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古言《君问归期未有期》第十二章 重阳

(2025-09-18 06:33:11) 下一个

《君问归期未有期》第十二章 重阳

娄近垣一众人站在朝阳门外,给远去通州龙虎山法师的车马队,挥手告别。他们看着东去的马车队伍变得越来越小,娄近垣才拉着义宣的手,朝朝阳门内走去。

来到车马驿站,登上了回真人府的车轿,车内只有娄近垣和义宣,赶车的把式是娄近垣的弟子道士亮心。

随着马蹄的滴答声,娄近垣看着义宣的小脸,想到今天义宣胆大妄为的历险,娄近垣觉得要和义宣好好谈谈。

现在他们车马轿上没有人能够偷听,是最好的时机。于是娄近垣伸手握住义宣的小手,丁火般的双眼望着义宣的月亮眼疼惜的说。

“以后你要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过脑子。还有做什么事前,一定要告诉为父,父亲是永远爱护支持你的。”

义宣经历了今天的闯祸后,看到娄近垣始终是维护她,相信她,从没有责怪她,反而是当众表扬她的聪慧。

义宣心服口服的头依偎着娄近垣的胳膊,使劲的点点头。

“知道了父亲,谢谢你今天护着我。”

娄近垣展开了双臂,将义宣搂在怀里说,“虽然我们作为父女时间不长,但是为父非常自豪有你这样一位乖巧懂事的女儿。”

义宣感动抬起头望着娄近垣说,“有父亲的感觉真好,以前我只有师父。”

娄近垣低头嗅了嗅义宣黑发上的檀香味说,“你有父亲,只是你更适合道门,所以你的父母很伟大,把你送到了道观。”

“我不是被父母遗弃的孤儿?”

“不是,是他们做出牺牲,就是为了让你长大后,能普渡众生。”

“真的?我以后谨遵父亲的教诲。“义宣心悦诚服的说。

 “你在真人观,看到你师父超度亡灵的道场吗?” 目睹了义宣本性的神通法眼后,娄近垣突然想起来问。

“看到过,我还参与了呢?”

“你?怎么参与的?”

“师父她们建完道场,都是让我用雷音密咒歌啸招魂的。”

“真的?你歌啸完了,有没有身体不适?”

“没有啊,有时候师父她们做完大的道场会身体不舒服,在道观睡好几天,浑身散架都不能打坐。”

“那你呢?”

“还是我煮些白粥,还帮助照顾她们呢。”

“真的,孩子,你可真是个宝啊,呵呵。”

“真的吗,我师父在的时候也是这样夸我呢。”

娄近垣终于知道张天师,带着义宣觐见雍正帝的原因了。因为雍正帝上位后,杀戮了很多的人,而且杀戮的这些人,很多都是雍正帝的兄弟骨肉,和近身的权臣。

按照道家和佛教的说法,就是业力很重。

张天师被招入朝,他肯定会被雍正帝,要求做很多的大型超度的道场。但是作为与皇朝打交道几千年的张家,最知道帝王的忌讳与翻脸无情。

所以张天师临行前就计划好了,在做法或者超度亡灵的时候,不能当着雍正帝当天的代言人。那些天神咒语最容易被帝王反感,所以他想到了在真人观的义萱。

人们都知道上位前的雍正帝和道士关系密切,他喜欢道教的术和预测手段,在九子夺嫡的时候占得先机。

但是上位后的雍正帝反而努力修佛,而对道教敬而远之。

道门的张天师一眼就看出,雍正帝他要减轻业力,还有着防着道教的术和法心思。

所以入京朝觐皇帝就是一个风险之路,在龙虎山选派法师的时候,张天师就精心挑选了跟随他入京的法官。

他选择娄近垣作为主事,是看重了娄近垣的道味。他是一个修行道行很深的人,五官和眉眼,一看就像道观里面的塑像。

娄近垣单眼皮,五官线条圆润流畅如道观神像,自小打坐的他,双眼的瞳孔微缩的如针眼一般,却特别的亮。

瞳孔四周的眼眸如同黑色碧玺般发亮似油墨,衬托出瞳孔就像深渊中的灯火,彷佛随时可以洞悉人心。

加上娄近垣身形不胖不瘦,留着淡淡的黑须。眉毛尾端自然的下垂,配合他的眼睛微垂,就像是随时随地的入定打坐,半合着眼的感觉。

所以喜欢打坐修佛的雍正帝,第一眼看到了娄近垣,就像看到道观与寺院中的活菩萨,一下子不由的被他的道味吸引。

不仅如此,张天师测算出了只有娄近垣才能将道门的颓势,在雍正朝给扭转过来。

娄近垣是江南松江娄县人,出生于道门世家,他的祖上和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道士。和义萱一样,他自小就在道观的氛围中长大,从小跟着其父学道。

成冠礼后,他拜枫溪仁济观杨纯一学道。后来道行高深后,师父推荐他,到道家最高府邸龙虎山修道。

在龙虎山,他被龙虎山上清宫提点周大经看重,主攻三洞五雷诸法和诸家符箓。

马车回到真人府,义萱下车一看问,“父亲,我们不去钦安殿了?”

