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动的心

本来只是给国内亲友写点东西,不想屡屡被封,既然已写了,找个地方与同好同赏。
个人资料
正文

我的六四回忆(8)

(2021-07-26 06:28:48) 下一个

六三之夜的悲剧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创伤,我记得六四之后港台群星创作演唱了一首歌:《历史的伤口》。当然这首歌我是早就知道,但听到已经是好几年出国之后。“闭上眼睛,就以为看不见;蒙上耳朵,就以为听不见。”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今天绝大多数当年演唱这首歌的明星已经闭上眼睛,蒙上耳朵了。不过其中有两位伟大的女性,我在这里向她们表达我最高的敬意:一位是邓丽君,在89之前,她准备90年在大陆开巡回演唱会。89之后宣布,六四不平反,终身不履故土。她是践行了她的诺言。还有一位是梅艳芳,当年为营救学生,出钱出力。她不像多数明星一样,仅仅是在公正场合捐一些钱,谴责一下中共政府就完事了。她是真正参与到营救六四逃亡者的行动,众多当年的逃亡者的回忆中对她的感激之情就足以说明。只是二位高洁之人不为这污秽的世界所容,都是正当盛年就离世了,愿她们的灵魂在天堂安息。不过不要说港台明星了,当年的血性青年现在还有几人在坚持?

接下来还想继续讨论一下六三之夜屠杀的几个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第一个就是谁下的开枪令。从开枪的时间和规模而言,都不可能是下边少数人的行为。全副武装的士兵在冲突中有可能控制不住情绪开枪,就像当年的318惨案一样,或者当年美国Dayton大学国民警卫队向学生开枪的事件。但这种行为马上就会被上层制止,并不会扩散。但六四的屠杀很显然是受到上面鼓励和支持的,开枪的士兵没有受到任何处罚,也没有人出来承认错误。所以肯定是有一个可以开枪的命令,但今天32年过去了,外界依然不知道到底这个命令是从那里发出的,中央军委?国防部?或者总参?还是大军区?就是他们在庆祝平暴胜利的时候,或者在后来高喊今天的经济成就都源于当初果断镇压了学生的时候,也从来没有任何人来摘取这个荣誉。相反,所有的人都尽量撇清与镇压的关系。

从各个部队的反应来看,就如前面所讲的,并不是所有的部队都收到了开枪的命令。假设所有部队都传达了可以开枪的命令,即使多数军人不愿开枪,但肯定无法阻止少数恶劣的士兵开枪。但当晚肯定有没有开枪的军队,甚至有的军队根本就没有配发子弹。所有才有后来长安街开枪之后市民开始用各种能到手的东西攻击军人,才有有些军队被打散,有些军人被打伤的事情。市民也抢到了一些枪支,有好些抢来的枪根本就没有子弹。甚至还有的部队士兵连枪都没有携带,背个背包就去了。如果上层发布了明确的命令,而在集团军这一层被阻止,那么事后肯定有军长会被整肃,甚至送上军事法庭。但我们除了听说38军军长徐勤先被整肃外,没有其它军长因为违抗军令而被立即送上军事法庭,当然,消极抵抗的事后也被逐渐从权力中心移走而换上听话的人。但确实可以证明虽然好多军长虽然消极抗命,但却没有办法直接以违抗军令处罚,说明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开枪的书面命令直接来自最高层。也说明最高层的都知道屠杀学生是千古骂名所以不敢留下书面命令,所以看来直接对下属下令开枪的命令应该是来自集团军一级。

看来可以肯定从高层有明确的命令传达下来,就是天安门广场必须清场。但对于究竟如何达到目的,一是可能用了意义含混不清的词:比如用尽一切必要手段之类的;还有可能就是口头指令,但不愿意留下书面记录。据说徐勤先当初就是要求上面出示书面命令而被免职。那么一来,不开枪的不算违令,开枪的部队也可以说是上头的命令,至少知道上面不会追责,甚至可以获得上方的赏识,那么总会有几个野心勃勃之徒会逢迎上意而为。当然也可能总部命令只限于集团军一级,至于具体如何实行就交给了集团军本身。肯定军委或者国防部对每个集团军下的是一样的命令,但每个集团军下达给下面的命令却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就看见了不同的集团军在六三当夜的不同表现。

