一向不看电视剧,特别是戏说之类的历史剧。与其浪费时间忍着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坐在沙发上被一帮戏子“愚弄”,还没有躺在床上看那些汉朝正史来得入味。但在那晚,“被看到”的《楚汉传奇》当中的一个情节,还是进入了我的脑海:薄姬召人摸骨看相,一番品评之后,摸骨人大惊失色,言其有太后之命。此后,薄姬的心中便如汉城湖的一泓碧水,在其人生的张帆远航中波澜起伏。尽管自己与魏豹颠沛流离,命运多舛,但看相人的话语,从来不曾在薄姬的心中化为云烟散去,反倒成为她顽强生存下去的动力。而相士的一句话,更使魏豹心中窃喜:薄姬贵为太后,我也就龙袍加身啦!后来的背汉联楚,均为魏豹意欲自立为王的行为写照。而这个电视剧中的情节,恰被好事者从野史的稗谷堆里刨将出来,拭去蒙在表面的浮沉之后,金子一般闪现着浓烈的喜剧色彩,附着在后世津津有味的舌根之下,成为薄姬后半生的谶语。

     出尔反尔的魏豹,犹如楚河汉界的河边一枚不守游戏规则的卒子。他终究做了汉的刀下之鬼。正史野史,都没有提到他和薄姬的后代,他没能看到薄姬为她生下龙种。薄姬先天的姿色,却无疑给她帮了大忙,已成汉军俘虏的她,在魏豹被杀之后,被刘邦纳入后宫。轻提罗裙,脚蹬木屐的薄姬,就此攀上汉城高高的台阶,开始了她寂寞单调的宫女生涯。

据说与薄姬一同入宫的还有她的两个“闺蜜”。她们三个和当年的陈胜吴广一样,相约“苟富贵,无相忘”。不同的是,陈胜吴广是在卸下身上的犁耙,“辍耕之垄上”说这句话的。在一望无垠的阡陌里汗流浃背的他们,因这句话而增添了无穷的动力。毒辣的阳光之下,他们深陷于脊背的纤绳被拉成一根直线,向着遥远的远方一直伸去。抬起头来的时候,他们恍惚看到了咸阳城在心中的咒语里轰然倒塌,随之而来的是陈胜王的崛起。而天真单纯的薄姬,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妇人,自然不能像陈胜吴广那样揭竿而起,擂响渔阳鼙鼓,掀起大泽波澜。她需要一个平台,一个英雄之辈的男人给他提供的平台。这应验了一句话:一个女人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男人,但她缺少心机,只能等待。那一天的午后,汉高祖峨冠博带,挟裹着一股大汉雄风,信步后宫花园。他隐隐听到了薄姬的两个闺蜜之间关于天真的薄姬的对话,她们唧唧哝哝的言说令他好奇。薄姬的两个闺蜜尽管已承泽皇恩,却没有任何的结果,但这足以令她们有了饭后的谈资,她们早忘了薄姬,好事岂能与之分享?心情不错的高祖问出了缘由,执意要见这位已被她们遗忘的“闺蜜”。

    是薄姬尚未凋谢的姿色,还是高祖暂未泯灭的平民思想,使他动了恻隐之心?那个晚上,在众宫女中毫不显山露水的薄姬荣幸地躺在了汉高祖的龙榻之上。芙蓉帐暖度寒宵,一番云雨,伴随着木炭火盆的温暖,孕育了一代明君刘恒。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就此在不经意间诞生了。

    一夜承欢的薄姬,并没有因此而成为后宫的主角。和所有风流忙碌的皇帝一样,汉高祖几乎忘记了她,薄姬渐被冷落。因为出身的低微和权倾一时的吕后的专制,生性善良与世无争的薄姬一直被排斥在繁华竞逐的热闹之外。生下龙种的薄姬,并没有为她带来丝毫的光耀。不过,也因为她的懦弱和胆怯,吕后并没有将她视为劲敌,只是排斥在圈子之外。公元前196年,刘邦在平定代王陈豨的叛乱之后,封刘恒为代王。那是一个无人愿去的蛮荒之地,彼时的代地上,到处是匈奴铁骑的印痕和拓拔部落的纷争。那个冬天,薄姬带着不足八岁的刘恒,以及其中一个由吕后分配的小宫女窦漪房,向着这个远离汉都的大漠边缘之地进发,而其他的皇族封侯们,却在土地膏腴的近都享受着纸醉金迷的富贵与繁华。