娄近垣摸着义萱的头发说,“下一个庚申日要两个月后,明天就是重阳节。”

“耶,太好了!我们可以在道观自己过重阳了。”

“皇上他们可能要去圆明园赏秋礼佛,我们可以轻松的过节了。”

“太好了,我可以穿道袍了。“

“呵呵,小鬼,喜欢道袍,不喜欢公主的衣服?”

“我觉得道袍就是我皮肤一样,公主服是穿给皇上看的。”

在后面马车上下来的龙虎山法师,潘元珪和沈谦走上来建议,

“主事,我们去不去全真教的白云观拜访一下,听说那里的重阳节很热闹。”

娄近垣想到张天师的临终安排,摇了摇头。

正一道不像在元明两朝,张天师被清朝皇帝死死限制在龙虎山,不准四处出游到下属的道观布教,龙虎山只是维护道教正统的象征。

清朝入主中原后,只有两次召见张天师,一次是康熙朝召见五十四代张天师,还是个鸿门宴,幸好五十四代张天师化解了被清朝皇帝易主的危机。

第二次就是这次雍正帝召见五十五代张天师,没有想到天师在觐见途中,半途飞仙了。

娄近垣看着同门有些失望的眼神,开诚布公的说出来,张真人在临走前嘱咐,龙虎山不复当年,现在是如履薄冰的时候。

“他嘱咐我们来京后头三年,绝对不要串联别的道教门派,免得道教各派都被牵连,一网打尽。等我们龙虎山在京城站稳了,才能够主动去联谊别的道门。”

“可是重阳节道门的大日子啊,是斗姆元君诞辰,怎么能不庆祝?”

“我们要庆祝,但是不能去全真教的道观。”

“那我们去哪里?”

“京城附近正一道的道观,我们去看看道观重阳节庆典,正好在京城附近转转,熟悉一下环境。”

“主事考虑的周全,京城太复杂,陛下不用京城的白云观全真道士,一定是有什么原因。”

“既然是张真人的临终的安排,我们就服从。”

娄近垣他们刚走进了真人府,李公公就带人宣旨意,“陛下请义萱姑娘,去紫禁城庆祝重阳节。”

沈谦听后进一步确信的问,“就是义萱?”

“对,就是义萱。陛下还让咱家给你们法师,送来了重阳节宫内做的重阳花糕,祝各位法师重阳节愉快!”

义萱和娄近垣告别后,登上了李公公的马车,朝着紫禁城的方向驶去。沈谦和潘元珪都忧心的望着义萱乘坐的马车背影。

潘元珪都忍不住的问,“义萱这么小,频繁的出入紫禁城,不会在宫里惹出什么祸吧?”

娄近垣自信的说,“我们都是学道的,知道人有自性光明,义萱就是这样的人,不需担心。”

“那我们几个还去东岳庙吗?”

“去吧,去祭奠一下三十八代张天师。”

三十八代的张天师叫张留孙,在元朝被皇上封为玄教大宗师,主持建立东岳庙,没有想到在建好之前仙逝了。

他的弟子吴全节继任大宗师之后,继承遗志在1323年建成了该庙,朝廷赐名为“东岳仁圣宫”,香火由此盛极一时。

娄近垣去那里想去采气,讨个吉利的彩头。

“好吧,想必那里的庆祝活动也是热闹。”

“好吧,去庆祝斗姆元君的诞辰吧。”

 “我们要抓紧练习北斗和南斗醮坛,去东岳庙正好学习,取长补短,以后用的着。” 娄近垣俯身对师兄弟低声说道。

 “这也是张天师的安排?” 沈谦问,

 “嗯!天师说,在京城我们能不说话,就少说话,能不用咒语,就少用。” 娄近垣意味深长的说。

“南斗与北斗醮坛,一个延寿,一个去病,是京城皇族用的最多的道法。”

“对啊,我们要勤加练习符箓的书写,不能出错。”