接下来就该问问到底是那一支部队才是长安街大屠杀的执行者。当时大家都说是27军,三野的王牌军,据说军长是杨尚昆或者杨白冰的什么人。而38军则是大家认为都支持学生的,大家都在希望38军和27军干起来。不过除了当时的民间传说,并没有真正有力的证据指向杀人的是27军。多年以前我看过一篇专门讨论谁才是真正的刽子手的文章,我记得是绝食四君子之一的周舵写的,但我在网上搜寻却没有找到相应文章,不知是我记忆有误还是怎么回事。但还有一些别的研究者的文章,也包括吴仁华的文章,所有证据都指向38军可能才是真正的木樨地屠杀的刽子手。当天晚上在现场的新华社记者吴仁华后来专门投入了研究,写了不少文章,如果想了解更多详情,可以具体去看吴仁华的文章。当然还有另外一支杀人的部队是15军,也是一路开枪杀入北京城。不过因为38军开枪后,马路上已经没有密集人群堵路了,客观上导致15军杀的人就少多了。而27军纯粹是被误导背上了骂名,至于这种误导到底是有些人故意为之,或者是因为当时的信息不畅通的缘故就非我所能知道的了。可能陈毅,粟裕会从坟墓里跳出来大骂:你林秃子和邓矮子的部队杀人,为何栽赃到我的部队头上?

这篇文章分析了各个部队的位置及行进路线等相关信息,还参考了当时军队出版的一本书《戒严一日》里面记载的各军动向(有网友谈到该书后来被撤回了),得出了从木樨地一路杀来的就是38军的结论。我是十多年前看的,现在基本上回想不起来具体证据,不过我现在依然搞不清楚每个军在六三之夜的动向,但当时读完后觉得很有道理。我虽然没有直接证据指向38军,但有旁证和推理。第一是根据推理,虽然38军徐勤先最早抗命是事实,但军队换了一个军长当然就可以表现完全不同了,其实六三之夜军队的表现完全取决于当时的军长。因为徐勤先的抗命在先,那么选择的继任者肯定是坚决执行上命的人。并且正是因为当初抗命的“污点”,继任者需要更积极的表现以挽回以前的不好印象,就像我前面说到的杨汝岱在成都镇压示威的学生和群众一样,所以38军有这种表现一点不奇怪。还有一个旁证,就是当初部队授予了12个死亡士兵或低级军官共和国卫士的称号。这12个人中,三个是六四镇压以后在四号到六号之间在街上巡逻时被远处枪击致死的,三个是当晚落单后被市民打死,打死之后还被开膛破肚,吊起来烧了。这三个人就是当时在电视上一再播放的渲染暴徒暴行的证据,并且都死在从西边到天安门的路上,但这三个死亡士兵的部队番号不知,也不知是不是属于同一集团军。剩下的六个全是死在同一辆坦克(装甲车)里面,因为车速太快坦克翻车起火而被烧死,而这六个被烧死的,正是38军的。坦克翻车起火的原因是因为行驶太快导致,可以想象在当晚行驶这么快的坦克是在干什么,就和六部口那辆压人的坦克可以说是同样性质的。而这辆坦克敢于这么肆无忌怛的在长安街横冲直撞,肯定是有上面的命令,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38军绝对不属于那些约束士兵行为的部队。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北京市民和学生的伤亡人数。军队的死亡人数基本上可以肯定就是12个共和国卫士,就正如我在前一段描述的那样,这12个人的被封为卫士的唯一原因就是死了。所以可以肯定所有死了的士兵都是共和国卫士。如果还有更多的死亡士兵而没有被封,我想到的原因可能要么是便衣进城而被穿军装的战友当作暴徒打死了,要么是两队军人火并对射而导致的死亡,这样的原因写上去会让人笑掉大牙,并给对手攻击的口实,所以只好就让这些死亡者枉死了。但根据一些回忆录,还真的谈到过有军车堵路被坦克撞翻导致士兵死伤的事情,所以有可能军人的死亡人数超过12人,但这些是死于自己人之手,所以没有被授予共和国卫士。