    按照规定,每个封侯可以带五个宫女前往封地。窦漪房出生于赵地,她本来希望随同赵地的封侯回到故乡。鬼使神差的是,书写花名册的宦官,将她的名字误写进了代王的随身宫女中,于是她被动地跟上刘恒去了代国,不料由此成就了她和刘恒的爱情,从此,她登上了皇后的位置。

    夕阳西下,远近的白鹿原上升起迷蒙的白雾。原下的灞水无声无息地流淌。遥远的烟雨中,我看见他们母子辗转在通往代地的路上。他们一路风餐露宿,乌云为侣,野兔作伴,草丛里奔跑的野狐惊起纷飞的乱鸦,像密集的乱箭射向薄姬空荡的心。以薄姬平和的性格,盼望富贵的心思可能早已被呼啸的北风一荡无余了。眼见着吕后的刀刀滴血,所有被刘邦宠幸的妃子不是被其杀戮就是被监禁。业已失宠的她,只要母子两人能够平安地活下去,就是莫大的幸福,何谈富贵?

    历史总是充满了恶劣的喜剧色彩。那位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太后吕雉,和后来的武则天慈禧太后一样饱受争议。吕雉因为其父对刘邦的欣赏而成为刘的正配夫人,作为一个跟着刘邦饱经风雨的女人,她是强势而有智慧的。撺掇刘邦杀死功臣韩信,便是他进入权力阶层后的小试牛刀。而按照刘邦临死的遗嘱,她的重用老臣,如萧何周勃等人,也显示了一个女人治国平天下的沉稳与老练。血雨腥风的政治斗争,我们任何一个置身局外的人都无法言说其中的对错。巩固自身政权的斗争,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温柔的抚摸和言之恳切的话语。即使“杯酒释兵权”的宋太祖,如果没有众臣的聪明退避,谁敢说后面不会燃起朱元璋的一把大火?但吕后的残酷毒辣,仍然为她身后的命运埋下隐患。她的挖眼砍足,制造“人彘”,不但吓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汉惠帝刘盈,而且在更多的老臣心中留下深刻的的阴影。终于,在那个炎热的八月,六十二岁的吕后死去之后,老臣们举起刘家大旗,以一场血腥的风雨,彻底荡涤了以其为首的吕氏外戚集团。至此,一代女枭,烟消云散。

    大局新定的汉都,风平浪静,就像汉城湖秋天的碧水,清风徐来,波澜不惊。“新”的汉室,需要一个贤明的君主。心地善良,柔弱平静的刘恒,忽然在汉都的老臣眼里,成为国家政权的不二人选。当长安来的使者向刘恒母子宣告这一重大决定的时候,一贯唯唯诺诺的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一路疑神疑鬼,战战兢兢地向长安挪动,并再三派出探子前去打探消息虚实,唯恐落入吕后设置的圈套而命丧黄泉。

    但这一切都是真的!走在路上的刘恒母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掐着他们胳膊上的肉,他们感到了疼痛,确定这不是一场黄粱美梦。薄姬母子的幸福,就此从天而降。

    一百年后,太史公在其《史记·孝文本纪》里这样写到:“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太后薄氏子。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事在吕后语中”。

    薄太后以其宽厚仁慈,为儿子赢得天下。有其母必有其子,登上皇帝宝座的刘恒,没有忘记母亲的教诲和他们历经的磨难。秦的严酷和吕后的专制,让他们吸取了深刻的教训。社会需要休养生息的政策支撑,自然而然,以无为而治为文化主题的“黄老之学”,最终成为汉文帝刘恒的治国法宝。天降大任于汉文帝刘恒,除过劳其筋骨,饿其肌肤之外,也为他送了一个学富五车并有远见眼光的贾谊。《过秦论》让统治者看到,表面风平浪静的景象之下,更隐藏着激烈的社会矛盾和行将到来的危机;侈靡相竞,社会风气每况愈下;没有礼义廉耻,俗至不敬,道德底线滑坡。《治安策》痛陈诸侯专权,腐败无度。《论积贮疏》“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两千多年中的任何社会历史时段,这些惊人的同样的社会局面,何其相似?