想到皇朝中,这些人看过道法,熟悉道法,自己新来的京城做法,不能让皇族挑出错误,大家一致同意。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也是重要的祈祷长寿的节日。

今年的事务繁忙的雍正帝,没有放下手中的政务,只是选在御园中堆秀山登高。以前宫中的娘家人与嫔妃们,都是去圆明园登高拜佛,赏菊祈求福寿平安。

义萱来到宫中,被安排到养心殿旁的偏房睡了一晚,并没有见到雍正帝。本来雍正帝想在御书房义萱守着看折子,哪里想到,很多事务堆积要他拍板。

刚在九月初七才与俄方签订了《恰克图条约》,接着他又要军机处按照条约的十一条,推敲执行边界,商务,宗教,外交的事务

按照雍正事必躬亲的态度,每一个主事的大臣,他都要亲自的见面谈话,这一忙整个初八都不够用,也就没有闲情逸致的见义萱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皇后派太监来说,在堆秀山的重阳节活动都安排好,就等雍正帝驾临。

雍正乘着金辇到了堆秀山下,九月九日,深秋高爽之际,皇后带着六宫嫔妃,带着翘盼着心,跪拜行礼。

雍正帝让嫔妃们平身后,皇帝携带后妃登上宫苑堆秀山的最高处。

重阳佳节,紫禁城宫内殿前到处菊花飘香,雍正帝和后宫佳丽站在高处,远眺皇都胜景后,坐在的节日的宴会桌吃饭。

雍正帝和太后坐在坐中间,皇后和熹贵妃一左一右的坐在雍正帝两边。其他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嫔妃,按照辈分依次落座。

席间最耀眼的就是穿着一身粉色锦缎的熹贵妃了,耳鬓插着一朵金菊,端着菊花酒吟诗助兴,引得太后与雍正帝都喜笑颜开。

其他妃嫔都喜气洋洋的端着菊花酒,给太后献诗,祝她万寿安康。哄得太后高兴的饮了很多的菊花酒。

现场其乐融融的皇家生活,冲淡化了以往皇家肃穆谨严的气氛。

各位妃嫔吃着御厨饽饽房制做插旗贴金,上缀着栗子和枣子等百果的重阳花糕。

 “奉先殿和佛堂的供桌上摆上了吗?” 雍正拿起一块吃着的时候问皇后,

“放心皇上,与往年一样都摆好了,等会你可以去礼佛了。”皇后端庄周全的回答。

 “谁来插带茱萸?我有拴菊花荷包赏。” 在一旁的熹贵妃大声问,

许多的宫女和太监踊跃的参加,他们知道在熹贵妃旁边,未来皇帝弘历在望着呢。

穿了一身栗子色寿缎袍的太后,袖口滚了两层金丝镶边,头上镶满珠翠的扁方绾起头发,脑后簪了一对金凤簪子,气质雍容华贵,背脊挺直。

她的头颈微微后仰,朝着雍正坐的后排站着的义萱,凝神端详了良久。

 “那个孩子就是给你守庚申夜的道姑?” 她面朝雍正帝问,

“回额娘,正是她。”

“小孩子不能老站着,让她到我这里来。”

“是,”

雍正给身后的太监低语后,一个太监端着矮凳,一个领着义萱在太后椅子旁的空隙坐下。

“吃吧,这是重阳花糕。”

“谢谢太后!”

太后看义萱粉扑扑的脸,眼睛像月亮一样好看静谧。小小的人穿着黄色的锦袍,头上只有一根莲花簪子,没有任何的珠翠首饰傍身,果然是一个素净漂亮。

义萱拿着太后给的花糕,吃的时候嘴显得肉嘟嘟的。看着她嘴里嚼着桂花糕,眉眼非常享受的样子,太后又将一根香蕉递给她。

“吃完再吃这个水果,这个是贡品,不易塞牙。”

“谢太后!”

皇后看着太后喜欢义萱,眼神深看了一眼熹贵妃。可熹贵妃眼中好像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幕,只顾着赏赐那些插茱萸的宫女太监。

这时候,皇后的贴身宫女走到皇后耳鬓低语,皇后马上俯身与雍正帝说话后,起身告辞的要离开一会儿。

熹贵妃终于停止了嬉戏,看着皇后目光是询问的关切。

雍正帝对正吃着香蕉的义萱说,“义萱,你随皇后去看看福慧贝勒。”

太后听到插嘴,“她去干什么?”

雍正帝嘴上淡定的说,“让她去安魂,她是龙虎山的道姑。”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