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重學士輕農人,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當年孔夫子"有教無類”,但學子問起農業的問題,也用”吾不如老圃”擋回去. 雖然即實在又謙虛但也多少有點嫌這一行當上不了大排場的味道. 上學時講到民間俗話 ”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時老師把它當作典型的小農意識來批評. 說這種話沒有理想,封閉,保守,很是不以為然. 所以我從小就認為這麼過日子土頭土腦.著實行不得. 直到有了自己的一塊小菜園我才發現過去是大錯特錯了.
我們住的紐澤西不愧為田園之州 (Garden state)之稱,大小住戶都種菜弄花. 到了四月底,天氣還冷嗖嗖的呢,附近的苗圃就把育好的花菜苗擺出來賣了. 各種秧苗六棵一盒,價錢在$1.5 到 $2 之間. 買來不用太費心就能長葉,結果. 若要新奇品種,$1一盒的變種花菜年年更新. 我們的菜園子是在房子後後院開的一小塊地. 面積不大,撐死了兩丈見方,論起種的蔬菜來倒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最早熟的是生菜和菠菜,不佔地方又長的飛快. 下了班從好幾種生菜各揪几片下來就是一盤極好的色拉. 有時看到高級餐聽廣告吹牛他們的色拉多好, “當地農場現摘,好幾樣稀少生菜混合”云云, 我們就笑它大驚小怪. 我們的”多種稀有生菜”的色拉吃到嘴里時離開地里還沒半個鐘頭,新鮮好吃哪里是食堂飯店做的可比.生菜還長的很盛呢黃瓜就下來了. 我們摘下小黃瓜,瓜身帶著小刺,頭上頂著小黃花.再拔一頭新蒜,切切一拌,除了鹽什麼作料都不用,好吃得沒言語可形容. 黃瓜結果期不超過兩個月,但結果得速度簡直了不得. 緊吃快吃吃不完,先做醬黃瓜,再晒黃瓜干. 到了冬天炒著吃脆脆的還帶著夏天的清香.
黃瓜下去時是番茄大豐收時候了. 我們只有六棵大番茄和几棵自己長出來的小番茄,但每隔一天都收回好幾個. 紐澤西的番茄很有名,肉多籽少,水多味甜. 兩手捧著紅透了的大果實,簡直是件工藝品, 吃一個就半飽了. 新鮮番茄可以做”陽春三疊”, 我不知道它的中文菜名只好自己給它起個名字). 這是一道時鮮高雅的開胃菜,許多名餐館應時推出的招牌菜. 雖然又好吃又貴得很,做起來卻很簡單. 把起司(mozzarella cheese)切成薄片,到園子里摘兩個熟透了的番茄,再到香料調味草池子里摘些九層塔(bisal)葉子. 把番茄洗後切成片,一片番茄做底,上面加一片起司,再加一兩片九層塔葉,上面再加一片番茄,一個陽春三疊就做好,擺到盤子里就可以吃了. 要是講究就可以把每個陽春三疊切成好看形狀,或拼擺出好看圖樣,再澆點乾欖油,到冰箱冰冷了再吃. 我常常感嘆如果我們有三十畝地一頭牛的話,恐怕連起司都可以吃新鮮的了.
有了園子就想種中國的蔬菜,找不到賣秧苗的地方,挺遺憾. 去年到中國超市買東西看到絲瓜秧,$2.99一棵. 長的倒挺興旺,但價錢也高了一點. 但實在想買,于是給自己找借口 – 反正買絲瓜也挺貴,這棵秧若結兩個瓜也就夠本了. 絲瓜倒挺爭氣,很快就爬滿了半個花架,而且開滿了大朵的黃花. 擔心它不結瓜,自己安慰自己”算是觀賞植物也挺值的”. 誰想很快就有小指頭大的絲瓜出現了,天天去看,還真長. 過几天有兩條絲瓜就有尺把長了. 摘回來清炒,帶點絲瓜特有的土腥味的菜吃完了還回味無窮. 過幾天又收了兩根,我們一致認為這棵絲瓜秧可賺大發了. 數了七八根後也見怪不怪懶得數了. 留了一個老瓜做種, 一只瓜里抖出來几十棵種子. 今年春天發秧,長出好些壯壯的小秧苗. 送了朋友我們還種了五棵, 到了夏天,可是什麼時候想吃什麼時候有,隔兩天就摘几條. 那天朋友打電話來時我們剛吃了晚飯. 我告訴她我們的晚飯是:肉片炒絲瓜,涼拌黃瓜,鹽水鴨,加上冰糖紅豆江米粥. 她那天正好吃剩飯,,氣的直嚷嚷要挂電話. 我又經不住感嘆:如果有三十畝地一頭牛的話,准可以吃自己養的大胖鴨子了.
地里的韭菜是一年吃不完,菜園邊的一棵香椿樹保證我們過些日子就可以吃一頓香椿炒蛋. 一小塊地給我們帶來了無窮樂趣. 更有到了冬天大雪紛飛的日子,想想若是三十畝地的莊稼都收了,一頭牛也草料塞的飽飽的. 每天什麼都不用著忙,整日”老婆孩子熱炕頭”. 這種的日子整個是半個神仙也不換的幸福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