其实死亡人数在墙国从来都是属于国家最高机密。就不要说像六四,或者大跃进之类了,就连一次矿难或者事故的死亡人数都是机密,外界都说不清楚到底死了多少人。最近的郑州大水的死亡人数又是一个例子。他们最大的本事就是将一个本来简单的数字变成一个世纪之谜,所以我们也许永远都找不到答案,不知道这应该算时代的悲哀还是民族的悲哀。当年陈希同曾经作过一个报告,说了一个死亡人数,大概是二,三百人,但很明显我想连他自己也都不相信自己的数据,如果谁还相信共产党的数据,我也就只能无言了。唯一还在坚持要真相的就是天安门母亲这个群体。

根据天安门母亲过去的调查,找到了200名左右的死者,除了少数几个身份不明外,绝大多数都是有名有姓,有具体的死亡地点和医院。不过她们是在顶着政府的压力做事,所掌握的资源极其有限,也没有多少人愿意给提供线索,敢于给提供相关信息的人都是冒了极大的风险,再加上很多死者家属身背暴徒家属的名声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所以她们所能知道的信息显然是及其有限的。其实仅仅天安门母亲这么一个群体,就有好几十人了。可见一旦提供了自家亲人死亡的信息,基本上就有很大可能不顾一切站出来了,而国人中有如此勇气的比例很显然不会有多少。但就凭她们提供的名单,虽然总人数没有超过陈希同报告,但死亡学生人数就是陈希同报告所说的死亡学生人数一倍了。在天安门母亲的死亡名单中,大中学生一共79人,而陈希同报告是37人。陈希同报告的37个学生包括36个大学生和一名高中生。不过光天安门母亲就有丁子霖和张先玲两位高中生的母亲。这还是北京的学生,外地高校的学生死亡就更加难以统计了。广场后期有不少外地学生,当然我不太清楚6月三日夜晚还有多少外地学生在广场上。就像我校,我就不清楚最后是否有学生当晚在广场。还有像我堂妹是外地高校的,后来我知道她也去了广场,但六三之前回去了。但是后来外地高校成立了一个外高联,并且在天安门广场后期的决策里面以李录为主席的外高联占了相当大的分量,说明外地高校的学生数量应该不是太少,不然外高联应该在广场没有发言权,但在统计的名单上基本上没有外地高校的学生。但后来一些人的调查也找到了一些外地高校学生被打死在北京,当然这些信息都是零碎的。