    “黄老之学”始于文帝,终于景帝。汉武帝即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道儒学派的谁是谁非,以我肤浅的学识,根本无法深入言说。也许,有用即真理。

    薄太后墓碑前,有一方形大铜鼎,据说这里经常有人上香化钱。也许是多日的阴雨阻挡了那些年老的妇人们的脚步,我没有看到她们留下的香灰纸钱,只是看到了一池浑浊的秋水,枯叶烟头沉浮其间。虔诚的她们也许并不能够看透2000多年前的汉宫秋月,如磐风雨,但她们知道二十四孝,知道百善孝为先。薄太后的一生与世无争,教子仁孝,为后世留下母仪应该具备的阃范。汉文帝刘恒的亲尝汤药,伺母至孝,赫然排列在二十四孝的第二位。尽管由第一位的上古虞舜的故事而联想,编纂者有皇权位尊的思想作崇,但不可否认的是,一部二十四孝,作为启迪童蒙的通俗故事,在以儒家学说为圭臬的两千多年里,成为一个人童年最初的道德基准。那些僭越伦理的行为,最终会定格一个人的命运。因果报应的谶语,即使在一个人死后的多年里,甚而在其子孙辈里也会应验。那些消失在我视野中的蹒跚的年老背影,他们一定笃信这一点。

    《道德经》云;“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薄太后一生谨慎软弱,最后却能以柔克刚,“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她躲过了吕后的血雨腥风,成就了一段历史时期政治清明的社会秩序,是当世万民的福气。当然,据说当初政权稳固的吕后,也推行过轻徭薄赋的政策,为以后的文景之治打下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但她不择手段的残酷打压,还是令后来的人们咬牙切齿,惊恐不已,所谓“最毒妇人心”。后世的武则天,据说效仿她的酷刑,将唐高宗曾经宠幸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做成“人彘”,扔在酒瓮里,她要“令二妪骨醉”。

    吕后何以如此残暴?不妨刨一刨吕后的历史。因为在一次乡间宴会上的大出风头,刘邦被吕雉的父亲看出其“必有大象”,年轻的吕雉就此嫁给刘邦。她的生活,是下田做饭,劳作持家,公元前205年,刘邦为项羽所败,吕雉和刘邦的父母被俘,做了两年的人质,期间的吕雉受尽凌辱。这样的一段沧桑经历,不仅历练了吕后的果敢和顽强,也造就了其不甘人下的性格。她对戚夫人等的残酷打压,恐怕也是处于对自己原配地位的担心。据说年轻漂亮的戚夫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刘邦的最爱,而结发妻子吕雉却被冷落在一边。她不能容忍悲剧再次降临在她的头上。吕后的所作所为,和现在街头的原配殴打凌辱小三,脱其衣,啐其脸的性质几欲雷同。和刘邦一起出生入死打下的江山地位,怎么可以拱手让给不劳而获的“小三”们呢。

    前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留下“不是寒溪一夜涨,哪得汉朝四百年”的民间故事,后有吕后的“遂与萧何商议,骗韩信入宫处死,并夷三族”。自古及今,鸿门宴不停地上演在权力中心的舞台上,政治的肮脏在历史的长河中,由此可见一斑。

    被刘邦冷落的薄姬,没有争回宠幸的决心和勇气,更没有吕后的计谋才智。她只能选择认命,却于冥冥之中保全了自己的后半生,居然完成了一次人生意外的升华。

    史书记载,新朝末年,汉高祖的长陵被赤眉军掘开以后,同陵异穴的吕雉的尸体惨遭侮辱,暴尸荒野。而一世清明的薄太后,却“以吕后是正嫡,故不得合葬也”,被埋在这荒凉僻背的霸陵原上。西晋末年,薄姬的陵墓也被盗墓贼挖掘。史料记载,“六月,盗发汉陵、杜二陵及薄太后陵,太后面如生,得金玉彩帛不可胜计”。同样的挖掘,一个为泄愤,一个为财,虽然结局都不那么好,但终究是有区别的。薄太后陵的下面,早被洗劫一空,但地面上的封土堆前,百姓自发的祭奠从来没有断过。他们以虔诚的姿态,把这位在他们看来教子有方的老妪奉为神灵,焚香叩头,顶礼膜拜。

    与牧羊人对坐在石头上闲聊。他慨叹说,前多年有商人开发陵园,旅游观光,其实是想套国家钱呢。看到没有多少人来,不挣钱,跑了,撂下这个烂摊子。过去人还多,葡萄好卖,现在更没人来了,下雨葡萄都烂在地里了。

    民以食为天。他们不在乎这个土堆下面埋的是谁,他们只是想生活得更好一些,仅此而已。在这个秋雨停歇,夕阳已坠的广袤的白鹿原上,此时此刻,晚霞铺满了遥远的天际,几只野鸽飞落在我的脚下,欢快地啄食着虫子。傍晚的澄明,将我溶化在这片静谧安详的草丛之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