堵军车的人里面,显然学生并不多,主要都是普通市民,所以普通市民死亡肯定市民比学生多多了。但从这个名单中可以看到,大学生死亡人数超过了三分之一,很显然市民的死亡占的比例太低,而在陈希同的报告中,80%以上是普通市民。主要原因在于北京高校学生的死亡是最不容易隐瞒的,因为当时北京学生的情绪普遍愤怒,同时也是也是外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学生也是最敢于将这些消息传播出来的一个群体。但一般市民的死亡就缺乏外媒关注,当然也有一个原因是学校学生比较集中,很容易得到相关信息。而一般市民的死亡分散在各处,外媒根本就不可能到处去调查,尤其是在已经戒严的情况下。另外一般而言,好多家属也不愿意将信息提供给外人,害怕遭到打击报复,因为有朝阳群众到处盯着。所以这个数据只能永远缺失了。当然我也不可能知道大概的数字,那是国家机密。根据天安门母亲的统计及众多当晚亲历者的描述,我按最低估计死亡者应该在一千以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4)
评论
石头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kzs' 的评论 :
多谢证实。
hkzs 回复 悄悄话 记得当年解放军报或者人民日报曾经报道过,从木樨地一路挺进广场的是38军112师335团还是334团。记者表扬的是他们6月3日晚上开进坚决,一路排除障碍。所以,博主说得没错,开枪的就是38军部队。我记住这个是因为以前广泛宣传的志愿军338团松骨峰之战,所以报道虽然只说了团编号,我马上就知道它属于38军。
石头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obamo' 的评论 :
当然是最高层,下面的不过是执行命令的刽子手而已。职务越高的罪行越大。
mobamo 回复 悄悄话 到底誰是殺人兇手?是下令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是軍長是師長是團長營長連長排長還是開槍的士兵
lao-fei 回复 悄悄话 根据天安门母亲过去的调查,找到了200名左右的死者,除了少数几个身份不明外,绝大多数都是有名有姓,有具体的死亡地点和医院。不过她们是在顶着政府的压力做事,所掌握的资源极其有限,也没有多少人愿意给提供线索,敢于给提供相关信息的人都是冒了极大的风险,再加上很多死者家属身背暴徒家属的名声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所以她们所能知道的信息显然是及其有限的。但就凭她们提供的名单,虽然总人数没有超过陈希同报告,但死亡学生人数就是陈希同报告所说的死亡学生人数一倍了。据天安门母亲的调查,好像大中学生一共死亡79人,而陈希同报告是37人。这还是北京的学生,外地高校的学生死亡就更加难以统计了。广场后期有不少外地学生,当然我不太清楚6月三日夜晚还有多少外地学生在广场上。就像我校,我就不清楚最后是否有学生当晚在广场。还有像我堂妹是外地高校的,后来我知道她也去了广场,但六三之前回去了。但是后来外地高校成立了一个外高联,并且在天安门广场后期的决策里面以李录为主席的外高联占了相当大的分量,说明外地高校的学生数量应该不是太少,不然外高联应该在广场没有发言权,但在统计的名单上基本上没有外地高校的学生。堵军车的人里面,显然学生并不多,主要都是普通市民,所以死亡肯定市民比学生多多了。并且北京高校学生的死亡是最不容易隐瞒的,因为当时北京学生的情绪普遍愤怒,同时也是也是外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学生也是最敢于将这些消息传播出来的一个群体。但就是在这个数字上,都有如此大的差错,可见在市民的死亡数据上就更是不可靠了。当然我也不可能知道大概的数字,那是国家机密。根据天安门母亲的统计及众多当晚亲历者的描述,我按最低估计死亡者应该在一千以上。
石头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ayroam' 的评论 :

关于你说的军官对你说的话,我相信。因为我读到不少人的回忆都有年轻军官向市民和学生表示绝对不会对学生开枪。其实对任何一个有荣誉感的军人,向平民开枪都是一种耻辱,只是上命之下,不敢制止而已。
关于15军一路开枪入城是根据吴仁华的记录,我个人相信吴仁华的记录应该是比较权威的。关于从大会堂里面冲出来的军队,好多人也说到过,但不知军队具体番号。但可能只是某支部队的一小部分,通过某种地下通道秘密进入的。大部队应该还是通过地面进入的。还有清场的军队绝对是包括好多不同的番号,从多个不同方向在不同时间抵达广场的。只是有的是一路开枪进城,有的没有开枪而已。
lao-fei 回复 悄悄话 篇文章分析了各个部队的位置及行进路线等相关信息,还参考了当时军队出版的一本书《戒严一日》里面记载的各军动向(有网友谈到该书后来被撤回了),得出了从木樨地一路杀来的就是38军的结论。我是十多年前看的,现在基本上回想不起来具体证据,不过我现在依然搞不清楚每个军在六三之夜的动向,但当时读完后觉得很有道理。我虽然没有直接证据指向38军,但有旁证和推理。第一是根据推理,虽然38军徐勤先最早抗命是事实,但军队换了一个军长当然就可以表现完全不同了,其实六三之夜军队的表现完全取决于当时的军长。因为徐勤先的抗命在先,那么选择的继任者肯定是坚决执行上命的人。并且正是因为当初抗命的“污点”,继任者需要更积极的表现以挽回以前的不好印象,就像我前面说到的杨汝岱在成都镇压示威的学生和群众一样,所以38军有这种表现一点不奇怪。还有一个旁证,就是当初部队授予了12个死亡士兵或低级军官共和国卫士的称号。这12个人中,三个是六四镇压以后在四号到六号之间在街上巡逻时被远处枪击致死的,三个是当晚落单后被市民打死,打死之后还被开膛破肚,吊起来烧了。这三个人就是当时在电视上一再播放的渲染暴徒暴行的证据,并且都死在从西边到天安门的路上,但这三个死亡士兵的部队番号不知,也不知是不是属于同一集团军。剩下的六个全是死在同一辆坦克(装甲车)里面,因为车速太快坦克翻车起火而被烧死,而这六个被烧死的,正是38军的。坦克翻车起火的原因是因为行驶太快导致,可以想象在当晚行驶这么快的坦克是在干什么,就和六部口那辆压人的坦克可以说是同样性质的。而这辆坦克敢于这么肆无忌怛的在长安街横冲直撞,肯定是有上面的命令,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38军绝对不属于那些约束士兵行为的部队。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北京市民和学生的伤亡人数。军队的死亡人数基本上可以肯定就是12个共和国卫士,就正如我在前一段描述的那样,这12个人的被封为卫士的唯一原因就是死了。所以可以肯定所有死了的士兵都是共和国卫士。如果还有更多的死亡士兵而没有被封,我想到的原因可能要么是便衣进城而被穿军装的战友当作暴徒打死了,要么是两队军人火并对射而导致的死亡,这样的原因写上去会让人笑掉大牙,并给对手攻击的口实,所以只好就让这些死亡者枉死了。
lao-fei 回复 悄悄话 村 发表评论于 2021-07-26 19:23:34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不知你这内部数字是否是陈希同报告中的36位大学生一致?比如我知道清华死了3个,但不知道陈希同说的36个里面有几个是清华的。
石头村 发表评论于 2021-07-26 19:20:22
回复 'fonsony' 的评论 :
天安门母亲已经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群体名称了,所有关注这事的都知道指的是什么人。
再说,谁说的天安门没死一个人?那是袁木说的。根据天安门母亲的调查,至少有两个就是在广场边上的马路上被枪杀的。
红米2019 发表评论于 2021-07-26 16:25:15
我记得后来内部公布了北京各高校死亡人数,别的不敢说,我所在学校人数是对的,因为同学们为每位死亡学生都建立了灵堂,所以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死了几个人。
fonsony 发表评论于 2021-07-26 12:49:28
用天安門母親是不正確的,世人都知天安門沒死亡個案,死者全在外邊地方,說六四死亡才正確,
fonsony 发表评论于 2021-07-26 12:46:41
据说徐勤先当初就是要求上面出示书面命令而被免职========================================================================================軍事指揮還要手令?er
bayroam 回复 悄悄话 我在六三晚到六四清晨都在广场上,也是在所有学生离开广场后最后一批(十几个人)从毛主席纪念堂东侧被两辆装甲车平推驱离广场。

我在广场上看到有开枪,属警告性质,不是对着人。“天安门母亲”说广场周边有击毙的,也许真有,也许是传说。我在广场上没看到死人。

广场上的(空)十五军(空降兵)是午夜后从人民大会堂里出来的,应该是从地下通道进入大会堂,不是“一路杀进来的”, 他们的特点是穿蓝裤子,除了冲锋枪外,腰里还有一把匕首。他们一直很安静,一个空军军官说保证不开枪,我告诉他长安街上已经死人了,他就不说话了。

六四上午回去的路上的确在长安街电话大楼对过(当年那里有个打字机行)马路台阶旁看到两具尸体,很年轻,应该是学生,脸色憔悴,可能是坚守广场很多天的缘故。下午在木樨地的公安部复兴医院的太平间里看到了几具枪击死亡的尸体, 有一具还放着自行车棚里。
石头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不知你这内部数字是否是陈希同报告中的36位大学生一致?比如我知道清华死了3个,但不知道陈希同说的36个里面有几个是清华的。
石头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onsony' 的评论 :
天安门母亲已经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群体名称了,所有关注这事的都知道指的是什么人。
再说,谁说的天安门没死一个人?那是袁木说的。根据天安门母亲的调查,至少有两个就是在广场边上的马路上被枪杀的。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我记得后来内部公布了北京各高校死亡人数,别的不敢说,我所在学校人数是对的,因为同学们为每位死亡学生都建立了灵堂,所以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死了几个人。
fonsony 回复 悄悄话 用天安門母親是不正確的,世人都知天安門沒死亡個案,死者全在外邊地方,說六四死亡才正確,
fonsony 回复 悄悄话 据说徐勤先当初就是要求上面出示书面命令而被免职========================================================================================軍事指揮還要手令?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